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遮雾罩的桓温第一次北伐昔日战术失灵王猛横空出世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12更新:2022-09-03 20:31:41

在桓温北伐前,东晋帝国已进行了三次北伐。这三次北伐的结果都不好,三位北伐统帅的命运也不好:褚裒羞惭而死;谢尚被贬职;殷浩被削为平民。

此时,朝堂上已经没有什么人敢阻挠桓温北伐了,因为这三次失败证明了一件事:北伐绝对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别人不愿意北伐,是因为力量不足,桓温自灭掉成汉以来,力量绝对充足。于是他信心爆棚,准备出师北伐。

出于这种考虑,桓温直接把第一次北伐的目标,锁定在了前秦帝国的都城长安。

看到桓温的这个选择,我不禁想起桓温灭成汉帝国的过程。当初,桓温也是在边缘游走了半天,突然直捣黄龙,包围了成汉帝国的都城成都,成汉帝国在瞬间崩塌。

这一次桓温故技重施,试图重现昔日辉煌。只可惜,前秦帝国不是成汉帝国。成汉帝国是一个因内讧而实力大减的腐朽帝国,前秦帝国却是一个强大的新兴帝国。

在行军途中,桓温并未与中原各军阀有太多纠缠,而是很快就打到了长安附近。但面对近在咫尺的长安城,桓温却有一种无处下嘴的感觉。

初,健闻温之来也,收麦清野以待之,故温众大饑。至是,徙关中三千馀户而归。——《晋书》·卷一百十二·载记第十二

打还是不打?桓温犯难了。主动进攻长安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因为桓温的兵力和兵种都处于劣势。而前秦帝国此刻已经做到了“坚壁清野”,桓温想以战养战都不太容易。

决战,劣势太大;持久战,没有物资。

就在桓温左右为难的时候,王猛来到了桓温的军营之中。此时的王猛,还不是后来那个大名鼎鼎的前秦帝国丞相,只是一个二十九岁的年轻人。

王猛在桓温大营中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史书都有详细的记载。但在我看来,这个记载充满了政治宣传的意味,仅从表面理解是不够的。

据说,桓温请王猛谈一谈对时局的看法,王猛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桓温问他:“我奉天子之命,统率十万精兵举大义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而关中豪杰却无人到我这里来慰劳,这是什么缘故呢?”王猛说:“您不远千里深入北境,长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渡过灞水去把它拿下,人们都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肯前来。”

温察而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温默然无以酧之。——《晋书》·卷一百十四·载记第十四

很多人喜欢用这段话来分析桓温的第一次北伐,但这番话说得云里雾里。如果单从表面意思来分析,很容易就会掉进坑里。

根据王猛的对话,似乎只要桓温轻轻一用力,前秦帝国当场就会土崩瓦解,可事实并非如此。

前文我已经详细分析过,此刻的桓温左右为难,王猛的话更像是一种激将法:“你要是有本事打过去就直接动手,打不了就干脆点撤军吧。”

对桓温而言,最大的困惑就是:如果我们率军越过灞水,结局会怎样?这样自然能把握主动,但这种豪赌是否值得呢?

而王猛所谓的“百姓未知公心”其实说的并不是平民百姓,而是指长安城内一些蠢蠢欲动的豪门士族。

前秦帝国的统治者实现了联合,坚壁清野以待桓温。但如果桓温做出一副搏命的架势,情势很可能会有所改观。

在重压之下,可能就会有部分墙头草选择投降桓温,而桓温在受到投降派的鼓舞之后,很可能会进一步做出更激进的选择。真到了那个时候,谁敢轻言胜负呢?

王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一直犹豫不前,墙头草也不会轻易在你身上下注,这样耗下去有什么意思呢?”

王猛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赶快做决定,别磨蹭!

王猛的这番言语的确说到了点子上,但这种见解其实谈不上有多高明,身处局中的双方都看得出来。

但王猛并不是前秦帝国的高官,只是一个隐居的读书人。以这样一个比较低的身份,却能洞察前秦和桓温双方的焦点所在。应该说:王猛见桓温之后的表现,绝不下于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出使江东联吴抗曹联,真是出手不凡。

在我看来,王猛的精彩表现绝不仅限于此,他一定为桓温做过一番较为详细的规划。所以在聊天结束之后,桓温对王猛大加赞扬,并希望带他回江南,只是被王猛拒绝了。

当初孙权也希望诸葛亮能够留在东吴,并愿意亲自写信向刘备解释。优秀的人,总能在第一时间引起大人物的注意。

《晋书》中还记载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桓温在班师途中遇到了一个老婢女,这个老婢曾是刘琨家的歌舞伎。老婢女一见到桓温,就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桓温询问原因,老婢女回答说:“您长得太像我从前的主人(刘琨)了。”刘琨一直是桓温心目中的偶像,当桓温听到这种评价时,顿时欣喜若狂。于是他进屋重新整理衣服,再次问那位老婢女:“我到底哪里像刘琨?”老婢女仔细看了以后说:“脸庞很像,就是有点薄;眼睛很像,就是有点小;胡须很像,就是有点红;身材很像,就是有点矮;声音很像,就是有点娘炮。”听完这番话,桓温连续好几天都闷闷不乐。

这个小故事让我想起小时候经常听到的一个笑话:有人对小明说:“你长得很像一个元帅。”小明非常高兴,于是就问对方:“我像哪个元帅?”对方说:“你像天蓬元帅”。

再看看《晋书》中的那个笑话,两者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难道那位老婢女和桓温有什么仇吗?不然怎么会说出连相声演员都自愧不如的串口来呢?如果她真是刘琨家的歌舞伎,那么察言观色这种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总该会吧?怎么可能说出这么有损桓温颜面的话呢?

对于桓温的这次北伐,《晋书》只用了一个较短的篇幅来记述,其中还夹杂着这么一个没有多少可信度的民间故事。

这本身就足以证明一点:桓温第一次北伐并没有留下太多可以记录的内容。

至于原因是什么,或许是房玄龄等人也没查到相关史料,或许是房玄龄等人看到的史料也是这些无厘头内容。

既然如此,那就将恶搞进行到底吧。于是乎,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内容。

我们虽然无法还原桓温的第一次北伐,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桓温的第一次北伐虽然无功而返,却也谈不上失败。

第一次北伐虽然无功而返,桓温对荆州地区的控制力却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就在第一次北伐结束之后,桓温又开始变本加厉地欺负东晋中央政府了。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