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军的最后下场(马家军最凶残的一战)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984更新:2022-08-11 22:18:59

西北马家军,是与革命作对、与人民为敌时间最久、最顽固的地方军阀,直到1949年年底,马家军势力才被基本肃清。

马家军四大头目都做出了各自选择,除宁夏马鸿宾审时度势,投向人民怀报,其他三人青海马步芳、新疆马步青、宁夏马鸿逵都逃离大陆。四人归宿各不相同,今天就和大家共同了解一下。

一、四马的来历

讲四马的归宿,先要知道一下他们的来历。否则后来四马之间的恩怨、冲突,便无从理其纠结。

马家军起源于清末甘肃的反清起义,当时义军首领马占鳌率军对抗清军,左宗棠前来镇压,马占鳌反水投降,成了清朝的鹰犬。马占鳌手下兵力虽然不多,但靠宗教、亲族关系笼络,上下一心,非常团结。马占鳌对清廷玩弄阳奉阴违的把戏,明里吃朝廷的粮、为朝廷弹压地方,实际上却一直大力发展私人军队。左宗棠当年着眼于平定新疆、打击沙俄势力,无暇顾及马占鳌,虽知马占鳌居心不良,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们倒不必苛责左公虑不及远,毕竟清末历史演进湍流复杂,谁也不能一眼看穿十几年、几十年后的事。

马占鳌势力逐渐壮大,在其有生之年虽然没有形成实质上的割据,却为之后诸马据西北开了先河,铺平了道路。

马占鳌死后,儿子马安良接掌兵权,势力从甘肃河州浸出,逐渐染指青、宁诸省。马安良时代,手下两员大将马海晏、马福禄逐渐崛起。

马安良死后,其子马廷勷不识大体,过于狂妄,与冯玉祥的西北军公然开战,结果马廷勷被处死,马占鳌一系势力被马海晏之子马麒、马福禄之弟马福祥分而食之,二马各自占据青海、宁夏,后来还向甘肃发展,成为蒋介石想碰而碰不得的西北实力派。

马麒就是青马马步芳和马步青的父亲。

马福禄是宁马马鸿逵的父亲,马鸿宾的叔叔。

自古权力之下无父子,青宁二马自从攫取了青宁甘三省大权,青宁二马之间、本家之间,都围绕权力产生了冲突,最终导致马家军分裂为两大派、四小派的局面。

1949年下半年西北解放战争尘埃落定,西北四马全不顾香火之情,互相算计、互相提防甚至互相挖坑,最后落得个飞鸟各投林,四人得了四个不同的结局。

二、马步芳:民国军阀第一大笑料

1949年7月解放军向甘肃进军,马步芳窃据西北军政长官,引起宁马老大马鸿逵极度不满,本来两家说好的要共同在兰州抵抗解放军,马鸿逵恼恨马步芳吃独食,不发一兵一卒救兰州,结果兰州一战,青马主力两个军大部分崩溃,只有骑兵第8旅还保持着完整建制逃回西宁。

马步芳十万大军,在强大的人民解放军面前,连挣扎一下的功夫都没有。马步芳多年领军,终于迷梦破灭,不敢在西北继续顽抗。

兰州战役还没结束时,马步芳便开始谋划后路。

往哪退呢?

新疆固然还有一个骑兵第五军,掌握在马呈祥手里,但马步芳不敢去。为何?

一者,马步芳的军队远远强于骑五军,他尚且抵挡不住解放军,指望马呈祥区区一个军的兵力又能怎样?

二者,前些年马步芳处心积虑收拾排挤哥哥,一度气得马步青要和他断绝关系。马呈祥虽然拥护自己,但他毕竟是马步青的女婿,当年他背叛马步青支持自己,现在也完全可能背背叛自己再支持马步青。

新疆不敢去,那去台湾呢?也不敢。

兰州失守后,蒋介石派徐永昌飞抵西宁,当面指责马步芳失守之责,并强令马步芳必须依托青海固守,待机反攻。

马步芳哪里肯担这个责任,一面解释马鸿逵背信弃义不助守兰州,一面说青海地瘠民贫无力支撑大军作战,守是守不住的。

两下里越说越僵,最后大吵一通不欢而散。徐永昌上飞机前撂下一句:你自己去向老头子解释。

马步芳越想越怕,去台湾估计逃脱不了制裁,于是准备先逃重庆,再想办法往国外跑。

马步芳多年来在青海称王称霸,积累下数不清的金银财宝。他花重金雇佣陈纳德的飞虎队9架飞机,把西宁老巢的财物分批运走,经重庆转香港。

解放军向西宁挺进之时,马步芳一面指示残部节节抵抗,一面自顾自地带着姨太太们坐上飞机,逃往重庆。

马步芳有钱在国民党内是出了名的,他一到重庆,徐永昌就打上了主意。这位国民党宿将政治、打仗都不怎么在行,给人扣帽子、敲竹杠却是一把好手。徐永昌指责马步芳不在西北死守,却跑来重庆躲灾。然后以此为理由,指示重庆警备司令部派兵扣留马步芳的飞机。实则,徐永昌是贪图马步芳的钱物。

