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好命丫鬟(草棚里的丫鬟是谁)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27更新:2022-08-11 20:08:52

提到梁启超,恐怕在中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是戊戌变法的领导者,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梁启超可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也是与他有一位贤内助分不开的,他的妻子李蕙仙在事业上给了梁启超很多帮助。

她与丈夫不离不弃,挺过了清末民初的大风大浪,并且时不时地给梁启超以安慰和鼓励,两个人相濡以沫,帮助梁启超尽情施展着自己的才华。

不过李蕙仙并非梁启超身后唯一的女人,他的侧室王桂荃也为这个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不逊色于李蕙仙。

从丫鬟出身,再到一手抚育出9位国家栋梁,再到黯然去世,王桂荃的一生都经历了怎样的大起大落?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段传奇。

王桂荃是四川人,本名叫王来喜,家乡在广元县,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剑阁所在地。不过她出身并不好,很小的时候就被卖到贵州去做丫鬟了。

当时王来喜的主家算是大户人家,也是李蕙仙的娘家,从此她与梁启超一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来喜继承了四川女子貌美的优点,她虽然身材不高,但是长相不错,不仅皮肤白而且五官非常周正,李家人对她都不错。

李蕙仙的父亲李京兆也对这个婢女挺满意,不过觉得王来喜这个名字有点俗气,于是给她改名叫做王桂荃。

后来李蕙仙回家探亲,发现老家这个婢女长相不错也很懂事,干脆就把她收做贴身丫鬟,后来一起带到了北京服侍自己。

到了北京以后,梁启超对她也相当满意。

其实王桂荃虽然长相不错,但是从没受过什么教育,完全是个文盲,为何学富五车的梁启超会对她有好感呢?

其实应该是一种互补的心理,梁启超觉得王桂荃和原配妻子李蕙仙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类型。

李蕙仙出身大户人家,知书达理,是个很好的贤内助,但是她脾气有些急躁,梁启超虽然知道妻子其实是为自己好,但次数多了难免会有些不满。

除此以外,李蕙仙的身体也不太好,娇弱多病,虽然也给自己生下了长子,但梁启超始终觉得家中人丁不够兴旺。

但是王桂荃却完全不同,虽然她目不识丁,但是却天真烂漫,温婉可人,这份温柔正好触动了梁启超的内心。

另外由于出身农家,从小劳作,王桂荃的身体也非常好,浑身透着一股健康的气息。

而且王桂荃来北京的时候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而梁启超已经是年过而立的中年人,这少女的温存也让他心动不已,两个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感情。

后来梁启超给自己的女儿梁思顺写信,他在信中提到了王桂荃,并将其称为王姑娘,信中也透露了一些想要纳妾的想法,不过比较隐晦,可能是因为不好意思直说。

其实王桂荃只比女儿梁思顺大七八岁,两个人算是同辈人,但是梁启超和王桂荃的关系毕竟不一般,已经有了夫妻之实,因此他让女儿称呼王桂荃为王姨,也就是姨娘的意思。

现在称呼已经发生了变化,说明梁启超已经正式确立了王桂荃的身份。

其实在清末民国时代,并非像现在这样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对于达官显贵来说,纳妾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为何梁启超不能公开纳王桂荃为妾呢?

原来这是因为他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

梁启超本人一直在提倡一夫一妻制,这一点他那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妻子李蕙仙也非常支持,为此李蕙仙特意创办了《女学报》,成为国内宣扬男女平等的先驱人物。

夫妻二人一唱一和,在外面已经很有名气了,如果此时梁启超公开纳妾,必然会成为他人的笑柄,这个事肯定是不能宣扬出来的。

不过李蕙仙本人倒是对梁启超纳妾没有那么反对,她也希望梁家能够枝繁叶茂,李蕙仙比梁启超还大四岁,已经超过三十五岁了,将来也很难生育了,因此她认为王桂荃可以给丈夫传宗接代。

另一方面,王桂荃也是自己从老家带回来的婢女,跟了自己很长时间,算是知根知底,对她的品性也是很信任的。

最后二人决定不公开这件事,对外还是把王桂荃当成丫鬟,堵住外人的嘴,回到家里她就变成了妾,只不过是有实无名而已。

甚至李蕙仙也对王桂荃姐妹相称,儿女则叫她为姨娘。

王桂荃也确实对得起这副好身体,后来给梁启超生下了九个儿女(其中三人夭折),梁家也变成了十二人的大家庭。

不过王桂荃公开的身份还是有些不明不白,梁启超也有些担心,怕儿女们与她不好相处,于是经常对孩子们进行开导。

比如长女梁思顺,她对亲生母亲李蕙仙感情很深,但是对王桂荃有些排斥,于是梁启超劝导她说:“你母亲身体不太好,王姨照顾这个家,劳心劳力,是做了很多贡献的,甚至你们父亲我也离不开她。有她在,也能给你们减轻不少负担,所以你们要好好相处才是。”

