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郭开的下场(秦灭六国最大的功臣郭开)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404更新:2022-08-11 21:34:21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李白

乱世中,总是猛将辈出,群雄逐鹿,尤其是战国这种多国互相争夺的阶段,就是各位大将大显神通的好机会,白起、廉颇等人,无一不在历史上留下自己光辉的一笔,不过因为古代影视剧的影响,有一些人还是被大家所误解。

在《大秦赋》当中,一位叫做郭开的猛将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这位貌似名不见经传的武将,竟然是打败赵国的主要功臣,那么在真实的历史当中,郭开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真实的历史中,郭开可不是一个多么光明磊落的人,虽然他帮助了秦国打败宿敌赵国,但帮助的方式显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因为他是一个奸细,或者可以说是叛徒。

郭开是赵国人,先后辅助过两任赵国的大王,在巅峰时期,官拜赵国的相国,是赵国权力极高的一个人,也正是因为身处这样的位置,他的叛变才带给赵国毁灭性的打击。

战国末年,互相征伐,秦国通过多位皇帝的发展和变法,达到了国力的鼎盛时期,也有了统一中原的战略目标,可这个目标没有那么容易实现,毕竟在秦国努力变强的时候,其他国家也没有闲着,比如说秦国的宿敌赵国。

一直以来,赵国都是战国中非常强横的一个国家,无论是国力、经济水平还是战士数量,都处在战国的第一梯队,而且赵国是一个老牌强国,不仅人口众多,同样人才辈出,廉颇、李牧、蔺相如等人,也是秦国不敢忽视的存在。

可赵国一定是秦国首先攻打的目标,从战略角度来说,秦国选择的方式的先后攻破,逐渐蚕食,所以必须先打败最强的赵国,才能打破其他国家合纵的战略,如果先攻打其他国家,赵国不但可以派兵支援,还能趁机偷袭,得不偿失。

从私人角度来说,嬴政也要先攻打赵国,曾经作为质子的他,在赵国的经历惨不忍睹,所以赵国一定要打败,可无论是廉颇还是李牧,都不是可以轻松击败的,一旦两国陷入持久战,其他国家参与进来,秦国也有可能失败,于是秦国选择了别的方向突破,这时,郭开进入了嬴政的视野当中。

郭开虽然位极人臣,无论是权力还是地位,都达到了战国时期的顶峰,可郭开实在是太贪财了,当秦国的特使带着钱来到郭开面前后,郭开竟然毫不犹豫的同意了,不仅同意,还好人做到底,将李牧赶下了将领的位置后,埋伏击杀。

失去了李牧后,赵国自然大败,损失惨重,而秦国也不过轻易放过这样的机会,继续不断地给郭开塞钱,毕竟除了李牧,廉颇也是很难处理的人,如果能够凭借郭开解决掉廉颇,秦国简直大赚一笔,而且郭开本人也和廉颇有着不小的矛盾,能够在解决敌人的同时获得一大笔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郭开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喜欢阿谀奉承的人,他能够获得官职,并不是说他本人有多么的厉害,而是会拍马屁,在当时的赵王还是太子的时候,郭开就是太子的伴读,所以太子继位后,郭开才能受到重用,但这样的人,有怎么会获得大家的尊重呢。

对于郭开看不惯的大有人在,可只有廉颇将这种情绪表达在脸上,作为赵国的大将,廉颇对赵国的贡献有目共睹,他实在不能接受这样的人出现在大王身边,虽然他不能杀掉郭开,但却可以恶心郭开,每次相遇,廉颇都满是嘲讽,可因为兵权在手,郭开一直不敢把廉颇怎么样。

不过机会很快就来了,随着赵国和魏国开战,郭开开始不断地诬陷廉颇,还趁机提出廉颇故意拖延战绩,久久不获得胜利,就是因为他大权在握还居功自傲,久而久之,赵王也陷入其中,要廉颇交出兵权,这让廉颇十分伤心,甚至一度在魏国境内流浪。

有了郭开的帮助,亲兵趁机进攻,一举打下赵国大片城池,这时,赵王才想起廉颇的好,想要重新弃用廉颇,不过这一举动还是遭到了郭开的阻止,从那之后,廉颇再也无法领兵和秦国作战,赵国也终于败在了郭开的手里,在秦国大军攻破赵国都城的时候,赵王才反应过来,这时郭开搞的鬼,不过那时他已经无能为力了。