不过乱世当头,徐永昌的指示也不值钱。马步芳趁乱又跑到广州、香港,在那里待时而动。

1949年9月下旬,青马势力全完蛋,马继援和其他家人都跑到香港,一家子躲在香港皇后大道100号,跑也不敢跑,怕被毛人凤“制裁”,只好继续观望蒋介石的态度。

马步芳躲在香港的消息很快传到台湾。有道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马步芳此时虽然落魄,但他这么多年在西北说一不二,聚敛了数不清的财富,在香港也过得是纸醉金迷、酒池肉林的生活。国民党内有不少人眼红,有人向蒋介石告状,说马步芳擅离职守,放弃西北,现在却躲在香港享清福。

当时国民党大佬躲在香港的为数不少,桂系三巨头中的两个、李宗仁和黄绍竑都躲到香港。据《李宗仁回忆录》(下卷,718页)称,黄绍竑8月13日在香港通电向中共投诚。

蒋介石在台湾风雨凄凉,自身难保,对李宗仁等大佬逃往香港也无可奈何。但一听马步芳也躲到那里,不由得怒火攻心,树倒猢狲散,你们一个个都携带巨额财富跑了,单留我这棵老树承受风雨?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蒋介石下令,立召马步芳到台北述职。

马步芳不敢怠慢,孤身一人飞到台北。蒋介石一见面就怒骂马步芳擅离职守,放弃西北。

马步芳煮熟的鸭子嘴硬,说兰州失败,青马部队抵抗到最后一刻,大部分都打光了。而马鸿逵这个老东西,却坐壁上观,西北战败之责,马鸿逵的罪责才大!

蒋介石无言以对,再是领袖,也不能空口说白话,毕竟马步芳损失了十万部队,也不是没尽力。蒋介石后来说,丢了不要紧,当下要紧的是想办法赶紧恢复旧土,让马步芳返回西北,继续主持坚守反攻大计。

马步芳顿感头大,返回西北只有死路一条。他便施展“金元套路”,咬牙拿出2000两黄金,贿赂国民党元老吴忠信,让他在蒋介石面前说好话,允许马步芳暂不赴西北。

蒋介石向来耳根子软,吴忠信一说,他也没再坚持。毕竟坚守、反攻之辞,本来就是冠冕堂皇的屁话,连他自己都不信,四百万军队都丢在大陆了,凭马步芳这点微末道行,他咋能守得住西北。

马步芳遂返回香港,以到麦加朝圣为由,带着合家老小200多口人,带着巨额财物,坐着3架飞机,逃往沙特,后又迁居埃及。

自1950年起,马步芳迁居埃及首都开罗。他在开罗住宅区马尔地33号购买公寓一院,作为自己的私宅,其内部的装修陈设超过王宫。他另外购买13层楼房一幢,作为其余人员的住所。为了不坐吃山空,马步芳开了一个舞厅和三家酒店。

1957年,马步芳全家又回到沙特。

马步芳虽已无职无权,但始终以西北领袖自居,始终对新中国政权充满刻骨仇恨。

他还与西北一些偏僻角落里的匪帮保持联系,遥控、鼓励他们继续战斗。

不过马步芳很聪明也很现实,只给精神食粮,不发一毛钱的军费。

他还对外界吹嘘,他领导的游击队仍然在西北坚持抵抗。一些从大陆辗转流落到沙特的青海人,还被他拉出来假扮成游击队军官,其实人家只是普通民众。

马步芳这么做,只是演给蒋介石看,向其表明反共态度。蒋介石也乐得有这样一个吹鼓手,双方各取所需,互相利用,蒋介石任命马步芳为驻沙特“大使”,让他发挥余热,鼓吹反共。

