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的爱情为什么失败(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的人物形象600字)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60更新:2022-08-22 10:44:09

《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部爱情小说,小说中涓生和子君不但爱得死去活来,还顶着世俗的压力,在吉兆胡同建立了小小的家庭。

但是同所有没有修成正果的情侣们一样,他们的爱情虽然轰轰烈烈,但结局依然是悲剧。

只有短短一个冬夏,他们爱的世界地覆天翻,自从涓生失业以后,他们的爱情便进入了倒计时。

也许子君自己都没有想到,当初那意气风发喊出的“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的爱情宣言,会那么快就烟消云散,她的勇敢换来的只是被涓生抛弃,更因涓生的抛弃,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读这部小说,会发现涓生真的很渣,作为男人,他没有责任感,始乱终弃,遇到困难只想着怎么脱身,从没有为子君考虑过,子君的死,涓生是脱不了干系的。

而子君也在自己悲剧的生命中,有着推卸不了的责任,说到底,涓生和子君爱情的悲剧,其根源在于“试婚”的失败:

涓生和子君相识之初,就别有用心地大谈“打破旧习惯”,“男女平等”,“谈泰戈尔”,“谈雪莱”。

文艺加爱情的迷魂汤,把子君灌得晕头转向,在涓生的蛊惑下,子君为爱不顾一切,不要任何名分,就和涓生私 奔,并开始了试婚生活。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子君的誓言掷地有声,那时她刚刚和涓生交往了半年,就不顾父亲和叔叔的反对,要和涓生在一起了,甚至连最起码的名分都没要。

子君被爱冲昏了头脑,不知道试婚生活,虽然甜蜜,却也风雨飘摇。很多人和子君一样,看不起名分,认为名分是多余的,两个人只要相爱,有没有名分根本不重要。

但无论在任何一个年代,不要名分跟男人试婚,都是极其危险的。因为名分其实是一种契约,而契约在情爱中,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保证,相对于爱情的飘忽不定,契约能给女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而且,试婚对于男人来说背叛的成本太低,那情感的稳固,就只能凭着男人的良心,而把一份感情放在男人所谓的良心上,是根本靠不住的,因为人性经不起试探,更经不起诱惑。

没有底线,不要名分,私 奔试婚,是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起点。

子君一直沉迷在君生给她的爱情里,她对涓生求爱时的言语和举动铭记在心。小说中这样写道:

“她却是什么都记得,我的言辞,竟至于读熟了一般,能够滔滔背诵,我的举动,就如有一张我所看不见的影片挂在眼下,叙述得如生,很细微……夜阑人静,是相对温习的时候了,我常是被质问,被考验,并且被命复述当时的言语,然而常须由她补足,由她纠正,像一个丁等的学生。”

子君一遍又一遍地温习着涓生求婚时的场景和细节,并深深沉醉其中。

她的爱热烈而纯真,为了爱情,她不但不要名分,还抛却了现实中的一切牵绊,为了置办家具,她卖掉了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和她的父亲还有叔叔也都闹翻了。

试婚后,子君的世界里,只剩下了涓生,每日里耳鬓厮磨,但这样紧密地痴缠,很快就让涓生厌倦了。

“我们先是沉默地相视,接着是放怀而亲密的交谈,后来又是沉默。大家低头沉思着,却并未想着什么事。我也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不过三星期,我似乎于她已经更加了解,揭去许多先前以为了解,而现在看来却是隔膜,即所谓真的隔膜了。”

