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阀下的中国与世界答案(东晋最无能的北伐)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182更新:2022-08-11 19:18:17

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怀帝被匈奴族刘渊俘虏,之后虽然有晋愍帝司马邺在长安重建的建兴政权,但是因为当时匈奴势大,北方已不可为,西晋的另一个远支宗室司马睿,在琅琊王氏代表人物-王导的支持下,于南方延续了晋朝国祚,史称东晋。

图1|两晋形势图

东晋一朝,历四世十一帝,享国104年。前期多依赖于世家大族,琅琊王氏就是其中代表,之后还有颍川庚氏、谯郡桓氏和陈郡谢氏。他们贯穿东晋一朝百余年,虽然有其积极意义,比如元明二帝用琅琊王氏代表人物-王导不断调和南北士族,终让江南归心,为东晋朝廷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晋书.卷五-帝纪第五》也有记载:

永嘉初,用王导计,始镇建鄴,以顾荣为军司马,贺循为参佐,王敦、王导、周顗、刁协并为腹心股肱,宾礼名贤,存问风俗,江东归心焉!

再加上后来陈郡谢氏代表人物谢安和谢玄指挥了奠定东晋偏安的淝水之战,皆是如此。但是因为门阀斗争也使得东晋百年一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王敦之乱、苏峻之乱、桓玄篡晋皆是个中著名代表。这也就使得东晋皇室一直处在希望团结士族,又不希望士族做大的矛盾之中。他们如果可以吐槽,一定会说我们现在最流行的网络词汇-“我太难了”。

图2|奠定东晋偏安的淝水之战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门阀政治下,暗流涌动。

一朝皆是如此,虽然北方你方唱罢我登场,后赵、各种燕国、前秦一直在争夺北方的统治权,但收效甚微,始终未有统一局面。唯一统一的前秦,公元383年南侵的一战也被望族谢家击退。这也就导致东晋一朝的外患其实不多,主要是内部的权力斗争。

而政治是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远比外患所带来的战争残酷的多。开国名士王导在调和南北士族的时候,就牺牲颇大。原先立足于江南的朱、张、陆、顾吴中四姓就曾因为南北士族地位差异而险些造反,但是以王导为首的朝廷却不敢追究,这种妥协换来的一时安宁,随着平衡被逐渐打破,在东晋的后半个世纪表露无疑。

图3|王导协调南北士族

首先是北方长期处于分裂,东晋朝廷却因为士族制衡,导致错失机遇,北伐难有建树。

东晋一朝,开华夏偏安先河,和后来的南宋一样,北伐呼声层出不穷,除开国初期的祖狄和篡晋建宋的刘裕之外,北伐最有建树者就是后来的桓温和谢玄,他们都出于士族,在那个士族主导话语权的时代,北伐最终却功亏一篑,个中原因众多,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自身的局限以及士族的制衡。

其中桓温出于当时高门-谯郡桓氏,小时候也是一表人才,在魏晋南北朝那个外貌协会最严重的时代能娶到明帝嫡女就可见一二,而且人家做起事来也有条不紊,因为这些,受到了当时众多名士的广泛赞扬,正如他的名字由来也是太原温峤所赐:“生未期而太原温峤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曰:‘真英物也!’以峤所赏,故遂名之曰温”。这根本就是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偏偏要靠才华的典型。其记载于史书的功绩就有镇荆州、平蜀地和三次北伐,立下了不世之功。但在其晚年,因为没有逃出真香定律-弄权,北伐又出现意外,导致威望大减,再加上先后被皇族司马昱和陈郡谢氏的制衡,以至于未及篡位就病逝,连带北伐也功败垂成。

而谢玄和桓温相似之处甚多,同样出身于高门而声名在外,且北伐建树颇多。当谢氏取代桓氏成为江左当轴士族之后,还组建了名闻天下的北府兵,更在太元八年(383)的淝水之战一奠定东晋偏安格局,之后还多次北伐:次年就乘胜开拓中原,收复山东、河南、陕西南部的大片失地,成为继桓温之后,东晋一朝的帝国擎天。不幸的是,其和叔父谢安一样,淝水之后没有多久赫然崩逝。树大招风,在其死后,司马皇族和其他士族之间对陈郡谢氏多有制衡,导致北伐战果未有很好保存。

所以东晋作为门阀士族最盛的时代,各族为了保证自己利益而不断争锋,很难一致对外,百年间除最后的刘裕北伐有所建树,其余皆功败垂成。

图4|百年间多次北伐皆功败垂成

除了多次北伐功败垂成的同时,因为东晋延续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和开国初期创立了占田制,两种制度直接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也使得当时众多有识之士揭竿而起,内部叛乱不断。

内部叛乱中,影响最大者当属前期的苏峻之乱和末期的孙恩卢循,其后更是间接导致刘裕崛起,终结了这个开国就呈现亡国之象的暮世王朝。

究其原因,是因为王庚桓谢贯穿东晋一朝始终,朝廷显贵多出于这四族故旧门生,低下层寒门庶族除陶渊明曾祖父陶侃,少能成为高官显要,更何况陶侃之后的陶家也迅速败落,以至于陶渊明最终发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感慨。彼时的苏峻、孙恩卢循皆起于小地主,刘裕早年更是卖草鞋为生。因为时势使然,中下层命运太难改变,反抗者层出不穷。他们为了成就一番事业,抓住了所有能抓住的机遇,在没有更好的选择情况下,造反成了唯一途径,赢了佳丽三千,输了人头落地。

这几次叛乱皆对东晋王朝的腐朽统治造成了巨大打击,之后刘裕也因此得以平定孙恩卢循,一步步扫清障碍而崛起。

图5|士族垄断朝堂

除以上两个原因之外,凡事内因是主因,门阀内部并非铁桶一块,暗流涌动也是东晋百年间国祚难安的主要原因。

在永嘉南渡后,琅琊王、颍川庚、谯郡桓、陈郡谢先后掌握了朝堂,再加上传统的吴中四姓,各族间一直斗争不断。连王导作为头号开国功臣,在协调南北士族的同时,也先后受到元、明二帝的猜忌,更在明帝死后,庚太后主政,重用兄弟庚亮大力削弱了王氏在朝堂的话语权。其后桓温崛起时,庚氏风头正盛,但随即爆发的苏峻之乱,为桓温崛起提供了条件。咸和三年(328年),庚太后忧死,庚氏一族失去了最大的倚丈,而且这场叛乱使得颍川庚氏损失惨重,先后多人被杀,庚亮也自以失政导致苏峻之乱,求出外镇豫州(河南)。《晋书.庚亮传》对此也有记载:

“亮陈谢,自贬三等,行安西将军。"

而桓温在得势的晚年,皇族和陈郡谢氏也多其多有制衡,最终导致桓温病逝都没有等来加九锡。而吴中四姓,在开国初期作为江南的土地主,对外来的山东士族压在头上一直多有不满,先后多次与山东士族发生冲突,但王导为了协调南北士族,对其多有纵容,这也就导致门阀斗争贯穿东晋一朝始终。

图6|门阀内部的暗流涌动

这些种种,皆为我们还原了一个开国就呈现亡国的暮世王朝。其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偏安、门阀士族最盛、文学思想颇为开放的王朝,很多值得深入了解。但同时百年间内忧外患不断也为那个时代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参考文献: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