安史之乱死的名将(安史之乱的几次大战)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224更新:2022-08-17 21:11:08

一提到安史之乱,人们总会想到这是一场唐朝历史上的空前浩劫,无数的江郎将相都在这场危机中付出了生命。在这当中有着这样两位名将,始终苟利国家的生死,但最终却落得一个悲壮的结局,实在令人唏嘘。

他们便是在大唐被誉为“帝国双璧”的高仙芝和封常清。

一、成长历程

各有千秋

二、人才间的相互怜惜

谈到两人的相遇,可谓是一种缘分和偶然。当封常清的外祖父过世之后,年过三十又孤贫无依的封常清内心苦闷, 见高仙芝出行时前呼后拥,官服华贵,威风凛凛,非常羡慕,于是慨然投书,求为随从。本以为这会是两人仅有的联系,但是命运却在此刻把两人牢牢地绑在了一起。

献书赏识

相互交好

各处造捷

四、安史之乱中的重要作用

战争爆发

当两位老搭档相遇之后,高仙芝根据封常清的前方战况和当前的战争形势,迅速与之商量对策,并听取了封常清退守潼关的建议。事实证明,他们的这一决策也是相当正确的,退守之后叛军果不其然意图下一次进攻,但发现退守潼关后的高、封两人早已有所准备,最终也是悻悻而归,不敢轻易进犯。

退守潼关

五、唐玄宗一意斩杀

小人谗言

自古以来,兵家惯有临阵杀将作为战场大忌,玄宗此刻却罔顾这一情况,毅然坚信军队失利就是领将的无能,便听取小人之言执意斩杀了这两位曾为帝国创下无数战功的领袖。

封常清被斩

六、英雄陨落

当朝廷圣旨传到军中时,无数将士得知首将即将被斩首示众后,无不为之愤慨不平,军心动摇。但此刻的这两位将领在赴死之前,却仍然挂念着国家的存亡、战争的胜利,并再次强调了潼关对于长安的重要性并稳住士兵的情绪。行刑之时,两位勇士欣然前往,无怨无悔。用生命的代价去维护了唐朝最后的尊严,也展现出了其宁愿死在政治上的刀刃下也不在战争上投降认输的气节和不屈。或许是上天也在为这两位勇士感到不公,随后几天狂风呼啸,天空犹如被黑暗笼罩一般,阴暗无光。

众士言冤

如果你平时对历史题材的内容感兴趣,我们便能在最近比较火爆一部漫画——《刺客信条:王朝》中找到这样形象的场景来见识到当时场面的壮观,当万千将士众志成城为这两位壮士喊“冤”之时,当朝官中却仍然不为所动,继续各自为政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当读到这一内容之时,我们难免会将自己置身于漫画之中,那种为英雄惋惜的情愫也愈发强烈,也同时不得不感叹,是否古代英雄最终总是会有走向枉死的命运?

英雄陨落

结语:高仙芝与封常清两位名将的结局令人惋惜,但他们不朽的精神却时刻鼓舞着每一位忧国忧民的普通人,英雄之所以被称之为英雄,并不是他们赴死时得有多么的壮烈,而在于他们始终以国家命运为己任,危机之时敢于临危受命,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卫青被称为帝国双璧,为汉朝乃至汉民族做出了重大贡献,司马迁为何没有据实写进史书?

出身寒微 却是世间罕有的军事奇材

汉武帝时,经文、景二朝的休养生息与韬光养晦,西汉帝国空前强盛,雄才大略的武帝刘彻迫切希望展开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战争,彪炳青史的名将卫青、霍去病此时昂首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刀光剑影的汉匈战场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后来,卫霍二人因卓著的功勋而被史家誉为“帝国双璧(玉)”。

卫青本是为人鄙夷的私生子,少年时为人牧马,成人后成为平阳公主(武帝姐)的骑奴,后因擅歌舞、通音律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选入后宫,他也由此成为武帝亲信。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秋,匈奴骑兵再次大举入塞侵入上谷郡,烧杀抢掠。汉武帝大胆启用“外戚”卫青为车骑将军,率军迎击匈奴,汉帝国反击匈奴的战争大幕徐徐拉开。

