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逗猪博士张勇老师「贵州大学逗猪博士张勇」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563更新:2022-09-03 17:46:56

博士名片

张勇,1975年4月出生。博士、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中国养猪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合作经济学会理事,贵州省生猪产业领导小组成员、专班副班长。荣获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年养猪提升产业发展“百位博士奖”、贵州省2019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勇博士

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张勇是这样度过的:周五下午在学校开会,商量第二天帮扶培训的相关事宜;周六和几位专家去六枝特区为企业开展培训;周日进行完现场指导后赶回贵阳,紧接着便和另一个专家团队汇合前往德江县,全天为德江一家生猪养殖场提供技术指导;回贵阳路上,思南县一名养殖户打来求助电话又驱车前往思南;晚上8点,匆匆吃了晚饭便从思南赶往花溪。回到家里,已是凌晨。

自从我省成立12个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以来,担任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副班长的张勇就把一周的时间分成了两部分:周一至周三集中在校上课,周四到周日全省各地奔波。除了教室,他不是在养殖企业的会议室,就是在养殖户培训的讲堂,有时还能在农户家的圈舍旁看到他现场讲解的身影。

45岁的张勇博士除了是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还是中国养猪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合作经济学会理事、贵州省生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和贵州省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副班长。他一方面向高校学子传授专业知识,开展课题研究;另一方面为企业、农户传授养殖经验,提供技术指导。谁曾想,这样一个在多重身份间转换自如、在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中保持旺盛精力的动物科学专业博士,也经历过对专业从排斥到热爱的转变。

找到职业尊崇感

张勇学习畜牧业可以说是个意外。

生于贵州黔西县的他,母亲是小学教师,父亲是一名司机,进入大学之前,从未真正接触过农业,填报志愿时自然也没有考虑过这个方向,但事与愿违,他因在志愿填报中选择了服从调剂,而进入到原贵州农学院动物科学系动物科学专业。这个专业过去叫畜牧,后来更名为动物生产。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这个专业就是围着猪、鸡、牛、羊打转,工作环境充满动物粪便的气味,和光鲜体面完全不沾边。张勇也曾这么认为,拿到录取通知时,他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甚至是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充满疑惑。

张勇和他的学生们

在新生入学的迎新晚会上,他和同寝室同学排了个小品,把入学前对这个专业的不理解和入学后的感受全演了进去,小品的结局非常美好,两个懵懂的新生最终懂得了动物生产专业的社会价值,并立志在这一领域里做出一番成绩。而对张勇来说,这个小品与其说是演给大家看的,更像是在说服自己接受现实。

真正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产生理念上的转变,是张勇本科三年级和四年级时的两次“三下乡”活动。

这次看似微不足道的经历,张勇却一直记到现在。对缺乏科学系统养殖知识的农民而言,牲畜一旦病死或许就会给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重创,而自己所学就是他们的“救命良药”。那时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真正被需要,这种被需要的感受极大地鼓舞了他,也帮他在工作后找到了职业的尊崇感。

张勇为金沙县农民开展技术培训

很快,大四毕业后,成绩优异且在学生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张勇获得了留校机会,当上了办公室教学秘书。为了提升自身教学和研究水平,他又考取了研究生,之后又考取了博士,一步步完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业务能力。越深入到这个领域,他越发深爱这个专业,源源不断的新知识让他无比兴奋,特别是一想起有人因自己的指导而解决了问题,他更深感幸福。

教大道之书

动物科学是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也是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有着产生很大影响的学科之一,学农、爱农、强农、兴农是该学科研究者们心中的信念。这种信念支撑着张勇走在漫漫求学路上,也成为他后来教书育人过程中常常强调的重点。

2011年至今,张勇指导毕业的研究生有十多个。他把已经毕业的学生和还在校的研究生都加到一个微信群中,这个微信群非常活跃,几乎每天都有人在交流,或分享研究成果,或讨论学术问题,或彼此协助完成项目。张勇鼓励学生们将所获得的荣誉在群里分享,在良好的交流氛围之下,这是一种正面激励。言传身教,作为老师,张勇一直这样要求自己,他相信只有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让他们看到自己正在做的事,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责任感和职业态度,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在学生面前,他是说着专业术语、要求严格的导师;在农民面前,他又能变成说着方言俗语的“土”专家。“养猪要打预防针,避免发病埋大坑;疫苗选择要科学,严格防疫靠自觉。”这般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还有很多条,都印在一张张A5大小的卡纸上,配以打针用药的示意图,构成了俗语版的《贵州农村春季养猪技术要领图册》,而这套“接地气”的图册正是出自张勇和他的团队之手。