经过这么一劝,梁启超的孩子们也逐渐接受了王桂荃,和她的关系越来越和谐了。

不过平静总是暂时的,很快梁启超就遭遇了人生中的一大危机。

当时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居然恢复了帝制,他自己也做起了大皇帝。

这在进步人士梁启超看来是不可接受的,于是他发动一些文坛人士,对袁世凯进行声讨,弄得袁世凯臭名昭著,狼狈不堪。

袁世凯气急败坏,对梁启超恨之入骨,准备派兵把他抓起来,不过梁启超早有准备,提前就把家人送到南方去了,而且他在政府里也有些关系,在收到风声之后自己也先逃出北京了。

扑了个空,袁世凯更是气得暴跳如雷,于是他发出通缉令,在全国通缉梁启超,并悬赏了重金。

不过当时袁世凯虽然名为大皇帝,但是他控制区域大多在北方,在南方很多地区是他鞭长莫及的,对于逃到了南方的梁启超,想抓到他也没那么容易。于是袁世凯想了一个下作的手段,那就是派刺客刺杀梁启超。

梁启超为了不连累家人,决定自己单独居住,只留下王桂荃照顾自己。

当时南方的一些实力派军政要员为了对抗袁世凯,对梁启超这样的反袁人士加以保护,比如站在反袁一线的蔡锷将军,就派了一些卫兵去保护他。

这样一来,袁世凯派的那些杀手就很难找到下手的机会。不过尽管如此,梁启超还是非常小心,他担心袁世凯会派人收买自己的厨子,在饮食中下毒,这样就防不胜防了。

王桂荃知道梁启超的担心后,主动提出和他一同用餐,所有饭菜自己都会先尝过一遍,确认没有问题再让梁启超食用,看着王桂荃为了自己的安全丝毫不顾危险,梁启超也是大受感动。

后来他跟蔡锷说:“非要王桂荃照顾我的饮食起居才能安心。如果有这个小妾在身边,我自信绝对不会受到什么危害。”

在这里梁启超首次对外人承认王桂荃是他的小妾,在危难之下,他已经顾不得当初自己曾经是一夫一妻制度的支持者了,王桂荃对自己如此忠心不二,于情于理也得给她一个名分,虽然只是在私人信件中而并非公开。

王桂荃也大受感动,她知道自己出身低微,从来没有奢望过能被承认,她觉得只要能陪伴在梁启超身边就足够了,名分对她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如今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终于变成了现实,王桂荃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就这样,在王桂荃的悉心照顾下,梁启超度过了自己人生中的这次重大危机,很快袁世凯就倒台了,危机顺利解除。

北洋政府时期,转危为安的梁启超带着家人们回到了北方,这次他没有去北京而是选择定居在天津。

当时梁启超住在意大利租界的一座小洋楼里,他给这栋房子取名为饮冰室,这个典故出自庄子中的名句: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

而这栋房子直到今天还保留下来,就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的意式风情街附近。

新房子建好了,全家都非常高兴,可就在梁家十几口人正准备迎接全新的生活时,又一个打击落在了他们的头上。

1924年,和梁启超相濡以沫三十多年的妻子李蕙仙身患重病,本来她身体就不太好,这下更是雪上加霜,梁启超请了很多名医前来治疗,但总是没有好转,很快李蕙仙就陷入弥留之际了。

临终前李蕙仙握住丈夫的手,嘱托他一定要好好照顾好自己,也一定要把孩子们培养成人,其中还特别提到了王桂荃。

李蕙仙说自己不在以后,全家没有个主事的女人是不行的,王桂荃跟了自己这么多年,是个很可靠的人,以后让她当家肯定没问题,因此李蕙仙让梁启超和孩子们要对王桂荃多加信任,尤其嘱咐孩子们在自己死后要把王桂荃当成母亲。

