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外编剧王之理写人离不开生活积累与沉淀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13更新:2022-08-21 18:10:15

一砖一瓦一胡同,一家一户一大院,北京城里处处是故事。而他,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从《傻春》《正阳门下》《正阳门下小女人》《情满四合院》……到眼下正在北京卫视及各大视频平台热播的《鼓楼外》,一部部京味剧,经由编剧王之理的“料理”,故事丰沛,味道醇厚,耐人咂摸。时代变迁,世事冷暖,观众们从剧中找寻着情感的共鸣、心灵的抚慰,触摸着生活的本质、人生的省悟。

王之理的人生经历,维度多元,然而兜兜转转,归宿于创作这一方清寂又丰盈的天地。

理解生活、懂得生活、总结生活、提炼生活,真正触碰过生活的底色,才更能洞彻人情事理,手中文字、笔下人物、心底故事,才能引人入胜,与人共鸣。

他是生活的倾听者、观察者、表达者。讲故事的人,也在故事里。

“北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一个局部,是一种京味文化。如今倡导弘扬大运河文化,其实包含着江浙文化、齐鲁文化、平原文化、海河文化,同时还有北京文化,一个都少不了,这是不同地域、民族的团结、融合,是一种真正的‘和文化’,我的作品贯穿这样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王之理说。

一座城中鼓楼,一隅城市烟火。

《鼓楼外》讲述的是老木匠易大船的大徒弟于钟声、二徒弟尹东义之间的恩怨纠葛。最终,于钟声放下仇恨,选择原谅;尹东义幡然醒悟、迷途知返。这是个“一笑泯恩仇”的故事,折射着胡同的人间百态,也让人看到了匠心传手艺、初心守规矩的主题升华。“老北京人局气,讲规矩,讲理儿,这是我创作时的一条主线。就像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布局、历史沿革发展,都是按中轴线走的。剧名叫‘鼓楼外’,寓意在此。”王之理说。

《鼓楼外》原剧本里有个细节未在剧中体现,那就是于钟声一直在看一本《基督山伯爵》。“于钟声的仇恨,不是一般的仇恨,他进了监狱,女友和尹东义结婚了。出狱后他开始疯狂报仇,但最后走入人生低谷:父亲死了,自己倾家荡产欲跳楼……”王之理解读道,“你跟人死磕到底,但磕着磕着,最后其实是在磕自己,两败俱伤。最后于钟声懂得了这一点,冤冤相报何时了,不如一笑泯恩仇。”

这部剧表面在写仇恨,实则是写善良,用王之理的话说,是一种出自人之本性的善,“有仇不要报,报来报去报自己。你把人家整倒了,其实你自己也倒了……”

不只《鼓楼外》,王之理之前作品,如《傻春》《正阳门下》《正阳门下小女人》《情满四合院》等,也都是表面讲事,实则讲理。

《傻春》中的赵素春,起初经营饭店、服装店,后来从南方服装厂学会服装技术,回到家乡后投资办厂。她是一家九口的顶梁柱,长姐为母,把弟妹们拉扯大,困难当头不离不弃,维持家庭团结。“一个家的爱,看似妈妈是大树,其实是大姐傻春在撑伞,遮风挡雨。这部剧写的是至善、至美。”王之理说。

深入生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笔下人物才能鲜活可信、有魂有魄,笔端故事方可跌宕起伏、烟火气浓。王之理的人生经历,给了他无尽的创作源泉。

上世纪50年代,王之理出生于老北京四九城的四合院里。他下乡当过农民插过秧,更浓墨重彩的则是军旅岁月。他18岁进入航校,成为一名飞行员。在部队期间,他当过连长带过兵,在导弹部队干过氧化剂技师。他还在部队搞过生产经营,“那会儿是我们国家经济最难的时候,部队严重缺少经费,要靠自己走出一条路,所以选拔年轻优秀干部从事生产经营。现如今,我们国家发展得多好啊,经济搞上去了,人民生活也好了,这在当年是不可想象的。”

虽然做过这么多行业,但如今回望,关于文学、文艺、创作的种子,早在他幼年时期便开始孕育,悄无声息。

“我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他很有文化,是读私塾出来的,《红楼梦》里的每句诗,不用看书,随口就来,我从小就被熏陶着……”王之理说。后来,他有了一位“师父”,是同一个院儿里的一位老爷子,“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每天放学回家都会被叫到屋子里,给我讲《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等名著。他满肚子‘油水’没地儿倒,我就是那个倾听者,他不给自己的孩子讲,就认准了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爷子活到97岁走了……”