养猪人最怕遇到猪瘟,而危害极大的非洲猪瘟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去年疫情暴发时,张勇就在反复普及防范知识中忙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今年春季又遇上新冠肺炎疫情,两种疫情的叠加影响,更让张勇揪心。今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各地陆续开始复工复产后,张勇任副班长的生猪产业发展专班便立即印刷了18000份《贵州农村春季养猪技术要领图册》向农村发放,帮助农民们防范猪流行性疾病。

张勇制作的《贵州农村春季养猪技术要领图册》

用方言顺口溜可以让大家更快记住防范要点,这是张勇多年来在农村实践得出的经验。“你教农民拌饲料,告诉他水和料的比例是百分之几就太抽象了,但你可以跟他说,放水进去搅拌均匀后,用手捏一捏,一捏成团,一松手就散,说明水合适;一捏就结块,松手很难散开,就说明水太多;捏不成团,说明水少了。这样农民朋友就懂了。”当他看到学生在培训农民时用到毫升、克等词汇时,总会提醒学生要用生活化的语言来教授专业知识,这样才能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在与基层同行交往过程中,他并非唯一的知识“输出者”,他也在认真向基层同行学习。十多年前,在一次与普定县畜牧局谭兴华副局长交流的过程中,谭局长表达了他对养猪的认识:“养猪一定要解决三个问题:养不养得活?卖不卖得脱?划不划得着?但凡哪个问题没想明白或者解决不了,这个项目都不能轻易尝试。”三句话,讲透了发展养猪业的要害,让张勇暗暗感到惊讶和佩服:那些高深的理论,远远比不上这三句话能让人更好地明白养殖的关键,而这三句话正是基层干部多年经验的总结。在那之后,这三句话让他对生猪养殖有了自己的新想法。

让特色猪种“跑”出大山

博士毕业后的张勇,将微信名称改为“香猪博士”,因为他在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办了个养殖场,养殖从江香猪。贵州山多、坡多,土地破碎,现代化养殖业发展相对滞后,如果要与外界早已发展成熟的企业相比,贵州在生猪养殖上无论是在规模、成本、资金上还是在技术上都不占优势。自从研究生猪养殖以来,张勇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他也一直以贵州特色猪种遗传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办养殖场是他的一个实践,他想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培育出高品质香猪,并进行推广。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日益深入进行,张勇也一天比一天繁忙,养殖场只能交给他人打理,自己则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对农户、企业的帮扶中。专班成立后,不少贵州特色养殖企业都得到过张勇的帮助。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他的指导下,培育出“凉都跑山猪”,开发出具有丰富的肌间脂肪与紧实肉质的“雪花肉”,还获得了“有机转换认证证书”,并被评为贵州省最美猪场,其产品受到不少中高端消费群体的青睐。

最近,德江一家企业准备投入生猪养殖,张勇又成了德江县的“常客”,与贵州省农科院的几位专家一起,隔三差五出现在这家正在修建猪场的企业,为对方提供技术方案,利用专业知识构建完善的生产运营体系,同时也帮他们招聘专业人才。

“凉都跑山猪”的“雪花肉”

“贵州有从江香猪、柯乐猪、黔北黑猪,黔东花猪、江口萝卜猪,利用贵州青山绿水的环境养出的猪,肉质、口感完全不同,以此来打开中高端市场,满足对猪肉品质要求相对较高的群体需求,这是我们和省外同行进行差异化竞争的一个方向,从而卖出贵州农产品的高附加值。不仅是生猪养殖,养鸡养鹅也是如此。”张勇坚持自己的观点,他也一直在贵州特色猪种的研究上步履不停。

如今,他的微信头像已从“香猪博士”改为“逗猪博士”,黑色小猪顶着博士帽,俏皮地眨着眼,脑门上是一个大大的“黔”字,正在快乐地奔跑。这只小猪是他心愿的象征:贵州的土猪产业能做得更大、更强、更有特色和影响力,不仅要在脱贫攻坚的战场释放能量,还要搭着黔货出山的快车“跑”出山外,在乡村振兴中继续追梦。

编审:张婵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