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 子女(白崇禧长子的身世之谜)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266更新:2022-08-29 07:03:10

文 |-13

在香港媒体面前谈到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我想,这是天生的。”,这是第一位公众人物胆敢表明自己是少数群体,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可是一件轰动的大事。

白先勇和他的爱人王国祥,在一起38年

内战期间击败林彪,就连狂妄无度的日本侵略军也畏惧的尊称白崇禧为“战神”,是国军中为数不多能被敌方称赞的将领。

白崇禧

作为白崇禧的儿子,他看似出生在罗马,本应纨绔,却执意要做逃离罗马的人,出身于官宦之家,却深恶官僚架势,心系身边那些被生活裹挟的漂泊疾苦的底层百姓。

都说虎父无犬子,更何况是这么一位盘踞一方的霸雄。

也许是某一瞬间命运不经意的略带玩弄的点拨,他选择走上一道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

他就是白先勇,一位身处时代变革洪流又经历人生波澜起伏的华人作家。

他遗传了父亲优良的基因,挺拔的身子与英俊的外貌,而性格却大相径庭,与父亲的刚烈英勇迥然不同,他的骨子里流淌的却是温柔细腻,总是面色红润,笑脸盈盈的。

但他的温柔细腻中却看不到一丝怯弱,这点算是随了他父亲,无畏无惧,特立独行,即使自己声名鹊起,事业正红。

也云淡风轻地传统昆曲艺术的传承,给中美年轻人开了几十年的教授讲座。

其中最常讲的是被他誉为中国第一书的《红楼梦》,每每说到兴起,就如同孩童一般拍手,跺脚,面颊绯红,大笑起来。

而讥讽他为老封建、老顽固与现代唐吉坷德搞文艺复兴的人不在少数,每当有这些否定的声音出现,他总是笑笑:“这就是命。”,继续坚守那块阵地只有他一人的,中华传统文化复兴。

他那独特的家庭背景与生长经历让他得以接触到国民党退守台湾省后的那一代台湾的上层名流、残年的英雄落幕与美人迟暮。

这些繁华与离乱所带来的虚无与跌宕使得他创作的作品具有非常强烈的生命力与穿透力,脍炙人口,获奖无数。

记录国民党败逃台湾后逐步形成的眷村生活和一个个背井离乡的“外省人”的挣扎,诉尽大陆与台湾“相爱相杀”的种种时代离恨与思念。

白先勇出生于广西南宁,那个年代并不太平,战火纷飞,因此白先勇五六岁时跟着父母举家从广西桂林搬到重庆,虽然出身显赫,据说在重庆染上了肺结核,因此到了7岁依然不能上学。

抗战结束后,又举家搬到上海、南京,因为不能上学,他便被独自关在了一幢洋房里学习,娱乐生活便是听广播,那时候最火爆的便是广播里讲的《红楼梦》。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他与红楼梦结下了不解之缘,深深地爱上《红楼梦》,以至于到后来,成为他的一大爱好,他给中美年轻人也讲了几十年的《红楼梦》。

他曾经说过,感觉自己和《红楼梦》似曾相识,一个人的性格和爱好的形成跟他的经历密不可分。

我想白先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感情色彩一定和他童年这些经历息息相关。

综合他的一生来看,可能他的出生和经历和贾宝玉有些相似,比如他也出生在家世显赫的家庭,家里兄弟姐妹众多;比如他先后经历了战乱和国破家亡,独自一个人远赴海外学习。

这些经历更能让他感受人生的起起伏伏和变幻无常,有时候便觉得像梦一样。

这个时期的独来独往,让他更善于思考,也养成了爱好读书的习惯,大量的阅读,让他更能感受文字的力量,因此热爱写作。

他辗转各地,让他对祖国山河以及底层人们有了比别人直观的感受,因此特本身也对国家和底层劳苦大众有着更深厚的感情。

在他后期的作品里都能体现出来这些特点,不知道是不是骨子里的这份细腻,让他对感情更加敏感,成为了第一个公开自己是同性恋的人。

这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与人们闭环的思想,可是让人震惊的大事件。

就是放到现在,一个功成名就的人要勇敢公开承认自己不同于常人的性取向也是不容易的,但是他在55岁时,只云淡风轻地说:“这也许是天生的”。

没错,这确实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的,但是一个人,特别是出生显赫又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能坦率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能坦然地公布,是很难的,我想跟他和爱人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是息息相关的,那么他到底经历怎么样的感情生活呢?

