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作家萧红的一生(民国才女萧红和萧军)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450更新:2022-08-19 20:54:23

萧红短暂的一生坎坷跌宕,可以说集齐了童年丧母、亲爹不亲后娘不爱、少女离家出走、惨遭情郎抛弃、N次相爱又分手、客死他乡、英年早逝等电视剧套路和狗血剧情。

在萧红的两部传记电影《黄金时代》和《萧红》中,又都对萧红怀孕期间和前任分手,马上又有现任甘当接盘侠的经历和事件给予再现和还原。如果放在现在这个年代,身边哪位二十几岁的女孩遭遇这些奇闻异事,也算的上惊世骇俗了吧,何况是在民国。难怪萧红自己都说过:“当我死后,或许我的作品无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

在萧红的数段情感经历中,笔者猜想她和萧军的相识相爱最令萧红本人挂怀,也最令后人唏嘘。最初“二萧”的相识有那么点点“英雄救美”的意味,而最讽刺的是此时萧红看上去并不算美,甚至还特别狼狈。

刚刚缓过神的萧红就要面对她人生的第一次重大危机:她没钱、被遗弃、被囚困在哈尔滨市区一家名叫东兴顺旅馆的仓库里,更要命的是她怀孕了。萧军此刻就像一位救世主一样救萧红于危难水火,尽管萧军没车没房没钻戒,穷的只剩理想,但丝毫不妨碍萧红笃定要爱萧军一生一世的信念和勇气。

患难见真情,有情饮水饱,东北作家群中“二萧”相知相爱的这个高光时刻注定载入文学史册。可问题是,相知相爱的“二萧”为什么最后会走向相爱相杀、分道扬镳的结局呢?

有人说是因为萧军太渣太垃圾了,见一个爱一个,认识萧红之前萧军在老家是有老婆孩子的,认识萧红以后依旧死性不改,从没结婚的小姑娘,到已婚的少妇,就连朋友的妻子也不放过,还导致人家引产。

也有人说是因为萧红太作了,而她之所以成为“作女”,是因为童年时期的家庭结构和养育方式过于病态,导致她长大后一次一次犯错误,一次一次放纵自己去找和自己一样不靠谱的男人,结果在31岁就把自己作死了,草草结束了自己短暂而悲惨的一生。

笔者始终认为,二萧的相识相爱是伟大的。萧军之于萧红,是患难之交。萧军在哈尔滨营救萧红的行为,无疑是豪气,仗义的。同时,他们的情感是激情四射的,即使当时的萧红挺着大肚子,落魄无助,也没能妨碍两个人的结合。因此,二萧的分手不能仅仅归咎于萧红的“作”以及萧军的“渣”或者第三者的出现,也要从他们自身性格上找原因。

而“军”则是为了纪念自己军人的身份。萧军自幼学武,并有着明确的理想与目标,萧军曾表示“一旦武艺学成了之后,就可以背插单刀一把,闯荡江湖,杀贪官,劫污吏,打土豪,除恶霸,救弱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另一方面,萧军对于萧红的独立,坚强,单纯以及她的遭遇也是疼爱的。萧军向往的是雄强犷悍的江湖生涯,萧红追寻的是温柔细腻的小儿女情态。但也正因为这些彼此吸引的不同特质,导致了矛盾和争吵的产生——过于坚硬的大男子主义和要求独立拒绝从属的新时代女性观念之间的战斗。

当时,萧红曾不止一次被萧军家暴,并指责萧军具有“强盗一般的灵魂”,就连好友叶紫都毫不客气地批评萧军“浑身一股‘大兵’的劲儿,又像‘土匪’”。这是出轨和争吵的源头,也是让双方在最后分手的原因。萧军也曾在暮年回忆称:“我的主导思想是喜爱恃强;她的主导思想是过度自尊。”

此外,在身体素质上,萧军处于绝对优势,这种优势不同于以往意义上的“男强女弱”。萧红曾经两度怀孕,一个婴儿刚出生就被送人,至今生死未卜,一个婴儿出生三天就夭折了,死因不明。可以说两次生产不仅没有为萧红带来初为人母的喜悦,更给萧红的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带来无尽的伤痛。