不过只干了4年,马步芳就被撤了职,原因说起来很令人不齿:纳姨太太。

马步芳之荒淫无耻,说起来令人发指。

他在青海时,就肆无忌惮地狂纳姨太太,看上谁就把谁抢过来当姨太太,就连亲戚家的女儿,只要稍有姿色,也抢过来玩弄。惨遭毒手的女人,不下500人。

到沙特后,马步芳又强纳了一个叫马月兰的女人,不管人家同意不同意,不由分说强纳为妾,排名第五,人称为五姨太。

谁知马步芳不为已甚,又看上了马月兰的妹妹,无耻地提出要她们都来侍奉自己。

马月兰无法忍受这样的侮辱,与马步芳爆发冲突,结果惨遭毒打。

马月兰的惨剧被国民党驻沙特的一名工作人员宋选铨得知,宋选铨便谋划着解救马月兰,让她到台湾告状。

马步芳气急败坏,带人要去把宋选铨抓起来弄死。事情闹大,沙特警方介入,他们不惯马步芳的什么军阀作风,要抓马步芳。弄得国民党方面派人来交涉,这才把事态平息下去。

但国际上的丑闻平息了,国民党内部丑闻越闹越大。马月兰在宋选铨帮助下逃离沙特,回到台湾告状。蒋介石气得七窍生烟,下令罢了马步芳的职。

马步芳从此结束了政治生命,躲在沙特苟活。此后一直风平浪静,马步芳于1975年病死,亡年72岁。

三、马鸿逵:临终前痛哭求回大陆

说完马步芳,再来说说西北四马的另一个巨头,马鸿逵。

马鸿逵生于1892年,比马步芳大11岁。从行辈上说是马步芳的长辈,马步芳一向尊称其“老爸爸”。不过两人都是表面融洽心里妈妈批,互相提防着。

马鸿逵不光有马步芳这样的“外患”,还有内忧,就是他的堂兄马鸿宾。

这话头又扯到宁马的创始人马千龄身上了。

马千龄是马鸿逵、马鸿宾的祖父,马千龄时代势力并不强,到了马千龄两个儿子马福禄、马福祥时代才壮大起来。

马福禄后来战死,宁马部队由马福祥接管。马福祥归顺国民政府后,东征西讨立下战功,荣升绥远、安徽等省的主席。马福祥顾念兄长之子,便上书建议委任马鸿宾担任宁夏省主席,南京方面同意。

马福祥之子马鸿逵却一直跟着父亲在外征战,没有当上一方大员,心中难免有些愠怒。南京政府取得全国形式上的统一后,忌惮宁马独霸一方,便想了歪招,调任马鸿宾任甘肃省主席,而以马鸿逵就任宁夏。

表面上看是利益均沾、照顾马家两兄弟,实际上马千龄祖孙三代的基业都在宁夏,二马争宁,瞬间产生了巨大矛盾。马鸿逵多年在外征战,手中兵力较强,与中央大员也有多有交往,几经较量,马鸿逵终于占了上风,彻底压制住马鸿宾,于1933年独掌宁夏大权。

1949年8月兰州解放,彭德怀左右开弓,同时进攻宁夏和青海,宁马失败已成定局。此时,彭总本着尽量减少伤亡、尽量减少宁夏合省人民损失的考虑,派人去劝降,希望马鸿逵不要学马步芳顽抗到底,那样对谁都不好。

傅作义和马鸿逵有过一段交情,给他打电话,劝他起义;马鸿逵的老部下孟宝山不避艰险来银川,当面转达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关于和平解放宁夏的诚意。兰州军管会领导韩练成也特别派人送来亲笔信,要他认清大势。

马鸿逵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当年他对红军犯下的血债,至今心有戚戚。他认为这些都是共军下的套,一旦缴械投降,后面便是任由处置,关监狱杀头,生死由人。

这个被蒋介石称为“滑马”的老军阀,在宁夏大玩阴阳手段。一边下令,要打光、烧光、放水,宁可把宁夏打烂也不交给解放军,一边却逐步把财产、家人转移出去。他早在1949年4月就未雨绸缪,在台湾、香港、美国大置房产,狡兔三窟,经营已定。

一野十九兵团见宁马军队迟迟不降,便发动了进攻银川的战役。马鸿逵如惊弓之鸟,立即乘飞机逃往重庆,一家老下只剩下儿子马敦静留下,鼓惑众将继续抵抗。没过几天,马敦静也乘机逃跑。