初出茅庐击匈奴 就立下辉煌战功 卫青率万骑出上谷抗击匈奴。同时,轻车将军公孙贺、骑将军公孙敖、骁骑将军李广各领万骑,分别出云中、代郡、雁门,进击匈奴。李广、公孙贺均是身经百战的宿将,公孙敖虽是少年从军,但也有过实战经验,唯独卫青是没上过战场的新手。但这场战事的结局却出人意料。李广的运气最糟糕,出雁门塞后竟然遭遇匈奴单于亲率的主力,兵败后被俘虏,但他依仗过人的机智和出神入化的骑射技艺,夺取匈奴人的战马逃回。公孙贺出云中郡后没碰到匈奴一兵一卒,绕了一圈后无功而返。公孙敖率部出代郡与匈奴精锐激战,被其击败,伤亡近七千人,残部狼狈逃回。四路大军中,只有初出茅庐的卫青表现亮眼,他在大败侵入上谷之敌后,紧追不舍,深入匈奴腹地,直捣龙城,斩杀匈奴七百余人后班师凯旋。卫青的处子之战即大获全胜,武帝大喜,赐爵关内侯,以示褒奖。

雁门之战 河南之战 漠南之战 河西之战 卫青连战连捷

元朔元年(前128年),匈奴人开始了大肆报复,再次大举南侵,先攻辽西,杀掠两千余吏民,辽西太守也被斩杀。接着西攻渔阳(今北京密云),镇守渔阳的老将韩安国几乎全军覆没,余部只好困守待援。接着,匈奴骑兵乘势西进,攻入雁门,杀死千余人。卫青再次奉命出征,率三万将士赴雁门救急,并与匈奴展开激战,击杀数千匈奴将士,残部狼狈逃窜。卫青两次出击,两次获胜,声威日甚,在随后展开的汉匈河南(指河套以南)之战中,他理所当然的成为汉军主帅。

河南之战,卫青第三次出征,率数万大军出云中,再辗转南进,在陇西临洮将匈奴楼烦王、白羊王部包围,歼敌数千,掳获牲畜十余万头,全部收复了河套以南地区,取得了对匈奴用兵后第一次战略决战胜利。卫青因功被封为长平侯。

在随后的漠南、河西之战中, 卫青率李息、张次公、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广、李沮等将军先后出塞讨伐匈奴,其中漠南战役战果辉煌,卫青率军向北深入大漠七百余里,直捣匈奴右贤王王庭, 猝不及防的右贤王率少数将士仓惶遁逃,其部众一万五千余人被俘,匈奴小王、将军、当户等贵胄数十人也束手就擒,大小牲畜十多万头被汉军掳获。因卫青居功至伟,被武帝派使者到军中拜为大将军,统辖诸将。

元朔六年(前123),卫青统十万大军出定襄,直接与伊稚斜单于主力血战,斩杀数千人后退回汉塞休整月余。之后,他领李广、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沮六将再出定襄寻找匈奴主力厮杀,斩首万余。在这次战役中,此前从无败绩的卫青受到小挫:右将军苏建、前将军赵信遭遇单于主力,一场短兵相接的苦战后,汉军被击溃,将士伤亡殆尽。

赵信原本是匈奴小王,降汉后被封翕侯,此时见大势已去,率八百残骑复降匈奴。赵信阵前投敌,苏建被迫弃军而逃。这是军事奇材卫青从军以来首次受挫,损失三千余骑兵和两位将军,幸运之神似乎不再眷顾他。在这次战役中,卫青外甥、年仅十八岁的霍去病崭露头角,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无畏精神率八百骁骑远离大军,长驱直入大漠腹地独自立下战功,引起武帝注意,被封“冠军侯”,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 。

