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告诉宇宙地球文明是安全的方法「观点|三体从地球到宇宙人类文明能舍弃道德吗」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22更新:2022-09-03 09:23:43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三体》

当我们在说“上帝视角”的时候,什么样的思维和想法才算是“上帝视角”?

一个道德上的终极难题:假设一辆火车即将要撞上前方的障碍物,这时你有一个机会可以改变轨道,但此时另一边的轨道上有三个人正在检修,你是会选择牺牲那三个人?还是会选择牺牲整个火车上的乘客?

这就是伦理史上著名的“电车难题”。

关于这道难题,我知道大家心中都会有自己的选择;但不管怎么选,答案的背后都只有两个不同对于“道德”这个问题的理解。

要么,牺牲少数换取多数;要么,生命不以人数区分,不改变事情的原本发展。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对待“道德”这件事上,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1.道德主义

道德主义认为:人是目的,而并不是工具。因此,不能简单认为一火车人的生命比三个人的生命更重要。不杀人是道德义务,救人亦是道德义务,这两种道德义务发生了冲突。道德主义的意旨要求,在面对此类两难选择时,应当不作为。

2.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认为,从数量上看,一火车人数多于一。因此,一火车人的生命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加重要。当必须放弃一者时,应当牺牲少数人的生命从而挽救多数人的性命。但是,功利主义面对的一个主要诘难是,生命是无价的,没有人有权利,也没有人有能力去比较一火车人生命和一条命孰重孰轻。

尽管这个道德争议存在了许多年,但我们似乎从来没有以更“上帝”的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

但刘慈欣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深。

他用一本《三体》告诉我们:当道德与人类甚至太阳系存亡关乎在一起的时候,是“道德主义”正确?还是“功利主义”正确?

宇宙就是星空。

这话可能还不够严谨,因为就我们单纯能够看见的“星空”,也仅仅不过是宇宙的冰山一角而已。

那么宇宙到底有多大?

一颗会发光的星星,就是一颗恒星,而每一颗恒星,周遭又会有许多行星以及卫星。目前已被人们发现和观测到的星系大约就有1250亿个,而每个星系又拥有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几百到几万亿颗。

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大约有400亿颗星球.因此只要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你就不难了解到,在我们已经观测到的宇宙中存在很多很多星星。宇宙中的星球总数大约为1万亿亿颗(1后面加20个0)。

当清楚了宇宙到底有多大,我们回头再看《三体》这本书,就更能理解刘慈欣在书中所提的“黑暗森林法则”。

其实刘慈欣在书中对“道德”的理解,透过“黑暗森林法则”我们就已经能够窥见一二。

首先,罗辑在三体大军即将赶赴地球之前成功悟出“黑暗森林法则”,挽救了地球也维护了与三体人之间脆弱的战略平衡。

其实从这一点我们就能够知道,罗辑的“黑暗森林法则”的确是被三体人和宇宙文明之间所认可的一种维系文明生存的“基本法则”。

如果说,现代人类社会的维系是依赖于“道德”,那么在刘慈欣的《三体》宇宙文明中,则对这种“道德感”不屑一顾。

因为按照“黑暗森林法则”来看,生存才是文明第一需要。

当生存成为文明第一需要而宇宙文明又众多的时候,“黑暗森林法则”第二条就显现了,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基本保持不变。

在这两个大的框架下,我们就可以得出:宇宙资源是十分有限的,但文明为了生存依然要不断增长扩张。

由此产生的悖论就是,宇宙之间的文明要么互相猜疑,要么主动示好,但在巨大的不确定以及“技术大爆炸”的背景下,最一劳永逸的方式反而是毁掉这个文明。

这,也就是“黑暗森林法则”的大致内容。即文明都要小心翼翼发展求存,因为一旦暴露自己的位置和文明,就会被更高级文明为了生存而毁掉。

这就是刘慈欣的宇宙世界,在“黑暗森林法则”下,宇宙没有丝毫“人性”和“道德感”。

可以说,宇宙就是一片残酷的原始森林,任何敢于暴露自己的文明最终都会成为猎物。

《三体》的核心讲的也正是这样一个理念:当人类自诩为“灵长类动物”的时候,在存亡之际,我们又应该对道德做出怎样的权衡取舍?