马鸿逵在重庆躲了一段时间,蒋介石见了他一次,不冷不热,不批评也不安慰,叫他坐飞机先去台湾。为防他逃跑,蒋介石还专门交待,不准他坐陈纳德的飞机,只能坐中国飞机。

马鸿逵心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空扛着上将军衔,此时手里无兵无权,蒋介石说杀,只消一个宪兵就能宰了他。

他带着家人坐上飞机,在广州短暂经停,再度起飞,突然有两架野马式战斗机跟了上来。两机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马鸿逵以为蒋介石终于下了狠心,要在空中干掉自己,吓得不住祷告,肥大的身躯抖成一团。

过了一会儿,机组联系了两架战斗机,原来是误会。两战斗机上的军用罗盘失灵,本要飞台北,失了方向,就跟着马鸿逵这架客机一起飞。

马鸿逵这才安心。

在台湾待了几个月,虽然吃穿不愁,他带来的钱足够多,还养着一大群原来的将领、幕僚。但政治处境很不好。

西北诸马历来与国民党中央诸大佬关系很疏远,到台湾跟谁也说不上话,虽是个上将,谁也不拿他当回事。马鸿逵自己家占了一大片宅地,比白崇禧、阎锡山、顾祝同等一班老将阔得多,逐渐引起非议。渐渐地有人向行政院、国防部提出,要追查马鸿逵咸阳、平凉、兰州诸战役擅自撤退之责。

马鸿逵吓得如同丢上顶上三花,这么待下去,迟早被作弄死。可是此时要跑,太难了。

不过马鸿逵毕竟是匹“滑马”,想了个“连环计”。

他先是谎称四姨太刘慕侠生病,送她出国治疗。刘慕侠到了香港,再谎称病势突然加重,走也走不了,回也没法回,打电报到台北,叫马鸿逵赶快去见最后一面。

马鸿逵便拿着电报来找陈诚,声泪俱下地说,夫妻情分一场,无论如何请求陈诚批准他去探望。陈诚没多想,批了马鸿逵一个月假。

马鸿逵假装去探望,从此也在香港住下。过了不久,又陆续叫子女以各种理由赴港,后来一家人聚齐,收拾了香港房产,在陈纳德帮助下,远走美国,从此再不回来。

马鸿逵不像马步芳,有公开的理由跑出国去,他是偷偷溜出去的。蒋介石曾命令所有出国的国民党员限时回国,否则一律撤职、开除党籍。马鸿逵早已无职可撤,什么国民党员身份也是弃若敝履,对蒋介石的召唤自然不理不睬。

不过马鸿逵做事习惯留条后路,怕公开撕破脸遭了毒手,从不在公共场合说蒋介石的不是,而且还时不时地表表态,声明反共立场,好让蒋介石放心。

马鸿逵的钱财没有马步芳多,也不像马步芳那样什么缺德丧良心的事都干,走私、贩毒、扣押盘剥华侨这种事一律不干。

他到美国后住在洛杉矶郊区,办起一家“普马拿”牧场,以养马为业,算是回归了他祖宗的老本行。

马鸿逵在美国是平民一个,但骨子里还拿着一方诸侯的架子,在美国仍然过着三妻四妾的日子。只不过他名义上只有刘慕侠一个妻子,其他姨太太都称为秘书、表妹等等,之所以这么干,是怕遭美国社会的非难与指责。

马鸿逵一家虽然钱财不缺,生活富裕,但妻妾争吵、子孙不孝,家庭很不幸福。1956年,五姨太邹德一无法再忍受下去,毅然与马鸿逵离了婚。

刘慕侠只知把持家政,对马鸿逵并不关心。惟一对他如往常的,只有六姨太赵兰香,仍像丫环一样地侍奉着马鸿逵。

可见三妻四妾,并非全是齐人之福,遭罪的也所在多有啊!

妻妾给他找麻烦,儿孙也不争气。1960年,马鸿逵之子马敦静和孙子马家骅又因财产问题对簿公堂,后来牵连起来,把马鸿逵也告到了美国法院。马鸿逵当年霸据一方,说一不二,何曾受过这样的窝囊气,折腾一顿,气出病来,从此一病不起。

卧病期间,马鸿逵回忆一生经历,本该一切都放下了,谁知他越想越气,对马步芳仍然痛恨不减。1962年,马鸿逵抱病撰写了《给马步芳的一封公开信》,揭露马步芳父子当年在青海及西北地区种种劣迹。真是姜桂之性,老而弥辣。