赵信投降后深受单于倚重,被封为次王(副王),他建议将匈奴主力迁徙至漠北,远离汉境,以诱使汉军孤军深入,以逸待劳,待汉军长途奔袭、疲乏不堪时大举反击,一鼓聚歼之。单于采纳其建议,将匈奴主力全部迁往大漠深处。

河西之役 霍去病的光芒盖过了卫青

河西之战爆发后,东线老将李广出师不利,遭遇匈奴左贤王的四万精骑,多亏他骑射皆精、沉着冷静,与敌恶战两日,终于等来了张謇所率的增援部队 。左贤王撤围而去,汉军伤亡严重,精疲力竭,也无力实施追击 ,东线战事遂告结束。

西线的公孙敖一出北地就迷了路,无法到指定战场参加河西之战,所有的重担都落到霍去病身上。霍去病麾下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锐骑兵,能以一敌百,他率领这支“特种部队”由西北转向西南,长驱深入两千余里,绕到匈奴军队的身后,在祁连山(张掖西北)一带与匈奴浑邪王、休屠王的军队展开激战,霍去病进攻猛烈,又断了匈奴人的退路,匈奴人大为惊恐,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很快就大败亏输,被汉军杀死三万二千余人。

史载,河西之战霍去病战绩耀眼,俘虏匈奴单桓王、酋涂王 ,还有其他五王、王母、单于阏氏(正妻)、王子等显贵五十九人,将军、当户、都尉等大官六十三人都被汉军生擒,逼降两千多匈奴军队。霍去病率一支孤军,长途奔袭两千余里,用伤亡三千余人的代价,一举歼灭了匈奴部署在河西的主力,基本收复了河西之地,显示出其卓越的指挥才能与过人的胆识。战后,武帝赐霍去病五千四百户食邑,部将赵破奴、高不识也积功被封列侯。之后,霍去病后来居上,其锋芒与威势逐渐盖过了大将军卫青。

最具争议的的漠北大决战 司马迁秉笔直书 并无偏私

元狩四年(前119)春,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骑兵十余万、步卒数十万、预备马匹十四万出塞击匈奴,汉匈战争史上最关键的一役就此展开。

漠北之战中,卫青率五万骁骑深入大漠千余里,一举击溃伊稚斜单于主力,斩杀一万九千余人,可是由于将帅失和,致使单于撞破天罗地网逃跑,负责右路进攻的将军李广迷路误期,被迫挥剑自刎,副手赵食其下狱治罪,功过相抵,卫青有功而无赏,部将无一人被封侯。是役霍去病率五万骑兵再次深入大漠两千余里,击溃左贤王部,俘斩七万多人,俘虏匈奴章渠、屯头、韩三王,还擒获匈奴相国、将军等重臣八十三人,阵毙北车耆王,祭祀姑衍山,最后一直打到瀚海(今贝加尔湖)才班师凯旋。

对于漠北之战以及卫青、公孙敖、李广、霍去病的表现,司马迁都做了如实描述,尤其对卫青为照顾好友公孙敖(在河西之战时因贻误战机被武帝革除爵位)使其有立功复封的机会,命前将军李广与左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从东路迂回掩护主力进攻,他自己和公孙敖率精锐从正面攻击伊稚斜单于大营,似乎也有独占大功的企图。

后来,李广、赵食其在东道复杂的地理环境中迷失道路。直到卫青率主力大败单于班师凯旋后,李广等人才赶到漠南与他会合。后来,这位戎马一生的虎将不愿诿过于部下,愤然拔剑自尽,一代抗匈名将就这样含冤负屈而死。

司马迁论史从不拘于儒家教义,异常注重史德,对史实总是严加考证,从不带个人感情与有色眼镜,秉笔直书,不隐恶,不虚美,也就是不妄加赞美,不歌功颂德,也不隐去其恶行,功是功,过是过,只为捍卫真相,为此他甚至不惜付出巨大的惨痛代价。

因此《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信度极高。司马迁对卫青的功过如实记述,立场公允,事件翔实,说他不据实将卫青事迹记入历史,而带有个人好恶与偏见,纯属妄加揣测,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不智之举。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参见《史记》、《汉书》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