白先勇的爱人叫王国祥,他们相识于17岁,那时候他们都是懵懂的少年,一起在学校求学。

本来他们并没有在一个班级,不应该认识,但是无巧不成书,在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两个陌生的少年为了赶时间上同一个暑期补习班,在一个楼梯里撞了个满怀,就是这一撞,白先勇和王国祥认识了。

一个温文尔雅,一个阳光开朗,天生互相吸引。

从此以后两个人便一起读书、一起生活。

我相信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们已经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刚开始不一定是爱情,更多的可能是友情,可谁又说得准呢?美好的故事总在不经意间就埋下种子。

后来他们一起努力,先后进入了台南成功大学学习,白先勇是被保送过去读水利系,王国祥则是考过去读机电系,他们一起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度过了美好的一年大学生活。

我相信也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对感情的自我认知满满觉醒,发现他们的感情不仅仅是友情,更多地是心心相惜的爱情。

后来白先勇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读水利系,因此毅然决然放弃了,重新备考了台大,而后王国祥也追随白先勇,考到了台大!

白先勇(右)和王国祥(左)

这不管不顾地跟随与陪伴,我想这其中跟爱情的强大力量有很大的作用,好的爱情,对的人就是可以互相鼓励,走向更好的未来。

这也说明白先勇勇敢追求理想、面对自我是先天的,也跟后来感觉承认自己的性取向是一脉相承的。

追求理想的心是决绝的,追求爱情的心也是决绝的。然而,月亮永远不会太圆满,他们的爱情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生死的考验!

就在他们同时考到台大以后,突然有一天王国祥感觉身体不太舒服,起初大家并没有放在心上,而后去医院检查才得知患上了罕见的血液病!

在当时并没有能顾根治的特效药,即使是家境显赫,面对这种病也无能为力。

看着爱人受病痛的折磨,白先勇也束手无策。但是他并没有打算放弃,而是坚定地选择陪伴在心爱的人身边,也许是真情打动了上天,也许是祈祷起到了作用。

正在他们快失去希望的时候,却奇迹般地遇到了江南名医——奚复一,他的一张药方给了他们希望。也正是这张中药单子奇迹般地使王国祥的病情一点点好转!

后来他们便一起到美国继续深造,白先勇拿到了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终身教授,王国祥也在宾州州大做博士后,可谓琴瑟和鸣。

每逢假期他们便一起待在圣巴巴拉买的房子里,就像普通情侣一样,按照自己的心愿改造这座房子,把他们的印记刻在这个世界上。

白先勇钟爱茶花,他们就一起在园子里种满了茶花,王国祥钟爱柏树,他们就在后院的空地上种上了柏树。

他们一起在院子里谈天说地,一起插花,给树浇水,偶尔王国祥会下厨,给白先勇做一碗他最爱吃的桂林米粉,两个人平平淡淡,真真切切的相伴着,这些快乐持续了十余年。

本来以为他们这么一直携手相伴,走完余生。

谁料突然有一天,王国祥潜伏已久的旧病再次复发了!还是当年的病,还是同样的悄无声息与致命决绝!

谁能想到一种本来治好的病,在二十年后竟然又复发了。别无他法,继续和病魔作斗争吧。

这一斗争又是三年,这一次,无论是当年奚复一的中药单子还是海内外的名医专家,都没能在有办法再续当年的奇迹。

这次他们失败了,败给了病魔。病魔永远带走了王国祥,也带走了白先勇的爱情。

即使再怎么不舍,相伴38年后,他们还是永远地分开了。白先勇曾经说过:那是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有点困惑:白先勇,这么一位出生在叱咤风云的桂系军阀家庭的孩子,难道家族允许他性取向自由吗?