不过马步芳在沙特过得悠然自得,全不理会马鸿逵临老的哀鸣。

1970年1月14日,马鸿逵病重将死,狐死首丘,人死思归根。马鸿逵二十余年来未履故土,不由得悲从中来,老泪纵横。他叮嘱刘慕侠,死后一定要归葬河州(即今临夏)。当夜咽气,亡年78岁。

但马鸿逵这个心愿最终没有实现,马氏子孙不敢给北京通信,马鸿逵长子马敦厚把父亲遗骸葬在了台北。

若地下有知,不知这匹“滑马”作何感想。

四、马鸿宾与马步青:一起义、一逃走

宁马的二号人物马鸿宾,结局是最好的。

按宁马系统最初的期望,马鸿宾应该继承马福禄的基业,谁知中途被叔父马福祥截了胡。

马福祥在世时叔侄还算和睦,马福祥去世后马鸿逵掌了大权,便开始排挤堂兄马鸿宾,把他手中的部队一再缩编,后来只剩下一个军。

因此两兄弟之间的一直别扭着。

解放军进攻银川时,马鸿逵让马鸿宾率其八十一军顶在前面的中卫城,先抵挡一阵子。马鸿宾非常恼怒,都这个时候了,一家人还不和衷共济,反而叫自己去当肉盾。

我军抓住这个时机,派宁夏一个著名回族老人郭南浦,前去劝降。马鸿宾起初还想讨价还价,还说要派代表去北京直接和中共领导人谈话。

杨得志不惯这个毛病,急令大军向中卫城猛攻,先打一阵,打疼了马鸿宾,接下来谈判就容易了。杨得志命64军调来榴弹炮团,集中火力猛轰81军的碉堡和公路,炸毁一部分马家军的汽车队,展示了解放军威猛无俦的强大火力。

马鸿宾见识了解放军的威力,吓得赶紧向解放军派代表,声称愿意就地接受和平改编。

马鸿宾原有的八十一军改编为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独立第二军,其自行扩建的独二军改编为西北军区独立第一师。

马鸿宾感激涕零,当年马家军对红军犯下重大罪过,现在居然能受到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如此大的优待,这份恩情无以为报。

中戴眼镜者为马鸿宾,前左杨得志司令员,前右李志民政委

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成立后,马鸿宾陆续被任命为甘肃省副省长兼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甘肃省政协副主席。1951年7月3日,马鸿宾响应抗美援朝总会捐献飞机大炮的号召,捐款人民币1亿元(合新币1万元)。

1960年,马鸿宾因胃癌医治无效,在兰州逝世,享年76岁。周恩来总理代表党和政府为马鸿宾送了花圈。

再来看看马步青。

马步青是马步芳的大哥。马麒死后,步青、步芳兄弟两个本来各掌一军,马步青手里的是骑兵第五军。

但马步青论手腕、论心黑、论境界,都远远不如马步芳。

左马步芳,右马步青

马步芳处心积虑要把哥哥手里的骑兵军夺过来,1943年蒋介石将青马部队升级为第四十集团军,马步芳任总司令。马步芳利用这个机会,对骑五军军官上下其手。他先是提升马步青为副总司令,而后借机让马呈祥出任骑五军军长。

马呈祥是马步青的女婿,马步青觉得他去当军长,应该没有问题,骑五军还是听自己的指挥。

谁料马呈祥一上任就改换门庭,和马步芳之子马继援打得火热。在其协助下,马步芳又从他开办的军官训练团中选取大量军官,充实到骑五军。如此一来,马步青就成了个名符其实的副总司令,啥也管不了了。

马步青肠子都悔青了,不该同意马呈祥这个二五仔接任军长。然事已至此,悔之无及,只好继续当那个有名无实的副总司令。

1949年9月,解放军兵临青海,青马军阀作鸟兽散,马步青没赶上马步芳的专机,只好逃到重庆,再由重庆转到广州,飞赴台北。

马步青在四马中名位、势力最弱,然而败退宝岛后,他却成了马家军的头面人物。蒋介石对这个政治废物不忘拉一把,让他继续充当西北军阀的代表,给小朝廷装点门面。

马步青在台湾先后出任“国防部”中将参议, “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职,都是些有名无实的虚职。马步青病死于1977年2月,亡年79岁。

王亚樵死后,他的手下都去做什么了?