嫩芽破土,就在一瞬;机缘降临,往往偶然。

自2006年进入编剧行业至今,王之理笔耕不辍,躬耕不倦。他写的几乎都是亲身经历,或者有自己生活的痕迹,“我的剧中人物基本上都有原型,有时候是好几个融合在一起。我写的都是身边事、身边人,了解我的人甚至知道我写的是谁。”他始终认为,好的电视剧,让观众欣赏的永远是一种真实之美。他的作品,正是以真取胜,以真出彩。

以作品说话,王之理为人行事皆低调,极少接受媒体采访,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我没加入任何协会,开会太耽误时间,有那时间我还不如多写写东西。”他的生活很简单,写作是主线,兼有支线,同时推进。主线是写作手头剧本,支线是构思其他剧本,或者做点辅助工作。循环往复,日复一日,平淡却不乏味,无奇却不平庸,“名声大于成绩,人就会飘,想不飘都不行,所以我就努力排除各种干扰,就是闷头爬格子搞创作。”

胸中气象,笔底波澜,这是他付给创作的一片真心。如若少了真心,便少了真意,更少了真味。

有深度的创作,不止于写人物故事,更应描摹人生长卷、时代画卷。而这其中,人心,人性,是秘钥。“其实,我不是写戏,我是在写人。”王之理说。

《傻春》里的赵素春,很“轴”,身边人唤她“傻老大”“两半截”,但正因为这股轴劲儿,她做成了大多数人做不成的事情;

《正阳门下》里的韩春明,大大咧咧,吊儿郎当,但他善待朋友,孝顺师父,感情专一,透着北京“爷们儿”的礼数和风骨;

《正阳门下小女人》里的范金有,可气又可怜,一肚子小心思,但当徐慧珍真有难时,二话不说,挺身而出,勇敢担当;

《情满四合院》里的何雨柱,眼界不宽,格局不高,爱贪小便宜,内心还有几许懦弱,常常在真诚与伪善、担当与责任间纠结;

……

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眼前,令人难忘。

“只要是在我剧里的角色,我都让他们有个性,是活着的。”王之理说。如何做到?要把人物最本质的东西挖出来,“把自己当成故事里的人物,要把情感、情怀真真儿地放进去。戏剧的冲突、人物的情感转变,每一个细节要怎么处理,才不让观众感觉到难受,都是要用脑用心的。在故事里你就是主角,你就是每一个角色,你得变成他们,和他们一起流泪、流血,才能让他们活生生地立在那儿。而观众一看就进去了,进去了就跑不掉,因为他们从剧中找到了自己。”

做到这一点,离不开生活积累与沉淀。“这就是阅历,就是积累。所谓积累,待人接物是积累,请客吃饭是积累,看书看剧也是积累。这些都是创作素材的积累。”王之理说,“你看待事物的角度、高度,有没有达到那一个点,如果没有,那就还得积累。”

人物形象立住了,有了精气神,接下来是赋予魂魄——人之魂魄,剧之魂魄。

人心与人性的考量,理智与情感的对撞……王之理作品最打动观众的,除了对人物的塑造,更重要的是对人性的反思。无论主角,抑或配角,没有绝对“好”,亦无绝对“坏人”,皆有血有肉,每个人物的行为选择,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同的人,站的位置不同,视角不同,对事物的判断就不同,做事的方式就不同,就会走不同的道路,也必然导致不同的结局,这便是人物的命运。”

环境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折射时代。《傻春》《正阳门下》《正阳门下小女人》《情满四合院》……无不是把艺术的触角伸向广阔的时代,大时代浪潮裹挟下的人们,经历着酸甜苦辣咸的百味生活,“他们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年龄与心智的成长,更是时代的变迁。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表达出来。”王之理说。

如其言,文艺创作的路径多种多样,但也万变不离其宗:人物塑造,决定作品的宽度、广度;时代关照,则决定作品的厚度、深度。

“有人说,电视剧在新媒体冲击下会逐渐走向衰落,我不同意这个观点。”王之理直言不讳。

在他看来,电视剧是在写人的情感、人性,成与败、善与恶、是与非,都摆在老百姓的心里。通过电视剧这种媒体,可以完整呈现、记录这些,“其他文艺作品形式可能受限于篇幅、时长,没有办法深刻解析人物内心的东西,可能是片段性、碎片化的,电视剧却可以把人生观、爱情观、事业观等各个方面,把事件的过程、人生的历程、命运的转变、心理的转变,都讲述出来,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完整性。”

最典型的还有《正阳门下小女人》,它讲述的是普通女人徐慧真的创业史,但其实是在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原谅别人,就等于包容自己。“这是徐慧真后来悟出的道理,也是深刻的哲理。”王之理说,“从公私合营、大跃进,到六○年自然灾害、十年非常时期……伴随时代背景的变化,她也在逐渐改变。善、恶,都存在于她的内心,彼此在较量,但她的内心本质上是善的。是受大环境的影响,在爱人蔡全无的影响下,同时伴随她自身认知的提升、文化的提升、修养的提升,她终于放下了心结,过了心里的那道坎儿……”

