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顺的儿子「肃顺想提拔自己人当状元却不料激起了民愤」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167更新:2022-09-04 06:45:02

不管在官场还是考场,有大权臣相助,一般都会心想事成,事半功倍,比如之前介绍过的吕宫,就是因为鳌拜很欣赏他,被破格提拔成了状元。

但大权臣也不能做得太过火了,否则很容易激起民愤,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比如今天要说的这次考试。

在晚清,有个大权臣叫肃顺,在他府中有个门客叫高心夔,才华也不算低,考个进士没问题,但在肃大人眼里,进士就太普通了,要考就考个状元回来,那样才有面子。怎么考呢?光凭实力的话多半是没希望的,那就充分发挥一下你的优势吧。

高心夔同学的优势是什么呢?就一个字——快。一份卷子别人刚做了一半,他就全部做完了。有了这个优势就好办了,到了殿试那天,肃大人专门跑去考场,跟主考官说:“现在都讲究提速,这次考试也提一提吧,到下午5点就收卷。”

主考官一愣,这也能提速?考试时间可都是定好了的,临时更改还怎么让考生们准备?但这个主考官也是肃大人一手提拔起来的,既然领导安排下来了,再大的困难也得克服,于是就硬着头皮答应了。

到了下午5点,考生们正在搜肠刮肚地答题呢,突然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把大家都吓了一跳,然后就看见几个人像一群捕快一样,挨个儿收卷子。怎么回事?考试时间还没完呢,怎么就收卷子了?考生们议论纷纷,但收卷子的可不管,上来就抢,比临时工都厉害。

经过统计,总共183位考生,其中有一百多人都没做完,按规定都被排在了后面。要知道,有实力的人都不会答得那么快,而是要根据时间来调节节奏,深思熟虑之后才动笔,可谁能想到,这次竟然把时间提前了?

消息传出来后,整个京城都轰动了,大家一致谴责肃顺:你想帮你的人可以理解,但不能玩得这么大啊,把一百多人都给坑了,你以为考场是你们家的啊!

到了阅卷的时候,一位叫孙如僅的考官专门把高心夔的卷子抽出来,在上面点了一个大大的黑点,表示不及格,还对别的考官说:“肃顺这次都激起民愤了,绝不能让他得逞,出了事我一个人负责!”

别的考官也都对肃大人的玩法有意见,但都敢怒不敢言,见有人出了头,就不怕了,纷纷在高心夔的卷子上加黑点,都快变成麻子了。

肃大人见确实民愤很大,万一皇上怪罪下来可不是好玩的,就不敢再逞强,任由考官们评定名次。

名次出来后,浙江考生钟骏声排在第一,高中状元。

公布名次的时候,钟骏声同学都傻了——是我吗?真的是我吗?连我都能考上状元?

放心吧,就是你,虽然水平在本科不是拔尖,但沾了速度快的光,水平比你高的不是没有,而是他们都没做完,不管怎么说,都恭喜你,钟状元!

【钟状元花絮】

钟状元的老爸是个商人,从小就培养他经商,希望长大了能继承家业。但小钟对经商没兴趣,天天抱着书看,说以后要考状元。那时候不像现在,读书人的地位比商人要高得多,老爸一看,这孩子还挺有志气,就把他送去了学校。小钟也挺争气,刚二十几岁就考中了举人。

不过,再往上考就不是很顺了,考了好几次都没考上。小钟有点灰心,就去找老爸,说考不上进士等于白搭,不如跟着老爸去经商,照样挣大钱娶白富美。老爸说:“你以为经商容易吗?你老爸我每次跟官府打交道都被人嘲笑,还不能翻脸,得加倍小心地伺候着人家。你说你想伺候人还是想被人伺候?”

这一番掏心窝的话比什么高谈阔论都管用,小钟从此再也不提经商的事了,回家继续埋头苦读,争取成为一个被人伺候的人。恭喜你,小钟,你做到了。

不过,钟状元可能是被人伺候得太舒服了,缺乏进取心,在官场上一直没什么很大的作为,从事的大都是教育类的工作,品级也不是很高,最高只做到了翰林院侍读学士,从四品。

钟状元流传下来的故事不多,最有名的得算一条谶(音同“趁”)语——“始于史,终于钟”。这句谶语早在清朝初期就出现了,意思是说,浙江省在清朝的第一个状元姓史,最后一个状元姓钟。

查查浙江省的状元,还真是这么回事。在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上,浙江共出了20个状元,第一个是浙江鄞县人史大成,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夺魁,最后一个就是浙江杭州人钟骏声,于咸丰十年(1860年)夺魁,前后隔了205年,正应了那句“始于史,终于钟”。

至于那位高心夔同学,因考官们的排斥,最后只排到了二甲第15名。后来,高心夔被调去江苏吴县当知县,巧的是,当时的江苏巡抚吴元炳正是跟他同一科的进士,而且还因为没做完就被抽了卷子,考的成绩不是很好,名列三甲第87名。

有了这层关系,吴巡抚自然对高心夔“照顾”有加,经常买几双鞋子送给他。高知县哪儿穿得了这么多鞋子,对巡抚大人的厚爱感觉很惭愧,没过多久就辞职回家了。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