王亚樵昔日的“小弟”华克之,曾经这样评价:“王亚樵是一个精神旷达,乱七八糟的好汉……”,而这位在民国时期令人闻风丧胆的好汉,却死得非常凄惨,而且,还与自己手下的老婆有关。

1935年11月,王亚樵秘密组织骨干成员孙凤鸣持枪刺杀蒋介石,未曾想,行动失败。

无奈之下,孙凤鸣掏出手枪,对着汪精卫连开了三枪,将汪精卫打成了重伤。

蒋介石听说后,大发雷霆,他狠狠地给戴笠下达了死命令:“悬赏100万,捉拿王亚樵;捉不来活的,就要死的。”

王亚樵听闻这个消息后,先是逃到了香港;后来,为了彻底摆脱戴笠的追杀,他带着20余名部属及其家眷从香港辗转到了广西梧州。

这里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地盘,这两人与蒋介石貌合神离,几乎处于半独立状态。

因此,在王亚樵看来,广西梧州应该是最安全的。

起初,事情就像王亚樵预料的那样,戴笠根本找不到他的藏身之地,更别说是刺杀他了。

直到有一天,戴笠的手下想出了一条“以人寻人”的妙计,才算是将王亚樵一步一步置身于危险之中。

原来,王亚樵有一个得力干将,叫余立奎,此人,因为在南京参与刺杀汪精卫被李怀诚出卖而遭到逮捕。

为了查到王亚樵的藏身地点,戴笠安排特务对余立奎百般折磨,但是,余立奎是一个硬汉,任凭特务狠狠毒打,他始终不肯透漏有关王亚樵的半点儿信息。

可是,戴笠打听到,余立奎有一个小妾叫婉君,对王亚樵及其重要部下十分熟悉。

于是,戴笠决定从婉君入手,寻找王亚樵的线索。

戴笠安排特务接近婉君,并假装好心地劝道:“蒋委员长一向器重王亚樵的才干,找到他是为了救他、重用他,至少可以委任他一个省主席当当。”

为了打消婉君的疑虑,特务们还对婉君许下了诺言:“找到王亚樵,我们就会立马放掉余立奎,说不定,也会给个专员、厅长一类的大官干干。”

婉君一听,动心了,她和丈夫余立奎追随王亚樵这么多年,过得都是刀口上舔血的日子,整天提心吊胆,东躲西藏,从来没过一天安稳的日子。

如果真如他们所说,岂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事?

想到这里,婉君答应了特务的请求,表示自己会出面寻找王亚樵。

戴笠得知婉君的决定后,非常高兴。

不过,这不是儿戏,能否找到王亚樵关系到整个中统的名声,也关系到戴笠日后的前途。

为了稳住婉君,戴笠亲自与婉君面谈,并一手赠送给婉君10万元巨款,同时,戴笠还许下诺言:“事成之后,奖金数目更为可观。”

但是,此事重大,关系着王亚樵的人身安全,面对重金利诱,婉君也不敢随意透露王亚樵的消息,她想确认一番后,再做决定。

为了确认戴笠的意图,婉君天真地问道:“戴先生,你真的是为了亚樵哥好吗?”

“那还有假?我和亚樵是患难之交,是磕过头的结拜兄弟,他做了高官,我也能沾沾光啊”,戴笠信誓旦旦地答道。

婉君听后,深信不疑,当即表示,自己用不了几天就会找到王亚樵的下落。

可是,婉君高兴的太早,她只听进了戴笠的高谈阔论,全然没有注意到戴笠眼中透露出的丝丝杀气。

果然,没过三天,婉君就将王亚樵藏身在广西梧州的消息告诉了戴笠。

戴笠听后,异常兴奋,内心之中马上策划了一个诱捕王亚樵的秘密方案。

这个方案离不开婉君的配合,甚至,戴笠还让她打了头阵。

1936年9月中旬,婉君从香港来到梧州,找到了王亚樵,告诉他:“我在香港生活困难,我也想来梧州生活。”

王亚樵听后,深信不疑,当即答应下来。

几天以后,婉君再次告诉王亚樵:“亚樵哥,我有重要事情与你商量,请你来我住处一趟。”

智者千虑,终有一失。

平日里异常谨慎的王亚樵,接到婉君的邀约后,想都没有想就赶往了婉君的住所。

殊不知,戴笠早已在婉君家周围布下天罗地网,想给“暗杀大王”王亚樵来个瓮中捉鳖。

当毫无防备的王亚樵刚刚踏进婉君的房间时,早已埋伏在门口的特务们突然向他撒了一把石灰,迷住了他的双眼。

在双眼灼热而又看不见的情况下,王亚樵同特务们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可惜,双拳难敌四手。

最终,王亚樵身中5枪,被刺3刀,当场死亡。

心狠手辣的特务们撤退之前,又残忍地用刀剥去王亚樵的脸皮,同时,为了灭口,将余立奎的小妾婉君杀害了。

王亚樵死后,他昔日的手下郑抱真,带着徒弟许志远,买官收殓,将王亚樵安葬在了梧州的倪庄村。

曾让杜月笙、张啸林、黄金荣等上海滩大佬害怕、让蒋介石头疼的一代乱世枭雄,就这样结束了自己暗杀大王的生涯。

他死后,他的手下去了哪里?

