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电影剧情「四海大烂片剧情解析祝大家四海一家」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366更新:2022-09-03 13:04:12

你们那儿的《四海》下线了吗?

在我居住的这个小城市里,《四海》的排片开始就不多。我下班后去看了夜场,就这个夜场还很难碰,一天拍片只有一两场,部分影院已经下线。

《四海》是一部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洞察人生、社会、时代和个体情感现状的电影。

何谓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最初指的是20世纪的一种绘画,这种绘画用现实主义(REALISM)的精确来描绘物体,但是却悖论般地表现出一种由于对时空因素进行迥然不同的并置所致的奇异的效果。但其最广泛的表达,是在文学领域。魔幻现实主义比较知名的一部作品,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百年孤独》。(来自某度百科)

是的,就是那本你一直都知道但是一直看不完的书。

简而言之,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就是依托现实架构内容情境,但是又存在一些不符合逻辑、违背或超越现实的地方,使人阅读时产生一些荒诞和超脱感,从而表达一些纯现实写作难以表述的意义。

一直以来,韩寒创作的小说大都是魔幻现实主义,投身电影创作后,仍然如此。

网络上对《四海》的吐槽,基本围绕着情节上的不合理。但假设我们从魔幻现实主义的角度,通过象征性的方式去看,大部分情节就有了其他意义。

从男主吴仁耀的视角看——

1.女主周欢颂是他爱的对象,也象征着吴纯洁、赤诚的本心

全片在周欢歌逝世后基调由喜转悲。二人在广州分别找工作的情节是被网友炮击的重要阵地。吴与周的关系远近,与吴的心理变化同步。吴对渔村生活感到安定时,与周的关系密切并逐步加深;吴对世界产生犹豫时,二人的远程联系多于直接接触,并在就业进度上有所隐瞒;吴终于违背了本心,决定替身飞车后,周因吴而死;吴找回本心后,周欢颂的名字刻在了吴最爱的摩托车上,成为吴余生的陪伴。

很多网友认为“把周欢颂写死没有必要,属实是让悲伤强行逆流成河”,这个观点我是反对的。结合象征意义,周欢颂的死是必须、必然的。替身飞车的决定,标志着吴最终背叛了本心。周作为吴的本心的象征物,在背叛之后必然要消逝。从情节上看,周的死与吴的决定紧密相连;这种“周因吴而死”的情节设置吻合了象征意义。吴的决策出于无奈,决策导致的一系列变故也暗示了人的命运难以违抗。即便为爱出发,但现实常常不为人的意志而转移,这就使得有些悲剧注定要发生。吴最爱的歌《无法离地的飞行》,歌名同样传达了理想和不可违抗的命运之间存在的矛盾。

周欢颂在片中的标志性着装是白衬衫外着红外套,我想这除了韩寒的直男审美外(吴的设定也是直男),应当也是纯洁、赤诚两种含义的色彩外化。吴的摩托车也是红色的,是同理的设置。

2.头盔:面具

从女主周欢颂的视角看——

1.与男主的选择形成对比,暗示人生道路上的相反抉择

前文将周欢颂视为一种象征物,如果反过来将周视为个体,同样充满了丰富的象征含义。与吴的特技骑行工作相比,周就业的过程不算顺利却又一带而过。其中性别歧视、学历歧视和行业潜规则等情节因为已经是比较标志性的就业问题,在片中比较容易被观众忽视。周的坚持和吴的选择实际上相反,同样是身处困境,吴选择了承担现实责任,周选择了保持初心。获得第一笔收入后,两人的选择也截然相反:吴立刻还债,周却首先将吴的摩托车赎回(偷回),象征着两人虽然为同一份爱出发,但分别选择了理想和现实两条路径;结局也完全相反。需要注意的是,周之死从两人视角出发看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在周的视角,更多表达的是坚持本心者往往不敌现实而牺牲。如果想深一层,则可能还代表着让你败给现实的人,并不一定是有意加害你的人,反而是爱你的人让你为爱而死。

但由于二人本性相同,情节的发展最终揭示了二人的相同结果。假若将就业作为一个“终点”来看,二人最终都回到了原来的职业(服务员和摩托特技网红);也暗示着人的归处往往是来处,片名《四海》(年轻时四海为家,老了家在四海)由此得到呼应。