“北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一个局部,是一种京味文化。如今倡导弘扬大运河文化,其实包含着江浙文化、齐鲁文化、平原文化、海河文化,同时还有北京文化,一个都少不了,这是不同地域、民族的团结、融合,是一种真正的‘和文化’,我的作品贯穿这样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王之理说。

他坚守一点,电视剧要讲内涵,而不仅仅是内容,“内容是数字化的、格式化的。如今,剧本创作都可以被数字化、程式化,几分钟要有一个高潮,高潮之中要有小高潮,这些都是技术性的,不是文化,不是艺术。”在他看来,好的剧本,台词里藏着很多东西,“您要看不懂剧本,您就拍不出来好剧。好剧本、好导演、好演员,共同组成一支好团队,进行二次创作。就说何冰、郝蕾,他俩诠释的傻柱、秦淮茹这两个人物形象,太棒了!尤其是郝蕾,把剧本吃得透透的,加上导演的引导,很传神。从他们演戏时的动作、语气就可以知道,台词不是背出来的,是感悟出来的,内化于心,再表达出来。”

《情满四合院》播出63轮了!王之理新近得知这个好消息,言语间透着欣喜。

“这部剧首播时,正值‘小鲜肉’盛行、宫廷剧风靡之时,然而这部剧却是同期的收视率第一,广电总局还特意开了研讨会,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百姓的心是向上的、正直的,价值取向是对的。”王之理说。以他的观察,那段时期,影视行业由于资本强势介入,精神价值取向有一点走偏了,“有的历史剧,严重违背历史,秦始皇的事儿,秦始皇的奶奶做了,完全枉顾历史事实。这是强大的资本在作怪。《情满四合院》受到欢迎和认可,说明老百姓内心就是喜欢正能量的东西。普通人真实向上的精神力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新向往……这些都是正能量的,都是永恒的。”

垒基砌阶、立柱架梁……剧本创作,犹如盖房,然而钢筋水泥建起来也只是空洞的,唯有灌注了灵魂,才有生命力。这个灵魂,就是思想,就是文化,就是价值。

想来,王之理也是借由易大船之口,践行着他对电视剧这种大众艺术的“艺术追求”,那就是提炼、引领、提升,“要有足够的生活积累,足够贴近生活,才能提炼;要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最深的东西,把它挖出来,才能引领;提升,则是要把中国人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通过故事传递出来。我不是政治家,不是企业家,不是文学家,写作、创作剧本对我来说只是一种爱好,通过我对社会的认知、文化的感触以及三观的表达,从一个小切口带给收视群体一种启迪、一个思考方向,这就足够了。”

认知、体验、思考、创作……从寻常生活当中挖掘创作素材,在寻常状态里凸显深刻主题与独特立意,映射时代之变革、社会之变迁、人性之升华。这,也许就是所有优秀编剧的不凡之处吧。

你对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有什么看法?这部剧的结局怎么样?

《正阳门下小女人》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来说,是一部大女主戏,走的是中年玛丽苏剧的套路。

少数人评价这部戏很烂,说蒋雯丽太过高冷,没有小酒管老板娘那种八面玲珑, 或者说Bug太多等等。从剧情上来说,开头的设定有些Bug,一个女人一生之中比较重要的时间点就是那么几个,而生孩子可以说是最为凶险的一个。而女主角不但自己生孩子,还跟车夫讨价还价,这设定够味。

我感觉这部戏非常不错,这是部年代戏,历史剧非常厚重,看了几分钟确实不错,没有小鲜肉和流量小花,一大批老戏骨精湛的演技,把人物盘活了,蒋雯丽饰演的徐慧眞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入木三分,把那个年代的凄凉,人性的弱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今年比较不错的电视剧!

该剧主要讲述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在时代日益变迁的年代普通老百姓是如何生活的,以一位丧夫继承酒馆的女性为主线,讲述她这一生所经历的事业变迁,从演员来说,该剧的女主角是蒋雯丽,虽然人到中年但是魅力戏里戏外都是不减当年的,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是一个体贴温柔的小女人,在外面自己拼事业的时候她是一个独立自强的女强人。蒋雯丽把女性对爱情和事业的定位转换的很是到位。男主角倪大红也是一位杰出的老演员,两位老戏骨之前谈起恋爱飙起戏,真的非常精彩。

虽然是大女主戏,但贵在大环境定在了国家正走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进入改革开放的时间点,这个时间点对于生活在现在的我们来说,算不上久远,也就是我们奶奶那一辈,通过这部剧,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那个年代小人物的生活、小人物的奋斗,了解那个社会背景下,人都是如何选择他们的未来的。

《正阳门下小女人》已经有大结局了,如果还没有观看,可以去各大影视站搜索观看。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