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他就没有上海却因权力蒙蔽双眼结局凄惨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468更新:2022-09-03 02:54:11

导语:众所周知,上海又名申城,那么这个别名是怎么来的呢?上海战国时为楚地,被封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的封地,春申君“治水入江,导流入海”,形成上海的最初雏形,所以上海又名申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春申君。

一、我的前半生

青年春申君

关于春申君黄歇的出身,大体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黄歇出身王族,是楚顷襄王的弟弟;另一种说法是楚国灭黄国之后,黄歇作为黄国遗民并入楚国。这两种说法史学界尚无定论,不过不管哪种出身,从史书记载来看,黄歇虽然家世不俗,但他前半生的人生际遇应该还是非常平淡的,因为《史记》《战国策》《越绝书》等官方史籍对他的前半生着墨甚少。并且后来他又被派陪同熊完入秦国为质十年,可以看出起码在他年近四十的时候,离楚国的权力核心还很遥远。

但是就像有句歌词所说“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的老司机春申君后来能够成功肯定也并非出于偶然,只要我们仔细去研究,还是能找到一些痕迹的。据《史记》记载黄歇年轻时“游学博文”,最终楚国陷入危机之时楚顷襄王“以歇为辩”,黄歇临危受命,化解楚国危机,在政治和外交上得以崭露头角。可以说,黄歇在年轻的时候虽然一直远离楚国核心,却始终满腔热血,未曾放弃报国之志,也未曾自怨自艾,靠抓住命运的转折走向人生巅峰。我们周围也有些这样的人,人长得帅、家世又好、还非常努力,他们不成功仿佛就是一个假命题。青年时期的黄歇应该就是这种人,他不懈地努力终将不会白费,因为在不久到将来,他将迎来重要的人生节点。

二、人生的转机

黄歇人生中的这次机会起因是楚国的一次重大危机,他用卓绝的辩才和敏锐的洞察力化解了楚国的这次危机,造就秦楚十年和平,第一次在外交上崭露头角。

公元前272年,秦将白起在华阳大败韩魏联军,随后裹挟韩魏攻打楚国,三国大军集结,扬言灭楚。此时的楚国确实有亡国的风险,因为在此之前秦国就攻占楚国大量领土,楚国甚至被迫迁都。

大军出发之前,黄歇刚好出使秦国,得到这一消息之后,他敏锐地发现秦国伐楚的计划看似天衣无缝,实则存在着致命的漏洞。黄歇当机立断,上疏秦昭王指出计划漏洞所在:

其一是进军路线,秦国伐楚只有两条路——攻打秦楚边界的随水右侧地区或者借道韩魏攻打楚国,随水右侧地区都是深山密林,秦军如果选择这条路线,供给必然不足,就算最终打败楚国,得到的也是毫无用处的贫瘠之地,借道韩魏风险更大,秦军远离本土,难保韩魏两国不会在秦军后方捅刀子。

其二是过分信任韩魏,秦国历代君王都在攻打韩魏,韩魏上下均与秦国有世仇,此次秦韩魏三国联军声势浩大,可是韩魏却并非出于本意,伐楚必然不会尽力,再说此次出兵攻打的都是韩魏和楚国的边界地区,得利的是韩魏,牺牲的却是秦军。

其三是楚国虽然式微,却实力尚存,如果秦国强行攻楚,即使成功,也必然实力大损,韩魏齐赵四国必然联手攻打秦国,坐收渔利。

但是如果秦楚结盟,必然可以震慑韩魏,使他们割让土地给秦国,这才是当下对秦国最有利的选择。

秦昭王读完奏疏,惊了一身冷汗。随即下令白起停止出兵,遣使带厚礼出使楚国,与楚国结盟,秦楚边界十年无事。

三、人生巅峰

楚顷襄王为表诚意,割让一城,并派太子熊完入秦为质。黄歇作为左徒(一个官职)陪同熊完在秦国度过无聊的十年。

一天,熊完匆匆忙忙找到黄歇,告诉他楚顷襄王病重,而此时楚国国内还有其他公子,如果不能及时回国,楚王之位必然旁落,但是目前秦昭王不可能放自己回国。

黄歇于是找到当时的秦相范雎,劝说范雎放太子回楚:楚顷襄王病重,很有可能不治,如果不放太子回国,王位必然落入其他公子之手,太子熊完在秦国就是一个庶民,对秦国毫无用处;而反观如果放太子回国继承王位,必将感恩秦国,秦国收益更大。