虽然在《大秦赋》当中,郭开也是秦国的一个大臣,活得有滋有味,可在真实的历史中,郭开的下场非常凄惨。

在历史的记载中,嬴政对于郭开此人并不待见,所以在赵国破灭后,嬴政并没有给郭开高官厚禄,而是当着所有人的面,对郭开说了两个字:烹了,这就是历史中关于郭开的最终结局,不过正史中并没有记录郭开的死亡,只是记录郭开被当场吓晕,随后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关于郭开的结果,民间有两个版本,版本一是赵国破灭后,郭开成为了一个流民,在流浪的过程中被赵国境内的盗贼所杀,尸骨无存。

而另一个版本则是嬴政给了郭开一定的职位,让他可以在秦国养老,但是郭开却一直惦记着之前埋在赵国地下的一批财宝,他想用这笔钱让自己的后半生活的舒服一点,于是便请假回去挖宝,可是在回去的过程中被人所杀,下落不明。

不管是哪个结局,郭开的结果都十分的凄惨,可见对于这样的叛徒,嬴政也只是利用他,而不会相信他,毕竟一个可以背叛祖国的人,也可以毫不犹豫的背叛秦国,而且郭开贪财的个性是改不了的,把他放在秦国,无疑是给自己安了一个定时炸弹。

如果没有郭开的存在,秦国能不能顺利打败赵国,统一中原还是一个未知数,按照当时的形式来看,赵国完全有能力单独和秦国对峙,即使无法取胜,秦国最多也就攻下十几个城池而已,赵国的破灭,就是从李牧被杀、廉颇被弃用开始的。

李牧和廉颇的强大,是秦国也不得不避讳的事情,在赵括被杀的那一场战斗中,面对廉颇,即使白起也无能为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郭开的确是秦国打败赵国的大功臣。

大秦赋吕不韦、李斯,都是聪明人,为啥没能预料到自己的结局呢?

吕不韦与李斯这两个人虽是谋士,实则赌徒。他们注定是做大事之人,有胆识有魄力有谋略,这样的是从不考虑后果的。成则改变天下,败则无悔认命。

二人之死

他们二人的结局均有违王命不得善终。

嬴政在驱逐了吕不韦之后,并未杀他。但一年后各国诸侯前来问候吕不韦,嬴政深感不妥怕发动战乱,便写了一封信给他:“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吕不韦看了信后自饮毒酒一杯,自杀而亡。李斯呢,原本辅佐嬴政建立了大秦帝国,开国元勋。可惜嬴政死后,他被利益蒙蔽了心眼,被赵高利诱,共同拟假照,废了太子扶苏,而立胡亥。胡亥是个昏君,他妄想摆布他。然而他错了,就在他谏言不要劳民伤财建阿房宫时,胡亥听信赵高谗言,以身受五刑之酷刑致死,死后还被灭三族。

下狱之后,李斯有过反思: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他们所处的环境风云变幻,六国争霸,要么他们被时代裹挟,要么他们改变时代。他们是改变时代之人,命运必然与时代共进退。因此我认为,行动之初他们尚无需考虑自己的下场与结局。

吕不韦的人生轨迹。

吕不韦为何既是商人,却有谋士之大略?吕不韦是卫国人,卖货不过是他为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一个桥梁。

他最懂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他从卫国经商到赵,认识了秦国前来做质子的赢异人。

吕不韦到邯郸初见异人之时便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

这就是后来“奇货可居”的成语出处。可见赢异人天生有王者风范,才会被吕不韦这等南来北往,见过大世面各色人的商人看上。

都说商人重利轻义。而我说吕不韦不是商人,他是披着商人外衣的政治家,是谋士。

他有自己对六国以来的政治眼光,因此他才不惜一切,甚至堵上一切身价来投资赢异人。

难道他不知道赵国会诛杀他吗?他不知道这种情况下即使回到秦国,赢异人能上位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吗?

以他的聪明才智,我认为这些他都想到了。但他最大的筹码是华阳夫人。他与华阳夫人一直有来往,因此他布好了阵,等华阳夫人入局。这就是他初设的赌局。

这场赌局还真让他赢了,他算准只要质子回国便可以有其祖父秦昭襄王一样的命运,果不其然,他以此说服了华阳夫人和太子。逃回秦国的异人做了华阳夫人的儿子,后被立为太子。

然吕不韦虽然聪明,却也不过是个商人,他算准了前面,没有算准后面。秦异人继位时间太短了,能庇护他,让他学习的时间也更为有限,这三年来他在赢异人身边也只学了皮毛,却未学的其心怀家国天下的精髓。

他的聪明也只是聪明,还够不上才华,因此当才华撑不住他的野心时,始皇嬴政就继位长大了,因为所站的制高点不同,嬴政看到的是天下以及天下苍生。

而吕不韦看到的虽然也是天下,却是天下粮仓。他的商人本性和油腻大叔的性质在其中年以后显露无疑。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我觉得这句话送给吕不韦也合适。此时欲望膨胀的吕不韦已经不愿意思考了,因此他贪婪权势,贪婪物质极大丰富,贪婪名利的最后下场就是在自己的迷惘中去死!