没错,白先勇的父亲白崇禧人称“小诸葛”,是军阀里面也算得上才貌双全的人物,真因为这样,他的儿女们的基因都非常的强大!各个都不差,我们看白先勇与家族的合照就能知道。

《孽子》是白先勇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描写的是台北同性恋的故事,主要描写的便是一群青年对社会伦理道德和固有规范的挑战以及又渴望被社会、家庭认同的矛盾。

对传统道德价值观的鄙视体现在对自己父亲权威的鄙视,他叛逆、压抑,但同时又细腻、温柔。

他们都想逃脱传统的束缚,自由地表达、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感情,诚实与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所求,所以他们必须也被迫要抗争。

要和那些绑住自己思想与自由的东西抗争。但是每一位个体即使再特殊与独特,终究还是来自社会,必然要走向与回归于社会的,他们依然渴望得到家庭的关爱和社会的接纳。

小说里的主人公足够勇敢,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每一位个体都在为自我而奋斗与抗争,但结局都是悲观而惨烈的。小玉就要远赴日本,寻找所谓亲生父亲的樱花梦;吴敏为了不离开张先生而选择割腕自杀;阿龙为了让阿凤全心全意爱自己,拿着匕首刺向了她,而傅卫开枪自尽,仅仅为了满足父亲的期待。

与小说里的主人公相比较,白先勇是幸运的,他没有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和限制,在后来白先勇的自传体中有谈及到,他始终相信父亲是隐约知道他的取向的,虽然最终他们谁也没说破。

白先勇没等来这天,父亲便草草离去。

这跟白家的家教有关,他们更注重民族和自由,也跟白先勇的经历有关,在他青年时期出国留学之时,他便和父亲和家人分开了,而后来便没有机会见面了,这也就使得白先勇的感情生活和在家庭的干预中剥离了。

独立的人格可以拥有自由,但是他的内心肯定做过斗争,想到过如果自己向家人袒露了心声,也许会遭到反对。

但是面对否定和扼杀,他一定也会抗争,但是我觉得他也会像说里的主人公一样,依然渴望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因为在他的作品里,虽然说着别人,却也藏着自己。

晚年回到台湾省的白先勇受到母校台大的邀请,开设了《红楼梦》导读课。

他依然穿着得体,面色红润,笑意盈盈,风度翩翩。

津津有味地为年轻人讲《红楼梦》,讲到高兴的地方,他还会拍手、跺脚、眉飞色舞像一个吃到糖果的小孩一样,没有对人生命运的过多抱怨。

一直就是生活在显赫家庭里、饱读诗书的谦谦君子,也看不出来他曾经经历的漂泊,就像是在象牙塔里一直研究着自己的最爱——《红楼梦》。

所以才那么热爱,研究得那么透彻。每每到了白先勇讲《红楼梦》的课堂上都是满满当当的学生和充满期待的眼神。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还是少年”,这句话,饱含对每一位漂泊的人的最大祝福和祈祷,正因不可能实现,所以祈祷。而我想,白先勇做到了。

童年因为战乱在祖国辗转流离,少年时候因为求学先后奔赴台湾、美国,这些经历折射在了他的作品和性格里。

他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钟爱祖国的特色美食,同情底层社会的劳苦大众。

他的作品《台北人》讲的就是1949年穿越海峡去台北的大陆人,表达他这些人的乡愁。写出了他们人在台北,但却不是真正的台北人。

这些作品反映出白先勇对这群背井离乡人的同情,家国别离的痛苦也在小说主人公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我读来,他何尝不是和这些人一样的台北人,他用别人的视角,用细腻的笔触也道出了自己的离愁和孤独。

经历了美好的爱情,又目睹爱人饱受病魔的折磨,最终失去他;深爱着祖国却又经历了家国破碎,命途坎坷,但是他还是饱含热情地对待他的生活、他的爱好,温润如玉。

白先勇还有一大爱好——昆曲,他很懂昆曲,他写过一篇文章《游园惊梦》被收录在短篇小说《台北人》里。

让我感兴趣的是,这个《游园惊梦》和汤显祖《牡丹亭》中的一个曲目同名。

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复生,皆非情之至也。

这边是《牡丹亭》里面熟官家小姐杜丽娘和文弱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因此读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也让我联想到他自己感情生活也是一样的传奇。

也许他在创作的并没有这些联想,但是作为一个读者,禁不住就会产生联想。

昆曲曲调婉转缠绵、词文华美、注重抒情描述,热爱它的人必然也是婉转细腻的。

白先勇的文笔也有是拥有和和女性一样细腻的心思,加上他的人生经历,所感所想,促使他的作品也一样细腻动人。

关于人生的记忆,融进了他走过的城市,进而融进了他的小说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人生际遇各有不同,人生轨迹也是各式各样,一个人的经历会刻在骨子里、展现在性格里,而白先勇是把这些刻在了作品里。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每个人读白先勇的作品也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其中的滋味。我品的香是我嗅到的,更多的,那就留给大家各自去品味吧!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