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预测清朝灭亡(曾国藩预言)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375更新:2022-08-17 22:34:41

晚清重臣曾国藩,在自己的官署内网罗了一批学有专长的人才,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幕僚队伍。每到空闲时间,他都会与幕僚谈人生、谈学问、谈国事。

曾国藩像。

1867年7月21日晚,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与心腹幕僚赵烈文有一场秘密对话,他们谈论的是大清朝的存亡问题,话题可谓十分敏感。要不是赵烈文写入日记(《能静居日记》),我们对此将一无所知。

话题首先由曾国藩发起,他说北京的社会风气很差,明火执仗的案件频发,街上乞丐成群,民穷财尽,恐有异变,这该怎么办呢?

曾国藩与他的学生、幕僚,包括李鸿章、左宗棠等重臣。

赵烈文坦率且悲观地回答,大清朝承平日久,将来势必逐渐分崩离析,只是现在的朝廷还有些权威,可以暂时维持局面。但是,50年之后,可能“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也就是说朝廷先倒台,而后进入分裂割据的状态。

曾国藩以“本朝君德正”反驳,以为清廷不至于到此地步。赵烈文继而论道:清朝开国太容易,入关后又大开杀戒,所以这个政权缺乏合法性,皇帝的德行并不可靠。

听了赵烈文的解释,曾国藩剖露心迹:“吾日夜望死,忧见宗社之陨。”他对大清国运也没有信心了,出于对皇室的忠诚,他甚至想早点死,以免目睹大厦倾颓。

赵烈文手迹。

赵烈文的眼光的确比较犀利独到,他并没有分析时局,而是就历史看未来,直指朝廷最不愿提及却又真实存在的满汉矛盾,并认为这是关系到政治合法性的根本问题,大清难免覆亡的命运。

历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证明了赵烈文这番话的正确性。1912年,也就是赵烈文曾国藩谈话之后的45年,革命党发动辛亥革命,切断了大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而革命党鼓动革命的口号,就是“排满”。清朝立国之初的“嘉定屠城”“扬州十日”,都成了革命党反清的素材。

等到民国建立,果然又中了赵烈文的判断,“人自为政”的割据状态持续数十年。

大清衰弱的标志: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摧毁。

当然,以我们的后见之明,我们在赞叹赵烈文“神预测”的同时,也不得不说他的观点具有片面性。所谓“君德”“满汉矛盾”,不是支配清朝命运的根本。

晚清面临的内忧外患,是三千年未有的变局,僵化的帝制,已经无法解决新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虽说1860年后清廷实行了部分改革举措,但流于皮毛且三心二意。没有坚决彻底的政治刷新,没有刮骨疗毒的制度改进,清朝必然陷入历史周期律。

虽然现在很多人说不要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于制度,但从国家层面而言,没有良好的、有活力制度,哪里会有江河万里长流?

假如曾国藩灭掉太平天国后,听将领建议起兵反大清,结局会怎样?

部将劝曾国藩反清自立的传说由来已久。虽然大部分人认为此事荒诞无比,也有些人认为曾国藩坐失良机。那么,如果真的曾国藩起兵,就可以夺了大清的天下吗?概率大于60%,但不能说一定成功,因为好几个变量很难计算。

第一:湘军派系内部

湘军是曾国藩一手调教出来的军队,战斗力强横,对他也应该是忠心耿耿。但是,也不能说湘军内部就是铁板一块,因为,有左宗棠和沈葆桢的存在。

沈葆桢,可以说是曾国藩一手带出来的官员。但是在独立出去之后,沈葆桢因为截留湘军粮饷的问题,和曾国藩的关系闹得很僵。而左宗棠,更是曾国藩的死对头,平时对曾国藩经常不礼貌。而这两人,又是手握重权、能左右天下的人物。曾国藩若是真的想造反,恐怕这两个人不会答应的。