这是秦始皇必须要铲除的,阻碍他发挥雄才伟略,一统天下的最大磐石。

李斯其人。

李斯又是个什么主儿呢?李斯在我看来是个顽主。他虽然主张先法后王,然他此生是在用他一己之法左右王者。李斯曾拜荀子遵法家。

李斯楚国人,少年时曾任一小吏,由于胸怀大志,有一次他去如厕看到厕所的老鼠偷食屎吃,还要见人赶快跑,活的那叫一个艰辛。

而他后来不巧又在米仓看到过老鼠,米仓的老鼠不仅不怕人,还终日吃的肥肠满脑,然后肆意在米仓里交欢嬉戏,活的好不惬意。

至此他得出一个道理,人与人最大的区别,是能不能把握住命运和机会,并且这个机遇所处的环境也相当重要。在大而有望的环境里,一个人的真才实学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否则你就是个聪明豆,终日在茅厕那种环境里生存,也是无用的。

因此后来李斯千方百计来到当时正在崛起中的秦国。他先是在吕不韦处做了舍人,后被吕举荐给始皇,这才开始了他开了挂的人生。

李斯其人我们不得不说他是真有大才能大才华之人。

在他的主张下,秦始皇废除了战国时期纷乱的分封制,立郡县制。他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为县。郡县制比之分封制是一个进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加固了国家统一管理的策略。这一夙愿也是秦始皇的自继位以来,实现民族统一,结束战乱的心愿。

李斯在其他方面也成绩卓越显著,比如他在始皇建国之初提出了一整套对应中央集权制的配套方案。

其中包括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

《仓颉篇》就是李斯亲作。同时让我们后人得以一睹李斯在文字方面的造诣。隶书后来就是秦国的统一文字。

在经济方面,度量衡的统一,和货币的统一也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经济制度的管理。

李斯废除了六国混乱的度量衡,发明了度制。

度制以寸、尺、丈引为单位,采用十进制计数;量制则以合、升、斗、桶为单位,也采用十进制计算;衡制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固定下来。李斯度量衡甚至被我们沿用至今。

货币方面,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每镒重二十四两,以铜半两钱为下币,一万铜钱折合一镒黄金。并严令珠玉、龟、贝、银、锡之类作为装饰品和宝藏,不得当作货币流通。同时,规定货币的铸造权归国家所有,私人不得铸币。

他所制造的货币,因为小巧便捷,甚至一直被沿用到了清朝。

李斯的车轨统一制类似于我们今天的高速公路。就是通过几条四通八达的道路,使各郡县可以直达咸阳都城,方便了管理。

当然后来的焚书坑儒也是李斯这斯干的,不过他建议留下了工具书。如医学、卜筮、种树之书。其余由于觉的都不利于一家之言的统治,便下令烧毁了。好在秦始皇还偷偷留了一些禁书藏于书阁。

李斯之败,败给了自己。

上面我大致描述了一下李斯作为秦国开国元勋的功绩,这么看来,李斯的确有雄才伟略之人。

毛主席对此人的评价:“孟夫子一派主张后法先王,厚古薄今,反对秦始皇。李斯是拥护秦始皇的,属于荀子一派,主张先法后王。”此评价虽没直接对人,但在我看来却是褒义的,赞许的。他认为李斯是封建制度下一个公允的存在。而曾国潘对他的评价是从人性上说的,曾认为李斯这等可与曹操比肩的大人物,他们败都败在了成功之后没有进行内醒和检阅自我,而是急于攀比,从而迷失在欲望争夺之中。

最后

因此,李斯与吕不韦的一生,题主问为何没能预料到自己的结局?这种小儿科的思维就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

说到《大秦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斯被绑在大殿的柱子上,始皇让他解释秦国为何没有忠臣?说对了就放他,说错了就杀他。

此时他是提颅死谏。他们这种人根本无法预测自己的生死,分分钟就是在赌自己的思想是否能迎合大王的心。

而吕不韦也是如此,他从赵国倾家荡产助赢异人出逃回秦国时,也是在赌,赌赢了也许就是一生富贵,赌输了此生也就沦陷了。

所以不能用预测这个词来评价他们的志向,他们是做大事不考虑后果之人。生死一念中。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