婚姻与爱情,放在任何时代,都不仅仅是一场你侬我侬的风花雪月。作为女作家,萧红一定是矛盾的,她才华横溢,人生观和感情观单纯,向往美好,为现实所束缚但又努力的想挣脱牢笼冲向自由。

而作为女人,萧红又一定是可爱的,不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男人喜爱她。作为跻身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名女作家,她永远是东北人民值得骄傲的儿女。然而,萧红在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上,无疑有太多的遗憾和怅惘。

参考文献:

1.葛浩文:《萧红评传》,北方文艺出版社,1985年。

2.朱丹红:《萧红》,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年。

3.萧红(著),刘明国(编):《萧红自述》,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4年。

作家萧红的文章《同命运的小鱼》,如何评价?

他说我像玩鸟的人一样,把鸟放在笼子里,给他米子吃,就说它没有悲哀了,就说比在山里好得多,不会冻死,不会饿死。"有谁不爱自由呢?海洋爱自由,野兽爱自由,昆虫也爱自由。"郎华又敲了下水盆。

这是萧红一《同命运的小鱼》的一段,收录在她的散文集《商市街》中,首发在1936年4月,那时她署名悄吟。

很早以前读到过,总是挥之不去小时候看见小猫小狗死去的哀伤,还有儿时读过一本北美动物的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狐狸和狼什么,在野外艰难求生的故事(记不得名字了)。若干年后看到高考作文题中,那条"眼里闪着诡异光芒"的小鱼,忽然就串成一串了。

文章不长,讲了两个青年男女,得了五条鱼。其中三条死了被煎了,可他们吃不下。剩下两条,一条不久死了,另一条死去活来,在其精心照料下又多活几日,但最终也跳出水盆干死了,和另外四个同伴一样被扔进垃圾箱里去了。

很简单的故事,同样命运的不只是那几条小鱼。寓言式的风格,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作者对于生命的叩问,与悲悯哀痛之情。

"大炉的铁板热起来,我的脸感觉烤痛时,锅中的油翻着花。"

她怕看那悲惨的东西,杀生尤不忍心。西方人多不吃带眼晴的动物性食物,大抵也源自对其他物种生命的敬畏。这原算不得什么,上苍有好生之德,万物相生相克,只是孩子般心灵的人,更具有同情心,自家喂的小兔子,断不舍得吃掉。

如果说萧红只写女性或她的多愁善感,那本文就并无太多新意。可是她又悲天悯人地写道:

"我转过身去,面向着窗子。窗外的小狗正在追逐红毛鸡,房东的使女小菊挨过打厂下到墙根处去哭……"

主人细心呵护下,最后一条小鱼还是死了,因为"它一定是感到不自由才忧愁起来!”

人与鱼,是不是越挣扎死得越快?倘若那最小的鱼,安于呵护,呆呆水盆里就能活过严寒的冬天,被怜它的主人送回大江大湖里去,得到解脱重获自由的生活?然而谁又能保得住再一次落入网中,成为板上鱼呢?

生命无常弱者卑微求生,几条顺顺理成章被吃掉,或死了被扔掉的小鱼,在萧红眼中,看到了命运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无力。萧红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文笔,蹲下身下静听小鱼的声音。

也许只有同样身处艰难困境中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吧!在她的成名作《生死场》中,可以看见蚁子一样忙着生死的底层小人物,虽语句平实,那种慈悲之心皆有的痛楚令人震撼。而这个短篇小说,则是相似风格的。

有时候不禁会想,一个如此悲天悯人的萧红,怎么舍得将亲生骨肉抛弃,该承受怎样的内心煎熬,才能做出这样残忍的决定?小鱼很可能是个隐喻,正如文章开头就说"我们的小鱼死了"虽然是它从盆中跳出来死的,可她质问道:"为什么只贪图自己的快乐而把小鱼干死了!"

也许颠沛流离中的她,正因为感受到生活的艰难,无力自保才不得已为之吧。当快身怀六甲快临盆的萧红,在去重庆的码头被挤倒,在地上躺了半天爬不起来,绝望地看着天的时候,她心中或许就发出了这样的呐喊:

"这是凶残的世界,失去了人性的世界,用暴力毁灭了它吧!毁灭了这些失去了人性的东西!"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