我们先从“刺汪勇士”孙凤鸣说起。

孙凤鸣:化身晨光社记者,行刺汪精卫,比王亚樵死的还要早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开场,根据会议安排,开幕式结束后,蒋介石、汪精卫等人会与参会的委员们集体合影留念。

眼看拍照的时间快要到了,可是,蒋介石迟迟未到。

出于好心的汪精卫,一连两次走进蒋介石的休息室,请蒋介石出来拍照,均被蒋介石拒绝了。

原来,蒋介石见张学良、阎锡山等人带保镖来了,他担心有些人浑水摸鱼也进入了会场,所以,小心驶得万年船,他并不打算出席这次合影。

汪精卫见请不动蒋介石,转身就要离去,此时,蒋介石开口了,他提醒汪精卫:“我不去,我劝你也不要去。”

汪精卫不听,他一个人去和委员们合影了。

这时,化装成记者的孙凤鸣见刺杀蒋介石不成,便退而求其次,从箱式相机里掏出手枪,朝着汪精卫连开了三枪。

汪精卫应声倒地,身受重伤,拍照现场立刻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在场的张静江滚到在地,孔祥熙一头钻到附近一架汽车底下,反观张继反应比较快,他迅速跑到孙凤鸣背后,一把抱住了孙凤鸣。

这时,张学良眼疾手快,一脚踢去,将孙凤鸣手中的短枪踢落在地上。

汪精卫的卫兵朝着孙凤鸣连开三枪,击中了孙凤鸣的胸部,孙凤鸣即刻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他被击倒后,卫兵从他身上搜出6角毫洋和作为自杀用的鸦片烟泡1枚。

其实,孙凤鸣事先准备了3枚鸦片烟泡,另外两枚,他已提前服下。

由此看来,孙凤鸣早已抱定了誓不生还的决心。

国民党当局竭尽全力抢救孙凤鸣,动用的医疗人员、救护设备甚至超过了对汪精卫的救治标准。

他们就是希望从孙凤鸣嘴里了解行刺的背景。

可是,孙凤鸣非常坚强,他在重伤中,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一口咬定:“我是大老粗,我凭良心做事,没什么背景。”

第二天凌晨,孙凤鸣便去世了,年仅30岁。

1987年,孙凤鸣被追认为抗日爱国志士,他家乡的政府和人民为他建立了一座纪念碑园;1988年7月,碑园建成,昔日同为王亚樵手下的华克之,此时已经86岁高龄,他亲自赶到徐州,为孙凤鸣主持揭碑仪式,并挥泪写下一首悼念诗:生无私人怨,死因国事非……

华克之:曾被悬赏10万元,1998年去世

孙凤鸣刺杀汪精卫一事引起了轩然大波,蒋介石虽然没有受伤,但是,他明白孙凤鸣是冲着自己来的。

他找到戴笠,要求限期破案。

一时间,南京城中黑云罩日,全程封锁。

很快,特务们逮捕了孙凤鸣的妻子崔正瑶、晨光社的贺坡光、张玉华,以及与晨光社有往来的人;株连到的亲朋好友非常之多。

然而,在这场血雨腥风中,唯独走脱了一名重要的人物,他就是晨光社社长胡云卿。

戴笠查到,所谓的胡云卿只是一个化名而已,他真实的名字叫华克之,江苏宝应人,但是,无论出动多少人马,无论是掘地三尺,还是顺藤摸瓜,就是抓不到华克之。

一年后,华克之突然出现在香港,公开发表了当时刺杀汪精卫的真相。

原来,他是国民党左派,因不满蒋介石背叛革命,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了晨光通讯社,准备以新闻记者的身份刺杀蒋介石。

未曾想,蒋介石非常谨慎,没有出场,只能退而求其次,刺杀了汪精卫。

此文一出,蒋介石立即下令追捕华克之,并悬赏重金10万元,大有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之意。

