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结局为什么那么悲惨「看到水浒传的结局心里太难受了谁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88更新:2022-09-03 13:29:13

谢邀。

这跟水浒故事的源流有关。

一 “纵横三十六”

《水浒传》的故事源自于历史上的宋江起义。

宋江一伙人的故事在正史上著墨不多。

以《宋史·张叔夜传》记载较详,里面是这样说的: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历史上的宋江远远没有小说里那么强大的能量,只是一伙草寇,被当时的海州知州张叔夜击败收降了。

宋江一伙也没有梁山泊的一百单八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历史上的宋江一伙,算上宋江只有三十六个人。

南宋的话本小说《大宋宣和遗事》,和南宋画家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里都记载过宋江三十六人的名字,大体上就是通行本《水浒传》里的三十六个天罡星。

这一节,在通行本《水浒传》里还有一点痕迹,就是黄文炳陷害宋江时提过的那首童谣:

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

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

“家木”是个宋,“点水工”是个江。

“播乱在山东”也可解。

唯独这“纵横三十六”,大家初读原著之时,不觉得奇怪吗?

明明是一百单八将,何来“三十六”呢?

原因就是,这首童谣是水浒故事成书早期就已经存在的,当时故事仍然沿用了历史上的真实情形,宋江一伙只有三十六人。

历史上的宋江一伙也没有长驻在梁山泊。

梁山一带历史上本来没有湖泊,五代期间,由于中原连年战祸,黄河疏于治理,一度大规模决口,河水淹没了梁山一带的土地,形成了方圆八百里的大水泊,号称“小洞庭”,即梁山泊。

北宋末距五代已过了一百七十余年,黄河早已得到治理,梁山泊失了水源,就慢慢枯萎了,至宋江的时代规模恐怕已不很大,不足以长期屯兵,所以宋江一伙没有留在那里。

今天那里已只剩下了一方小湖,再也看不出当年烟波浩渺的样子了。

二 何以受招安?

历史上的宋江一伙就凭着这三十六人,在梁山泊聚义之后,沿着运河一路南下,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从山东横跨河北、河南一路杀到江苏的连云港,当时叫海州,所向披靡,眼看就要坐船出海了。

几十万官军被揍得连个屁都不敢放。

这件事就眼睁睁地发生在宋朝的都城开封的眼皮底下。

狠狠地打了当时宋朝的皇帝——宋徽宗的脸。

多亏了海州知州张叔夜招募了一千死士,又各种设伏用计玩阴的,才把他们制住。

其实也没真正制住,当时是擒住了宋江一伙的“副贼”,即智多星吴加亮或吴学究(《遗事》与《赞》名字记载不同),也就是后世的吴用,他在历史上是宋江一伙的二把手。

然后宋江一伙出于义气,不肯独自逃生,就接受了张叔夜的招安。

宋江一伙接受招安之后,都被封了官。

同时期的北宋官员李若水曾写过一首诗,叫《捕盗偶成》:

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廓。

杀人纷纷剪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

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

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

画重点,“三十六人同拜爵”。

看到没,宋江三十六人从山东一路杀到连云港,又跟张叔夜的一千死士交手,到最后接受招安,愣是一个没死。

零战损。

这份战斗力,难道还不足以写进小说吗?

这是妥妥的王道热血番的节奏啊。

《龙珠》和《海贼王》都不敢这么写。

不过后面的故事,就不那么热血了。

三 真假“两宋江”

宋江一伙接受招安的时候,正值官军围剿方腊进入最后阶段,方腊已经兵败撤出杭州,退入青溪帮源洞。

《三朝北盟会编》与《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十朝纲要》都有宋江从征方腊的记载。

不过因为这段时间太仓促了,宋江宣和三年二月受招安,方腊同年四月被擒,因此后世在这里关于宋江是否曾参与征方腊有争议。

有日本学者认为,征方腊之宋江,非三十六人之“草寇宋江”,而是宋军中同名同姓的某个“将军宋江”。

此说大约不对。

因为征方腊的宋军在班师之后,又曾北上与金军联手征辽,意图夺回北方失陷已久的燕云十六州。

而据《三朝北盟会编》和《宋会要辑稿》记载,当时从征辽国的宋军将领中,负责统率东路选锋军的一位将领名叫“杨志”,《三朝北盟会编》还引《靖康小雅》一书的记载,称这个杨志是“招安巨寇”。