还有一个很大的变数,就是李鸿章。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但是在独立出去建立淮军之后,两人之间却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最主要的,就是湘军依靠李鸿章的辖区提供粮饷,而李鸿章则是也学起了沈葆桢,经常在饷银上动手脚。这对师生的关系,也并非传说中的那么融洽。如果湘军真的作乱,淮军未必会帮忙。如果李鸿章断了曾国藩的饷银,湘军则会瞬间崩溃。

第二:官军、湘军的战斗力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清军的战斗力已经烂到了骨子里。如果湘军能打败太平军,而太平军能打败官军,所以湘军一定能打败官军。从账面上算,确实如此。但实际上,却不能这样算。1853年和1856年,清朝曾经以官军为核心,建立过江南、江北大营。两支军队虽然军纪涣散,但是也曾经一度对太平军形成了保卫。最后是太平军采用围魏救赵之计,让两支军队顾此失彼,方才攻破的。可见,如果官军想打,并非没有还手之力。

而且,湘军的战法,也难以保证曾国藩能成功。曾国藩一向以“扎硬营、打死仗”为主要手段,每到一处,都要挖壕沟、建土墙,先把自己的营盘保护好。这种战法保证了自身的存活,但是也限制了军队的机动性。如果真的反叛了,那就是兵贵神速,必须快速斩首方能成功,而这恰恰就是湘军的弱点。综上所述,曾国藩的湘军,在对抗冠军之时,未必有压倒性的优势。

第三:民心

曾国藩在晚清之时,可以说是天下百姓心中的圣人,是承载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座丰碑。几乎所有的百姓都爱戴他,都推崇他。表面看起来,曾国藩拥有民心。但是若他真的起兵造反,这恐怕就是另一种景象了。

让曾国藩身败名裂的天津教案,就是一个曾国藩跌落神坛的例子。当时由于清廷的煽动,几乎所有的百姓都主张和洋人开战。此时曾国藩来处理教案,表示要秉公而断,不会开战,结果立刻就遭到了非议。而等到曾国藩最后决定找出几个人来给洋人抵命的时候,更是遭到了万民的唾骂。最后曾国藩黯然回家,不久就死了。难道,曾国藩这不算是被百姓骂死的吗?

由此可见,百姓推崇曾国藩,不是因为他这个人,而是因为他维护了中国的封建道统。一旦曾国藩做出了违背道统的事,百姓抛弃他是分分钟的事。如果曾国藩真的造反了,那百姓的风口会不会变呢?不知道。虽然满清不得人心,但是是不是真的到了让百姓去支持一个反贼的地步?这个确实难说。

第四:洋人的支持

到了清朝末年,洋人的势力,足以左右国家的命运。不可否认,在清朝末年,和洋人关系最好的大官,就是曾国藩。曾国藩是少有的将外国人当人看、主张大家平等相处的人,这让他很得洋人的青睐。在曾国藩办洋务、兴建安庆军械所等现代化企业的时候,洋人没少帮忙。但是,如果曾国藩成了反贼,这种情况可能就会反转。

我们可以看下太平天国的下场。最早的时候,太平军认为自己的天王,是洋人宗教里耶稣的弟弟(这绝对是个天大的笑话),所以自认为和洋人有亲近感。而且,太平军购买武器出手阔绰,一分钱一分货,绝不拖沓,也让洋人觉得舒坦。所以在一段时期内,洋人和太平军的关系还算不错。

但是等到洋人认为太平军开始威胁清朝的统治了,就立马换了一副嘴脸。他们开始在武器贸易上更偏向清朝,甚至帮清朝组建舰队,打击太平军。到了后来,甚至有外国人站出来帮清朝打击太平军,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美国人腓特烈·华尔带领的“常胜军”。虽然这帮人也是拿钱办事,但是已经说明了一定的态度。由此可见,在洋人的眼中,清朝始终是当时中国的合法统治者。不管谁去动,他们都不会答应。

可以想象,如果曾国藩真的起兵造反了,威胁到了清廷,洋人们还会帮着曾国藩吗?这确实很难说。

综上所述,曾国藩想要反叛清朝,并非不可能成功,但是其概率确实不大。所以最后他选择裁撤湘军、后退避祸,也不失为是一个明智之举。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