在三体这部宏伟巨制中,读者多次能够看到因为“道德感”人类错失了许多良机。在三体结尾,女主角程心更是为了所谓的“道德”导致整个太阳系被摧毁,人类差点被灭族。

在面对整个星球的人全部死亡,和数百人能够存活延续下去,你会怎么选?

你可能会选择后者,但真正执行下去的时候,你又该如何决定这数百人的挑选呢?

如果该方法不公布还好,一旦公布,那么很大的结果可能就是,“我上不了,干脆大家都别上了。”

可以说,《三体》这本书把人类的许多弱点都深刻暴露无遗,特别是对西方的“普世价值观”进行了深刻抨击。

道德,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既看不见也摸不着;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则说:“美德即智慧。”

当刘慈欣以一个极具理性色彩的写作风格谱写了这部星空下的伟大著作《三体》的时候,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在道德和人类存亡之间,我相信是不会存在着这种二选一的局面。

在我们谈理性和道德的时候,我们也不应该忽视的事实是,从“百家争鸣”到“文艺复兴”,人类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这背后的发展也少不了我们对于人类“道德”边界的探索。

换句话说,人类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拥有今天这样的发达制度和科技,“道德标尺”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道德,是人类社会区别原始动物的本质之一。若没有“文艺复兴”对人的探索,西方社会又如何能发展壮大?

当然,从人类文明到刘慈欣《三体》世界中的宇宙文明,也许“道德”的标尺的确会发生一些变化。道德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更趋于“功利化”和“理性化”,但人类的发展起源不也离不开“道德”吗?

从封建社会的“三从四德”、“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再到现代工业社会所提倡的“自由、平等、法治”,道德的边界和扩展,从历史来看“道德”其实是一直有着变化的。

过去的道德标准,与今天的道德标准不一样;未来的道德标准,相信也会和今天所标榜的道德不一样。

但道德的本质不应该有变化,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美德即智慧。”

其实关于“黑暗森林法则”,早在1950年,物理学奖诺贝尔获得者费米就曾经说过,地球文明在不到100万年的时间里,就能有到达月球的能力,在日后的100万年,甚至可以飞往银河系的任何一个星球,而宇宙的产生在137亿年前,地球文明简直不知要落后多少倍。

换言之,哪怕是按照概率算,宇宙中应该要有比地球文明早100万年的多个文明,但他们在哪呢?这是费米悖论所提出来的:

显然,第二个观点要比第一个观点更令人信服。

著名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史蒂芬·霍金也曾预言,人类和外星其他生命体之间建立联系时应当非常谨慎,在不确定对方是否友好的前提下,最好选择躲避。

因为不管怎么说,人类现有的文明的确还太弱小了。

在乡村的夏日,仰望夜空是能够看见漫天繁星银河的。

相比较整个宇宙,个体的力量和生命不过是眨眼瞬间,但若是人类相较其他动物,它们的一生对于人类又是十分短暂的。

你看,渺小与否依然还得看你跟什么东西去比。

尽管我们现有的思维和文明还无法理解那些“高级文明”的想法,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从现有的人类知识和体系中去探索这一切。

刘慈欣在三体的最后结局是:绝大多数人类和太阳系被“高等文明”所灭,因为女主角程心的“圣母心态”。但依然有少数人类侥幸逃脱,在宇宙的另一边建立起了另一个“人类文明”,从而延续了人类的“火种”。

在谈到整个人类文明生死存亡的时候,我们所作的任何行为和设想,都只能算作“思想实验”。

因为纵观人类历史上,人类没有一次曾经面对过这个问题,不管是一战还是二战,除了人类内部的矛盾激化,剩下的就是病菌和次生灾害,但都从来没有让整个人类面对“存亡”危机。

当未来如果真的发现了外星文明的时候,恐怕人类文明的“道德”,早就已经被重新改写了,又或者,将要改写。

不同时代下,我们对道德的定义标准不仅有着些许不同,人类文明的根基还依然离不开道德的枷锁。

人类相比宇宙,究竟有多渺小呢?借用《三体》里的经典原话: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还是得有人仰望星空。

只要怀着这种精神,人类文明的未来就注定会光彩照人。

“满地都是六便士,你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