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圣曾子简朴下葬临终恪守礼法坚持换掉昂贵床席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184更新:2022-09-05 19:15:00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世传他勤奋好学,得到了儒学真谛,世人尊称“宗圣”。

作为恪守礼法、崇尚孝道的曾子,一生爱惜自己名节,即便在临终时,也要为了一张席子大费周章,只是因为要保全自身坚持的品格。

古代礼法有多大的约束力,它实际上深入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延伸到死后的世界。

最早时候的古人,并没有非常繁复的丧葬规矩,按照《易下·系》记载“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其无数。”说上古时代的葬制,都是用柴草将遗体厚厚地包裹住,掩埋在野外荒地里,不起坟茔、不种树木,也不设定服丧天数。

又说,“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后来圣人变更为棺椁下葬,并设置了一定的丧葬礼仪规制,参考借鉴了易经中《大过》的思想内涵。

曾子去世为何“悬棺而封”

南朝梁陈时代的学者顾野王“博识洽闻”,《太平御览·卷四七》引用了他的一段话,“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这被看作是“悬棺”一词被提出的起始。

悬棺,是修筑在悬崖峭壁之上的棺木,悬在空中不入土而得名“悬棺”,是南方特殊丧葬形式的一种。目前全国来看,最集中、最完整的悬棺葬群,是在巫溪白鹿镇境内的荆竹坝。

作为春秋时代的名士,孔门四圣人之一的曾子,以“德”、“孝”闻名天下,他为何要离经叛道,特立独行到使用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特殊葬仪,事情本身而言就有些匪夷所思。

这其实是个误会。

在儒家经典《礼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

县子曰:“绤衰裳,非古也。”子蒲卒,哭者呼灭。子皋曰:“若是野哉。”哭者改之。杜桥之母之丧,宫中无相,以为沽也。

夫子曰:“始死,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

羔裘玄冠,夫子不以吊。

子游问丧具。

夫子曰:“称家之有亡。”子游曰:“有无恶乎齐?”夫子曰:“有,毋过礼;苟亡矣,敛首足形,还葬,县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哉?”

鲁国的县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向老师请教丧葬礼仪制度,他提到当时人们制作丧服使用的材料不对,祭奠死者的时候直呼其名,长者去世却不设置殡相,这都是粗俗而不合礼制的行为。

就这些问题,孔子做了解释,华丽的服饰不适合丧葬礼仪。

子游向孔子请教,如何才是符合标准的葬仪器具。

孔子对于死亡表现出淡然态度,他解释说,人死去就是死去了,无论财力地位如何高,都不能超过礼制的规定。如果财力不足以支撑葬仪的礼制要求,那么只要衰服能够遮蔽遗体,棺木能够入土为安,就算是用绳子拽着棺木下葬,只要是尽力而为,也不会引起别人的非议。

这里所说的用绳子拽着棺木下葬,然后简单的用土封起来,没有坟茔,没有植树,就是符合春秋时代礼制规范的“悬棺而封”。古代“县”与“悬”通假,所以也被记述为“县棺而封”。

或许这就是曾子墓“悬棺”的真相,作为崇尚“礼”“孝”的曾子,去世之后没有使用高规格、铺张浪费的奢靡葬仪,只是简简单单的“悬棺而封”,这与他一贯坚持的主张是相符合的。

所以当时渔人掉进洞穴里,看到的情况,是非常简单入殓的棺木,按照春秋说法,就是直接拽着绳子放进地穴的“悬棺”。

《礼记·檀弓上》收录了一则“曾子易箦”的故事。

原文如下——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

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

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

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故事说到,曾子病笃,他的弟子乐正子春守护在床边,曾子的两个儿子坐在床脚,侍奉的童仆坐在角落拿着蜡烛,这是一幅风烛摇曳的凄凉景象。

这时候童子突然说了句,曾子先生铺的席子,非常华贵漂亮,这是士大夫才能享有的箦(席子)吧。弟子乐正子春赶紧让童子住声,不要说了,然而曾子已经听到,他惊讶不已,让童子重复了一遍,然后说,这是季孙大人送的,我卧病在床不能更换,这是不符合礼制的,叫曾元赶紧扶我起来,把席子换掉。

可想而知,对于童子的多嘴,熟知老师秉性的乐正子春,得有多生气。一旁的儿子曾元哄劝父亲,今天太晚了,您的身体又不好,等明天早晨一定帮你把席子换掉。

曾子听了非常伤心,说你(乐正子春和儿子们)还没有那个童子懂得我的心意(尔之爱我也不如彼),道德是人生最高标准,只有小人才会无原则无下限的容忍所作所为。大家没有办法,只好扶起倔强的曾子,帮他更换床上的席子,等席子铺好,把曾子抬回床上,曾子还没有躺好,就去世了。

于是,曾子被一张席子“折腾”死了。

从另一个方面想,童子发现席子的珍贵之前,曾子已经躺在上面,弟子后辈们这么做,可能是想让长辈走得安详、体面、舒服一点。

在童子对这张席子的漂亮和光滑发出惊叹之前,曾子就已经睡在上面,不好妄自揣测曾子是否知道身子下面有不合礼仪的用具,但在场的人都知道席子是不符合丧葬礼仪的,只是大家“看破不说破”,默认而已。

被童子点破后,曾子的内心是极度惶恐的,这事情由暗处到了明处,如果不换,对于他这样的宗师级身份,一生坚持礼制传统,去世时却违背信仰主张,必然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拼死也要换掉。曾子临终神志清明,他考虑到了社会舆论的压力,甚至可能动摇儒家世界的根基。

儒家思想礼法至上,这段故事是说,古人对于自己的信念和信仰看得多么重要,礼制和道德是比生命更加重要的存在,

“君子爱人以德,细人爱人以姑息”。

君子以高尚品德爱人,小人以姑息迁就爱人。看似小人之爱更令人接受,其实害人以无形,为祸更大。曾子临终前对弟子子春的批评,实在是诛心之论,相信足以让子春和后辈铭记终生。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