同样征方腊的一批军队里面,既有“宋江”,又有“杨志”,而且这个杨志还是“招安巨寇”,那么这个“宋江”还会是第二个“宋江”吗?

不过这时从征辽国的将领名单中已经没有了宋江的名字,因而可以大致推断宋江此时可能已经死了。

那么宋江是因何而死的呢?

四 鸟尽弓安存?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陕西出土过一块北宋西军名将——折可存的墓志铭。

这个折可存有一位祖姑在北宋初年嫁给了杨家将的始祖——杨业,即“杨家将”故事里的金刀老令公,折可存的这位祖姑就是“杨家将”故事里佘太君的原型。

佘太君的这个佘,其实应该写作“折”,只是在民间流传过程中写讹了,才变成了佘。

折可存的墓志铭中记载:

“奋然先登,士皆用命,腊贼就擒,迁武节大夫。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迁武功大夫。”

折可存先参加了破方腊之战,后来班师回朝,又受命擒了宋江。

宋江一伙刚受招安就立刻投入了征方腊的战斗,打过了破方腊最难、最险的几场恶战,也俘虏过方腊的不少文臣武将,功劳不可谓小,照理说是有功无过的。

既然如此,宋江又为什么会在方腊被擒之后再次被擒呢?

我们从李若水《捕盗偶成》后面的两句里可以看到一点端倪:

招降况亦非上策,政诱潜凶嗣为虐。

招降本来就不是朝廷的本意,不过是因为南方还有方腊,宋朝这一手只是暂时利诱,防止宋江生变肘腋的权宜之计。

朝廷并没有真正信任宋江,也没有对宋江一伙给以应得的恤奖,想必宋江三十六人此时损折已颇大,伤亡已颇重,这时他们终于明白已然上了朝廷的大当,朝廷的目的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剿灭他们这些反贼,于是他们不得不再次反叛。

这时已是剿平方腊之后了。

这一次再反,就没有上次那么幸运了。

宋江被同征方腊的宋朝西军名将——折可存生擒。

之后呢,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上没有记载。

想想也知道,一个反贼,被生擒了,还能怎么样呢?

大约也只有跟方腊一样的下场罢了。

五 梁山身后身

至于宋江的余部。

南宋洪迈的《夷坚志》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宣和七年,户部侍郎蔡居厚罢知青州,以病不赴,归金陵。疽发于背,命道士设醮,倩所亲王生作青词,少日而蔡卒……夫人恸哭曰:‘侍郎去年帅郓时,有梁山泺贼五百人受降,既而悉诛之。吾屡谏不听也。今日及此,痛哉。”

“泺”即泊,同音同义不同字。

大概宋江下山之后,仍有一些余部留在梁山泊,并且有五百人,依然有相当实力。

但梁山泊规模窄小,实在是无以为继。

后来他们再次接受了招安,归顺了郓城当地的地方官——蔡居厚。

然而蔡居厚却背信弃义,将这五百人斩尽杀绝,连蔡居厚的夫人都看不下去了。

一年后蔡居厚突然疽发背而死,世传他是被梁山义军的鬼魂索了命去的。

这就是历史上宋江一伙真正的结局。

招安之前,毫发未损;