她这些话也亲口对王桂荃交代了,两个女人名为主仆其实情同姐妹,王桂荃对李蕙仙即将离世万分悲痛,她表示自己无论如何也会照顾好这个家。

当时梁家的九个孩子中,除了长女梁思顺年纪比较大已经嫁人离开家了,其他孩子都在家中居住。

其中梁思成和梁启忠已经成年了,倒不用操太大的心,但其他孩子年纪还小,甚至最小的孩子梁思礼才刚刚出生一年。也就是说王桂荃要照顾丈夫以及六个未成年的子女,这份压力不可谓不大。

不过好在外部的危机解除了,梁启超也算在天津安定下来了,也有了稳定的职务,收入是很不错的,所以梁家现在面临的困难其实也是暂时的,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压力只会越来越小。

梁启超早年颠沛流离,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到日本,后来又被袁世凯政府通缉,在饮冰室生活的这几年,是他这一辈子中难得的平静时光,而且有了王桂荃照顾家庭,他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于是可以一边休养身体,一边安心做学问,同时可以充分享受着与家人的天伦之乐。

最让梁启超担心的还是孩子们和王桂荃的关系,虽然之前也劝导过,他们的关系也缓和了,但还是怕他们不习惯王桂荃在身份上的转变。

这么多年以来,王桂荃在家里是半个妾室半个下人,现在一跃成为正室夫人,孩子们可能会有想法,毕竟他们也会怀念李蕙仙。

不过梁启超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子女们与王桂荃的关系非常融洽,在李蕙仙去世后,王桂荃就成了这个家庭的主心骨,有她料理家事,饮冰室这个大家庭也是和和美美。

后来据梁启超的子女回忆说,当时每天晚上都是王桂荃亲自下厨为全家人准备晚餐,晚饭的时候大家坐在一张桌子上用餐,其乐融融,所有人都非常喜欢那种氛围。

平时孩子们也和王桂荃非常亲密,经常会跑到她的房间与她说话聊天,这里是全家最快乐的地方。

王桂荃有这么强的人格魅力,这是与她平素的做法分不开的,因为她非常公道,从不偏爱自己亲生的儿女,而是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因此大家才这么喜欢她。

甚至根据梁思成和梁思庄这两个李蕙仙所生的孩子的回忆,王桂荃对他们比对自己亲生的孩子还要好。

记得有一年,梁思庄才十岁,当时她忽然染上了白喉,这是一种很厉害的传染病,后来又传给了王桂荃的亲生女儿。

当时梁家虽然也有佣人,但是王桂荃却不辞辛劳,整天守护在梁思庄的身边寸步不离,对她悉心照顾,最后梁思庄顺利康复,也没有落下什么病根。

但不幸的是,王桂荃分身乏术,在全心全意照顾梁思庄的同时,却忽视了对自己亲生女儿的照料,而佣人也不是那么细致入微,最后导致女儿因病过世。

梁思庄听说这件事以后失声痛哭,王桂荃为了自己付出了这么巨大的牺牲,她怎么能不倍加感动呢?从此以后梁思庄彻底把王桂荃当成了自己的母亲,对她的感情甚至要胜过自己的亲生母亲李惠仙。

后来梁思庄长大成人后嫁人生子,也把自己的女儿吴荔明交给王桂荃来带,她对女儿说:“这就是你的外婆。”

1928年,梁家的长子梁思成即将和林徽因成婚,这对梁家来说是头等大事,也是自从李蕙仙去世后难得的大喜事。

王桂荃非常高兴,乐得合不拢嘴,她作为梁家的主事人,也必须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为了这次大婚,王桂荃忙前忙后,亲自置办酒宴。除此之外,她还找来粉刷匠,把整栋房子装饰一新,彻底粉刷了一遍,为的就是给梁思成夫妻置办好新房,同时也想让全家都沾一沾他们的喜气。

梁思成看王桂荃这么劳心劳力也是非常感动,他后来回忆说:“母亲虽然只是个弱女子,但是意志却很坚定,靠她一个人支撑这么一个大家庭是很不容易的。她不仅要负责全家人的起居饮食,还要去督促孩子们的学习,真的是很伟大。”

另一方面,梁启超晚年能够著书立说,在学术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这也应该归功于王桂荃,正是靠着她对家庭的悉心照料,才免去了梁启超的后顾之忧,让他可以专心做学问。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王桂荃这些年是受了不少委屈的,当年李蕙仙还活着的时候,由于脾气不怎么好,没少给王桂荃气受,虽然她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但毕竟也不好接受。