范雎深以为然,将黄歇之言转告秦王,秦王仍然不放心,下令让太子的老师先回楚国探病,回来再做计议。黄歇深知楚顷襄王病重随时可能死去,如果不当机立断,王位必然落入尚在楚国境内的其他公子之手,于是安排太子扮作车夫偷偷逃回楚国,自己冒死独自面对秦国君臣。

三个月后熊完即位,称楚考烈王。秦国眼见木已成舟,就来个顺水推舟,把黄歇放回楚国。随后黄歇被任命为相国,受封春申君,获淮北12县,从此五十多岁的春申君正式跻身战国权力核心,与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并称“战国四公子”。

春申君执政楚相期间,励精图治,可以说在前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公元前258年,联合齐韩燕赵打败秦军,解邯郸之围;

公元前255年,带兵占领鲁国,仅在形式上保留鲁国宗庙,扩大楚国领土;

养士三千,一时间声望无他;

勤政安民、兴修水利,时至今日很多地区依然保留着春申君的痕迹——上海尚有“大申城”的称谓,信阳被称为“小申城”,江东地区这种痕迹更多;

……

但是权力就像春药,与岁月合谋,让晚年的春申君逐渐昏聩,进而贪婪,陷入权力的泥潭无法自拔,最后不得善终。春申君的一生似乎印证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古语,但是如果深挖根源我们在春申君鼎盛时期就能够找到起失败的引子、悲剧的伏笔。

四、悲剧的伏笔

纵观春申君一生,他绝对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但是他是将才,却绝非帅才,为将者有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之能,而为帅者却要有识人纳言只能。春申君进能攻城略地,退能保境安民,但是他掌握权力却无识人用人之能,性格摇摆不定,不善纳言。

这一点最直观的表现在他养士却不能用士,春申君养士更多的有点像是集邮,乐于收集却不善用,把他们夹在精美的相框里,锦衣玉食的程度让前来炫富的平原君门客自惭形秽。但是信陵君有助其窃符救赵的候赢,平原君手下尚有毛遂自荐,就连孟尝君手下也有鸡鸣狗盗帮其脱险,春申君死于非命之后养士三千却无一人为其复仇,何其悲哀!

在对大师荀子的任用上也深刻地体现了春申君性格摇摆不定这一弱点。楚国灭鲁之后春申君任命荀子为兰陵令执政鲁国,听见有人说荀子之才如若重用,必将威胁他在楚国的地位,春申君就罢免的荀子。随后荀子被赵国聘为上卿,又有人来告诉春申君说,荀子这样的人才,就如同管仲和伊尹,善用之必能助他成就霸业。春申君又请荀子回楚,荀子回信一封,说明自己不愿明珠暗投,并警告春申君“人在做天在看,好自为之”(上天甚明,勿自瘵也),不想一语成谶,预言了春申君的悲剧结局。

在对荀子的任用上也从侧面反映出春申君的另一个缺点——对权力的控制欲。春申君年轻时期勤奋好学,一心报国,却直到五十多岁才抓住机会走到楚国权力舞台的中央,他是珍惜这来之不易权力的,他励精图治,开疆拓土,执政期间楚国国富民强,一时又恢复了强盛。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和操控权力的时间渐久,对权力的痴迷就像毒品一样渗入春申君的骨髓里,担心权力从手中飞走,春申君与阴谋家李园狼狈为奸,妄图李代桃僵,最终被李园反噬,死于非命,不得善终。

五、命丧棘门

春申君任楚相第二十二年,组织六国合纵抗秦,但是此时六国已不复昔日强大,无强兵、缺良将,而秦国军备强盛、国家富强,一举大败六国联军。春申君因此背锅被楚考烈王疏远。急于重新回到权力舞台核心的春申君听信李园之言,纳李园之妹为妾,怀孕之后送给楚王,生下的男孩儿被立为太子,春申君变相给楚考烈王戴了一顶绿帽子。

李园成为国舅之后权力渐大,担心事情败露,私下养死士准备杀掉春申君。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抢先入宫,并在棘门埋伏下刺客,将从封地赶来的春申君杀死,随后将他全家灭门。战国精英春申君死于非命,未得善终,传奇一生草草收场。

结语:春申君是“战国四公子”中唯一靠实力上位的一个,也是“战国四公子”中唯一死于非命的一个。他的一生充满励志,靠努力和抓住时机走向权力巅峰,但是不善纳言,不能知人善用,在权力面前不能自制,不择手段,手中的权力反而变成毒药,受到权力的反噬,不得善终,后人不禁为之扼腕叹息。

对此,你怎么看?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