2.欢歌欢颂之死本质相同

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姓名常常与人物的命运紧密相连。“欢歌”“欢颂”字面含义基本相同,指代了兄妹二人相同的本心和性格。从情节上看,兄妹之死都很突然,代表了坚守本心者大多有两种结局。各方网评中有一个观点非常集中,就是欢歌之死太有bug,逻辑和感情上都不通。但事太离谱必有蹊跷,巨轮在这里显然不仅是个实物,巨轮、海浪和海雾分别象征着时代巨轮、社会浪潮和人们对未来道路的迷惘,欢歌是被裹挟进时代洪流中,消逝在世界上的。与周欢歌相关的情节基本都展示出其人的“落后性”,其热爱和坚持的事物大多是落后于当下时代的。周欢歌消逝于洪流中、周欢颂葬身在阴谋下,正是坚持本心者常常付出的两种代价。

关于时代洪流的隐喻不止一处。“禁摩令”也暗示一个时代(摩托的时代,也可引申为本心的时代)已经过去,代表本心的摩托车被锁在一个看到摸不到的地方落灰,同样暗示了被时代淘汰者的命运。需要指出的是,本片的导向并不“愤青”,片中多处指出摩托车的危险性,强调安全驾驶的意义,充分体现出时代变化亦有其道理,韩寒并没有表达对时代变化的不满。教主“修塔哥”的台词“欠了债就还钱,犯了法就坐牢,不要认为什么事都可以找关系”更传达出一种善恶有报、本分做人的价值观,不牵扯什么逆反心理。

欢歌死后,兄弟们记得他;欢颂死后,名字留了下来。这里吻合的是“流芳百世”的中国传统儒家价值观。韩寒曾表示过,自己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本片无疑传达出他对于这种价值观的明确坚持。

3.“含早”、偷车等小细节

本片定义为青春题材电影,但我认为青春主题在片中只是一个载体。韩寒在片中埋设了诸多现实问题的隐喻,比方凸显贫富差距的高楼大厦与平民区同框,模仿罗马斗兽场的过气游乐园,以及飞跃黄河和飞越珠江的前后呼应,都是在回溯改革开放初期的那个年代,那也是韩寒的青少年时期,他初登文坛、光芒闪耀的时期。

作家许知远在访谈节目《十三邀》第五季片头中说:“当我看到世界变得越来越封闭的时候,变得突然充满了防备心;我们是孤独的狂欢啊。所以创造亲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身体上那种亲密感,包括智识上的亲密感,对一个社会的运转,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关于“含早”的不同理解,象征着不同群体之间即便采用同一种语言交流,但仍然可能存在难以逾越的隔阂。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造成了误会、进而引发了变化和悲剧。冯绍峰饰演的警察角色在片中基本起到调节节奏的作用,在情节上也有一定的象征性。戏份最集中的片段在中后部警察与放贷者(顺风车司机)的对峙与交流,二人从抬杠一白天到“一路相谈甚欢”,表达出二人其实也是本性相近的人。本性相似却一警一匪,这里又揭示了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二人一路同行,警察却并没有识别出放贷者的身份,除了可能有意讽刺行政工作效率外,表达出人与人的交流中,坦诚相见并不意味着全盘托出,每一个他都是不同的他,每一个他又都是真实的他。放贷者的情节亦揭示出社会上的恶难以扫尽根除,虽然在警察面前恭恭敬敬,之后却没有因此收敛,仍旧嚣张跋扈地要钱。

也有一些网友对于周欢颂雇人偷车的情节颇有微词。既然出具了正规罚单,为什么不通过正规方式将车赎回呢?此处韩寒没有做交代,我的见解也不便直说。大家认为是什么原因呢?欢迎在评论中回复。

周欢颂对于理想居所的描述与宾馆房间重合,指代想要的东西有可能就在身边,只是当事人(或者当时)难以察觉。

至于对摩托车元素的展示,则和《飞驰人生》可做同解。“斜杠青年”韩寒选择自己热爱的元素做为电影载体,非常合乎情理。热爱也常与赤诚者密切相连,或者说热爱者常赤诚于自己所爱。不得不说,能够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不论电影收益如何,总归是一件值得人羡慕的事情。摩托车是一个时代的象征,韩寒歌颂生命、歌颂生活,致敬时代、理解时代,乃至亲自送别时代,展示出了一名知识分子的理性与豁达。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