但是,华克之却神秘地消失了,彷佛人世间就没有这个人存在一般。

几年以后,在潘汉年的情报系统里,出现了一位叫张建良的情报奇才,他在上海和香港之间神出鬼没,来回折返,一方面刺探敌情,另一方面偷运军火,屡建奇功。

这位张建良便是销声已久的华克之。

1937年,他来到延安,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随即被派往华南,在李济深和陈铭枢身边工作,做上了延安和华南之间的信使。

后来,在解放战争中,华克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他广泛的人际关系,为我军搜集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为我们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大量不为人知的贡献。

新中国建立后,华克之仍然在情报战线上工作。

1998年,这位传奇人物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享年96岁,走的时候非常安详。

郑抱真:主动安葬了王亚樵,后来成为合肥的首任市长

郑抱真是安徽合肥人,出生于1897年,与王亚樵是老乡。

1924年,经过大哥郑绍成的介绍,加入了上海“斧头帮”。

两年后,“斧头帮”改为“铁血抗日锄奸团”,郑抱真成为该团的二号人物,负责内外联系、行动谋划以及筹备武器等工作,经常游刃于南京、北平、广州和香港等地。

1936年3月,郑抱真、余亚农跟随王亚樵来到了广西梧州。

当年10月,王亚樵被戴笠杀害,郑抱真与其夫人没有逃避,反而是大胆地为王亚樵安排后事,将王亚樵暂时安葬在了广西梧州。

之后,郑抱真回到上海,将夫人和孩子安排在老百姓家中,自己只身一人回到家乡,组织武装力量继续抗日。

1939年,他率队加入新四军,成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淮南抗日游击纵队纵队长,一年后,被提拔为江北游击纵队副司令员,实现了从传奇侠士到正规军的华丽转身。

1949年1月,合肥解放,郑抱真被安排回到家乡担任合肥市首任市长,后来,又被调任到皖北担任行署副主任,这个头衔相当于副省级。

合肥虽然解放了,但是,百废待兴,在当时还是一个烂摊子、穷摊子,在财政上十分困难。

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郑抱真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发行地区性信用公债,让企业、民众购买。

这样一来,不仅迅速解决了当时的金融困难,还促进了物资流通商贸营业。

同时,他还倡导并亲手办起了合作社,在城内开设农民招待所,解决了外地、外乡支前农民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促进了大军渡江的保障工作。

连续没日没夜的工作,郑抱真身体严重透支,最终积劳成疾。

1954年12月,在上海病逝,享年57岁。

余立奎:铁血硬汉,没有出卖王亚樵

余立奎,出生于1889年,安徽合肥东北乡元疃村人,与王亚樵是同乡。

其实,余立奎出生于一个贫寒之家,少年时代,曾在其舅舅家的店铺里帮工,12岁时,外出当兵。

1910年,余立奎毕业于安徽陆军讲武堂,先后参加了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

1921年,加入上海“斧头帮”,后来,“斧头帮”改为“铁血锄奸团”,余立奎成了这个团的核心成员,并参与了“刺杀宋子文”、“给日本海军旗舰‘出云’号安装炸弹”等多次行动。

1935年11月,因孙凤鸣刺杀汪精卫一案,余立奎被逮捕入狱,其实,余立奎并没有参与刺杀汪精卫的行动。

国民党当局之所以要抓余立奎,就是因为余立奎与王亚樵关系密切,戴笠想从余立奎嘴中挖到有关王亚樵的藏身地点。

但是,余立奎是条硬汉,任凭特务们百般威逼利诱,他始终不肯透露半个字;只可惜,他的老婆婉君受到特务们的蛊惑,出卖了王亚樵。

后来,余立奎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但是,他一直被关押了13年之久,才被放了出来。

出狱后,余立奎一直处于监视之中,在威逼之下,接受了国民政府给他提供的虚职。

1949年春天,解放军进迫长江,并发起了渡江战役,当时,国民政府的人员纷纷南迁,有的去了广州,有的去了台湾,可是,余立奎没有走,而是设法留了下来。

南京解放后,余立奎也得到了解放,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1951年,,回到安徽后,余立奎当上了皖北行署委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务。

1967年,余立奎病逝,享年78岁。

除了这4位得力干将,王亚樵还有余亚农、贺坡光、张玉华等助手,但是,刺汪案发生后,贺坡光和张玉华被判处死刑,至于余亚农,他后来加入民主同盟,帮助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后,他担任皖北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皖北行署监委会副主任等职务,至于其他手下,命运各不相同。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