不过王桂荃丝毫不在意,一直忍气吞声,从来也没有抱怨过,这也是李蕙仙死前对她如此信任的一大原因。

其实王桂荃也就是吃了没有读过书的亏,她是一个有才能有见地的人,而且也很有眼光,内心也十分善良,如果能有读书的机会,她肯定会取得一定的成就。

可惜好景不长,就在梁思成大婚后不久,梁启超的身体也急剧恶化了。

其实这是之前就埋下的祸根,两年前,梁启超因为肾病住进了医院,当时由于庸医误诊,竟然切除了完好的肾脏,导致梁启超落下了病根,从那以后就血尿不止。

当时子女们逐渐长大,有的去了外地读书,也有的出国留学,家里人越来越少,梁启超也倍感孤独。在这个时候只有王桂荃在身边照顾他,给了梁启超心灵上的慰藉。

就这样,王桂荃陪伴梁启超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三年,1929年梁启超去世,此后王桂荃彻底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她也一直默默地守护着这个家。

到了1941年,小儿子梁思礼也前往美国留学了,此后饮冰室就只剩下王桂荃一个人了,她倍感孤独。

为了消解寂寞,王桂荃养了一只小白猫陪伴自己,这也是她唯一的心理安慰。

当时时局动荡,孩子们都不在身边,能给她提供的经济支持也非常有限,王桂荃被迫只留下自己住的一个房间,把其他屋子出租出去以换取生活费,到1950年解放后干脆把饮冰室卖给了政府,搬到北京去和子女一起居住了。

王桂荃本以为可以在北京享受幸福的晚年,但不幸还是找上了这个一生坎坷的女人。

虽然一生劳碌,也没享过什么福,但是王桂荃始终乐观豁达,她相信等孩子们都长大了,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王桂荃始终在北京和孩子们住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不幸的是,之后她还是与孩子们失散了。

1968年,82岁的王桂荃孤零零地死在一间草棚里。

好心的乡亲们不忍心让这个可怜的老人暴尸荒野,于是找了一张草席将她包裹起来,匆匆埋在山上。可惜的是后来因为修路,山体都被炸掉了,王桂荃埋葬的地点再也找不到了。

一切处理完之后,他们第一时间赶到乡下,却根本找不到母亲的坟墓。乡亲们只能根据记忆指出一个大概的位置。

最后子女们来到了所指的地方,只能根据想象中的母亲的坟墓进行祭拜,他们失声痛哭,但是母亲却再也回不来了。

后来,孩子们给梁启超和李蕙仙在香山的满山红叶林中修建了合葬墓,也在旁边给王桂荃修了一个碑,碑后种了一棵白皮松。孩子们叫这棵树为母亲树,以此来寄托对王桂荃的哀思。

母爱是伟大的,王桂荃是所有伟大的母亲中的代表,她虽平凡但却非常可敬。

梁启超没有名分的“二夫人”王桂荃结局如何?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发动并参与戊戌变法的梁启超,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他与老师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他领导“强学会”;他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他写作《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梁启超)

戊戌变法失败后,为了免受迫害,梁启超流亡日本。那么,我们今天来看看梁启超幕后的贤内助。梁启超有一正妻李蕙仙,还有一默默无闻的二夫人——侧室,没有名分的贤内助,名字叫王桂荃。

正妻李蕙仙

1869年出生的李蕙仙,出身名门,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熟读古诗,善于吟诗作文,有才女美誉。1889,朝廷维新派大臣李端棻大学士慧眼识才,做主搭鹊桥把堂妹李蕙仙和梁启超牵在了一起。

1891年,19岁的梁启超与大自己四岁的李蕙仙喜结连理。梁李二人伉俪情深,夫唱妇随,努力学习新学。上海创办女子学堂后,李蕙仙担任校长,成为中国女校长的第一人。

同时,李蕙仙也是一位贤妻良母。1892年,她随丈夫在老家茶坑村住了一年多。世代靠耕田为生的梁家人,条件一般,仅仅能维持生活。但自小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李蕙仙能吃苦耐劳,孝敬公婆,亲自挑水、舂米、煮饭,与梁的继母相处得非常融洽。

(梁启超与李蕙仙)

梁启超在《壮别》诗中写道:丈夫有壮别,不作儿女颜。风尘孤剑在,湖海一身单。天下正多事,年华殊未阑。高楼一挥手,来去我何难。

梁启超的这种气概和心情的背后,得益于有一位相濡以沫,志同道合的妻子的付出与奉献,理解与支持。

李蕙仙与梁启超共育有四个子女,两子两女,恰凑成一对“好”字。但是有个一个儿子不幸早夭,长大的三个子女分别是:长女梁思顺,长子梁思成和次女梁思庄。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民国研究院院士,中科院委员。梁思顺则擅长诗词,是这个领域的研究专家,中央文史馆馆员。梁思庄则是中国图书馆协会副理事长,曾任北大图书馆副馆长。