小说里的这段话,把涓生的心理描写得很到位,女人把男人和男人给的爱作为全部的世界,这样的女人是无趣的,这样的生活也是令人窒息的,从古至今,都没有例外。

再甜蜜的二人世界,也是需要独处空间的,所谓“距离产生美”就是这个意思,而子君不懂这些,她只是一味地爱着涓生,每日守着他,守着家。

这样的试婚生活,慢慢的让涓生感到了窒息,涓生和子君也距离爱情的悲剧结局更近了一步。

由于过分高调的同居生活,涓生被同僚嫉妒而被举报生活不检点,丢了工作。由此子君也开始了她日渐灰暗的人生。

生活的困窘,让涓生把子君当成了累赘,他当然也早就不爱她了,在各种明示暗示下,子君终于走了,涓生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再后来,涓生得到消息,子君竟然死了,他知道后惊得目瞪口呆,但已于事无补。

和涓生试婚生活在一起之后,爱情不但是君子生活的信念,也成为了她生存下去的唯一支柱,如今爱情的大厦坍塌了,子君生活的唯一支柱便也倒掉了。

短视的子君,当初为了爱情抛弃了亲人,甚至连唯一傍身的首饰也卖掉了,如今一无所有的她,除了死,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了。

本来试婚分手以后,比先前过得更好,才是对前任最有力的回击,但是作为为爱而生的子君来说,要么爱,要么死,就是她试婚的理念与核心。

在子君看来,爱没有了,活着也就失去了意义。小说中,没有写子君是怎么死的,但这样简单的事情想要推测出来,也没有什么困难的,要么为情自 杀,要么因为被爱人抛弃,抑郁而终。

“要么爱,要么死”这样的试婚理念听起来既诗意又决绝,但这样的想法却是错误和偏激的,因为连涓生都知道,“人只有先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这样看来,涓生比子君要理智和清醒,他明白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让自己过得更好,远比爱情重要得多。

试婚失败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擦干眼泪,重新开始就好。

鲁迅先生的《伤逝》中,造成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怎么看?

在鲁迅的作品《伤逝》中,造成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社会原因和思想原因。

社会原因

我国古代对于男女之间的婚姻问题,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不允许青年男女进行自由恋爱的。在《孟子·滕文公下》中,就有“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的句子,说的很是恶毒,可见古人对于自由恋爱的深恶痛绝。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浸润之下,这种思想已经是深入人心了,所以当涓生和子君相爱以后,他们也是受到了各种不同的阻挠的,但他们都勇敢地冲了出来。子君摆脱掉了旧家庭对她的束缚,和涓生走到了一起,建立起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涓生也和自己的朋友们都绝交了,由于小人告密,涓生失去了工作,但他仍然不屈不挠地继续战斗,想要靠自己的稿费来继续支撑他们的家庭。

但是,这杯水车薪的收入对于维持两个人的生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以至于最后在寒冷的冬天,家里连火炉也生不起了,而子君最喜欢的油鸡,也逐一的被吃掉了,小狗也被扔掉了。

“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才是两人之间爱情逐渐死去的原因,而他们生活的窘迫,则是社会对他们的排挤一手造成的。

思想原因

涓生和子君都是很理想化的人,他们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恋爱,但是当他们走到了一起之后,子君却单纯地沉浸在自己的小家庭里,再没有了更高的精神上的追求了。

子君越来越像一个家庭妇女了,饲养油鸡和叭儿狗,和房东太太明争暗斗,最主要的是,她还变得怯懦了,完全失去了她刚开始时所具有的无畏的勇气。

涓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经常对自己和子君说:“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于是涓生开始了逃避子君,逃避这个家,长时间地呆在了图书管里。

最后,涓生终于对子君说出了那句话:“我已经不爱你了。”

子君又回到了那个曾经冲出来的旧家庭里,但是在“父母国人皆贱之”的冰冷里寂寞地死去了,留给了涓生无尽的悔恨。

在五四时期,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广大的新青年之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纷纷要求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但是鲁迅显然比同时代的人想的要更远一些,他在1923年就提出了《娜拉走后怎样》的话题,又在1925年写下了这篇《伤势》,进一步指出,单纯的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由是没有什么用的,最终的结局仍然会是一个悲剧,只有改变社会制度,让女性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才是解决妇女问题的关键所在。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