招安之后,片甲无存。

相比而言,《水浒传》小说似乎还要温情一点了。

宋江的敌人们下场也并不好。

蔡居厚就不用说了。

我们都知道,宣和的下一个年号就是“靖康”。

那是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

金兵入侵,打破了宋朝的都城开封,宋徽宗和他的儿子宋钦宗以及宋朝赵氏一门,被尽数掳到了北方的五国城,也就是今天的黑龙江依兰,囚禁至死。

张叔夜守卫开封兵败,追随宋朝皇族被一同俘虏,押往北国,途中自缢而死。

李若水在金营怒斥金国统帅——粘罕,被割舌,剜目,断手,寸磔而死,也就是所谓的凌迟或千刀万剐。

折可存从金营逃回,同年死在中山府北寨。

宋徽宗的小儿子——赵构建立的南宋则更为不堪,气死宗泽,害死岳飞,尽弃河南、河北,厚颜称臣于异族,连国都都不敢建在长江边上,愣是躲到了钱塘江南岸的杭州。

六 峣峣忠义人

而就在这个时候,北方的太行山上,有一支名为“忠义人”的义军,正在与金兵进行着殊死的搏杀。

他们自称是宋江的余部,屡次配合岳飞的岳家军作战,重创金兵,不但为岳家军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刺杀了金国许多重要将领,甚至参与了岳飞的“连结河朔”之谋,一度在河南、河北掀起了巨大的抗金声浪,几乎颠覆了金人在中原的统治。

如果不是赵构的十二道金牌召回了岳飞……

一百年后,金亡之日,仍有忠义人的余部参加了灭金的战斗。

忠义人自称宋江余部的说法并非虚言。

水浒头领征方腊幸存下来的燕青和张横很可能就是忠义人的领袖。

据《中兴小纪》记载,忠义人的领袖分别叫张横和梁青,梁青又名“梁小哥”,“金军遥见小哥旗帜不敢进”。

《水浒传》中的燕青恰恰又叫“燕小乙”,“小乙”就是小哥的意思,是古人对年轻男子的爱称。

《鄂国金佗粹编》和《宋史·牛皋传》记载,梁青曾在河北收复了“怀、卫二州,大破兀术军,断山东、河北金、帛、马纲之路,金人大扰”,而梁山泊也是他的一个驻军之地。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绍兴五年,梁青率部渡黄河往投岳飞,成为了岳飞“连结河朔”之谋的主要执行者,岳飞遇害后,梁青忧愤而死,卒于鄂州。

死后名字未入《宋史·忠义传》。

七 公道在人心

时间越久,人们会慢慢想起以前的事。

堂堂中国,何以至此?

中国是否无英雄?

那些赵佶、赵桓、赵构们,真的能代表这天下的人心吗?

从这时起,宋江、方腊、钟相、杨幺……

那些散落在大江南北的故事,开始借民间说书人之口连成一体。

由于宋江的年代较早,因而越来越多的故事都慢慢汇聚到了宋江一伙人的身上。

渐渐的,宋江三十六人每个人都有了单独的故事,三十六人又添了七十二人,合成一百零八之数,最后一起汇入梁山泊这个大熔炉,开启了一段惊天动地的壮烈传奇。

然而故事的结局,却早已写好了。

我们都知道,《水浒传》的正式名称叫作《忠义水浒传》,现存的所有明版《水浒传》刻本几乎都叫这个名字。

很多人不理解,书里的人物哪里“忠”了?

其实,《忠义水浒传》的“忠义”二字,就是取自“忠义人”的“忠义”。

那本来就不是忠于宋朝的忠。

《神雕侠侣》中,郭靖曾对忽必烈说过一段话,正是这种精神的余响:

“郭某纵然不肖,岂能为昏君奸臣所用?只是心愤蒙古残暴,侵我疆土,杀我同胞,郭某满腔热血,是为我神州千万老百姓而洒。”

水浒英雄征方腊而全军覆没的故事,其实就包含着忠义人抗金故事的隐喻。

就像许多人心痛于郭靖、黄蓉的结局一样。

那是早已注定的。

英雄的灵魂只有在苦难中才会熠熠生辉。

个人永远无法对抗历史,但人格却唯有在对抗历史中才能愈发凸显高贵。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

以上。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