梁家的“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其中李蕙仙生育的长子梁思成就是其中的院士之一。梁家其余的六个才俊就是下面的主人公,梁思成的二夫人王桂荃所养育的四子二女。

二夫人王桂荃

王桂荃(1886年-1968年),四川广元人,幼年丧父丧母,成了孤儿,几年间,就被多次倒卖成别人家的侍女。王桂荃小李蕙仙17岁,作为李蕙仙的陪嫁丫头,王桂荃跟着小姐李蕙仙一起来到了梁家。

王桂荃原名王来喜,为人貌美清纯,聪明伶俐,吃苦耐劳,颇得梁王夫妻的认可与喜爱,是他们的得力助手和朋友。梁启超觉得王来喜这个名字太土气,于是就给王来喜改了名字:王桂荃,荃的意思是一种香草,从梁启超给王桂荃起这个名字,说明是非常认可王桂荃的品行的。

戊戌政变失败后,李蕙仙、王桂荃带着孩子们一起到日本与梁启超相聚。王桂荃聪明好学,跟着梁启超学习,也通过与朋友交流,买菜买东西时积极学习日语,真正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王桂荃)

可是,因为梁启超一直主张“一夫一妻制”,所以,王桂荃并没有名分,梁启超很少在人前提及她。而且,梁启超要求孩子当众喊王桂荃为“王姑娘”或者“王姨”,但孩子们与王桂荃的感情很深,特别是李蕙仙所生的三个子女,王桂荃更是视若己出,待他们比自己的孩子还要好。孩子们有自己的判断,他们喊李蕙仙为妈,喊王桂荃为娘。

梁思成说小时候感觉和娘的感情更深一些,他说小时候因为一次成绩不理想,亲妈李蕙仙又气又急,想法在鸡毛掸子上绑上了铁丝来抽打他。王桂荃被李蕙仙的样子吓坏了,她怕她把梁思成打坏了,于是就像是母鸡护住小鸡一般,把梁思成揽到了怀里。李蕙仙的气就都撒在了王桂荃的身上。

王桂荃一生共育有十个孩子,其中有六个长大成人:

次子梁思永,考古学家,民国研究院院士。三子梁思忠,西点军校毕业,炮兵上校。四子梁思达,南开大学毕业,著名经济学家。三女梁思懿,燕京大学毕业,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南开大学毕业,早期革命人士。五子梁思礼,著名火箭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梁启超流亡期间,生活清贫,李慧仙体弱多病,家庭的重担,家里粗活累活,王桂荃都扛了起来。她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照顾孩子们的学习,她撑起了整个家,成了梁家的顶梁柱、主心骨。

1924年,李蕙仙因乳腺癌去世,1929年,梁启超也与世长辞。当时,梁启超并没有多少积蓄留下,只有两处房产。而此时只有43岁的王桂荃更是面临着要独自抚养九个孩子的重任。

王桂荃倾尽所有和全力供孩子们读书,她节衣缩食,她给人家做零活,她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变卖家产,向朋友借贷,她送儿女们出国、参军。她也帮着照顾儿女们的孩子,孩子们和她也特别的亲。她感觉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养儿育女的年代,她累并快乐着。

1968年,82岁的王桂荃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身边没有子女陪护。后来被好心的邻居葬在了附近的山坡上。

1995年,在北京香山梁启超和李惠仙的合葬墓旁,立了一块卧碑,碑后植树,而碑文如下:

“她毕生不辞辛劳,体恤他人,牺牲自我,默默奉献;挚爱儿女且教之有方,无论梁氏生前身后,均为抚育子女成长付出心血,其贡献于梁氏善教好学之家良多。”

王桂荃,一个梁启超身后的默默无闻的女人,从来没有名分的她,为梁家撑起了绚丽的天空。她为梁启超和孩子们付出了青春和生命,她用自己的坚韧、豁达和博爱诠释了自己对梁启超的尊重和爱戴,以及对孩子们的舔犊之情。

王桂荃把九个孩子都培养得如此出色,仅凭这一点,她就值得人们尊敬与缅怀。

校书郎工作室,柒月夏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