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 王冕「对不起又要毁童年了小学课文里那个王冕可能是假的」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06更新:2022-09-03 13:40:25

文丨《那些年》小小那

提起王冕的名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毕竟,能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那都属于国民级偶像。

首先,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篇《王冕画荷》,讲了放牛娃王冕边耕边读、苦练画荷的励志故事。

此外,还有一首要求背诵的诗歌《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于是,一个出身凄苦又清高孤傲的画家形象,深深烙在了很多人的心中。

但是大家也应该知道,文学人物和历史人物,常常是存在偏差的。那篇改编自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的小学课文,呈现的也未必是真实的“王冕”。

作为专业“死磕”正史的《那些年》,我们对历史上真实的画家王冕做了一番调查,发现真相果然不简单……

王冕,字元章,浙江诸暨人,生活于元朝末年。

关于他的出身,无论是《儒林外史》,还是主流传记,都没有太大偏差。比如据宋濂版《王冕传》描述,王冕出身贫苦农家,父亲不支持他读书,他便边放牛边偷学,还因此遭到过父亲的暴打——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但尴尬的是,王冕本人好像对此印象不深。在一首题为《自感》的诗中,他讲述了一个画风截然不同的童年——

父母生我时,爱如掌上珠。襁褓辟寒暑,乳哺随所须。周岁会言语,大小相引呼。摇头却梨栗,行行不须扶。三年离怀抱,已知亲与疏。相揖识进退,应对无嗫嚅。五六渐精爽,气貌与众殊。怡怡浴仁化,喜听论之乎。八龄入小学,一一随范模。厌睹诡谲行,不读非圣书。宗族惊我异,父母悯我孤。宾客皆回头,指为汗血驹。(《王冕集》)

整首诗中,丝毫没有提及他的放牛经历。而且据其自述推测,他更像是出身一个文人士绅家庭,父母对他也颇为疼爱。

倒是在另一首名曰《耕读轩》的诗中,他描述了一个边耕边读的牧牛少年:

路逢谁家子?背手牵黄犊。

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

辄耕且吟诵,息阴坐乔木。

南山豆苗肥,东皋雨新足。

凉气满郊墟,书声出茅屋。

古来贤达人,起身自耕牧。

买臣负薪歌,倪宽带经读。

寄语少年徒,行当踵前躅。

诗,确实是王冕写的。可到底是不是他本人的经历,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儒林外史》将王冕描绘成一个神童,天资聪明,自学成才,不满二十岁便已精通天文、地理、经史。又说他清高孤傲,既不参加科举,也不愿意做官,终日闭门读书,吟诗作画,奉养母亲……

但历史上的王冕,似乎并不是这个画风。

首先,他极渴望有政治作为。他曾自述,“愿秉忠义心,致君尚唐虞。”徐显版传记中记载他“读古兵书,有当世大略”。宋濂版传记更是说他:“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更深人寂,辄挑灯朗讽,既而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伊是伊尹,吕是吕尚,皆是中国历史上治理天下的名相。王冕以他们为榜样,足见政治抱负。

其次,王冕参加过科举考试。徐显版传记说他“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宋濂版传记说他“屡应进士举,不中”,然后某日突然想开了,道了句“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从此放弃科举之路。

再者,王冕乐于结交权贵。科举失败后,他曾北上大都寻找机遇。在大都期间,他做过元朝秘书卿泰不花的门客,也跟不少达官贵人都有过诗词唱和。比如,他频繁给当朝进士申屠駧写赠答诗,存世的就有七首;他给山东运使宋文瓒写过《喜雨歌为宋太守赋》、《题墨梅送宋太守之山东运使》;还给国子助教叶恒写过《重午次韵敬常叶公》……看得出,他在努力结交权贵,可终究没有得到想要的机会,最终选择回乡隐居。后来,元末天下大乱,王冕又一次出山寻找机会,这一次,他遇到了朱元璋,只可惜才华还未来得及施展,他便病逝了,时年五十岁。

《儒林外史》写王冕是因画荷而闻名,并盛赞他画荷技能超凡——“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

但事实上,梅花才是王冕的真爱。

元末明初,江南许多诗人都曾为王冕的画作题诗,内容几乎都是题梅,却无一首提到荷花。

王冕爱梅爱到什么程度呢?他在自己的隐居之所,植梅千株,自号“梅花屋主”,平时观梅、画梅、咏梅,不亦乐乎。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

王冕的传世画作中,最著名的当属那幅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墨梅图》。整幅画虽然都用墨色完成,但因浓淡交替,层次分明,竟有一种色彩丰富之感。仿佛只这横斜的一枝,便已让人觉得清气溢满纸张。

那首题画诗更是点睛之笔——“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放眼整个元朝文坛,能做到如此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作品屈指可数。

还有一点大家不能忽视——下面两方白文印,是王冕DIY的。此前,文人用印通常是自己写好印文再交由专门的制印工匠刻制。而王冕找到了一种名为“花药石”的石材,因为质地远比之前的金玉柔软,所以自己也能轻易刻制了。这在文印史上是一个重大突破。

对于画梅,王冕还有着深刻的人生理解。他认为,“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画梅之人,当须有不俗的品格,即为“梅气骨”。所以,“梅”之于王冕,就像“兰”之于郑思肖,“菊“之于陶渊明,“莲”之于周敦颐,是一种寄托了人生信仰的精神符号。

讲了这么多,我们试着勾勒一下历史上真实的王冕——

他擅长绘画,尤其擅长画梅。他在政治上颇有抱负,曾屡次参加科举,却屡次失败。他曾到大都寻找机遇,却没能成功实现理想。在频频失意后,他选择了回乡隐居,期间以卖画为生。数年后,元末大乱,他又投奔朱元璋,但因很快病逝,未能有所作为。

这样一个失意画家,为何会被《儒林外史》塑造成一个遗世独立的孤傲隐士呢?

所以,到最后,“王冕是谁”似乎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是,王冕的那句千古绝唱连同他的“梅气骨”,已经深深扎根在了每个人的心里——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