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贫民妻,不为帝王妾「宁为贫家妇不做帝王妃她是我国第一个与皇帝离婚的奇女子」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915更新:2022-09-08 13:45:41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已觅不到昨日镜花水月般的幻象。就如同旧时一件夜行的锦衣,初看只道是内敛的奢华,定然匿藏着不为人知的绮丽,无意中掀开那薄如蝉翼的纱,才大失所望。原来,昔日所有的华美都消融在这扑朔迷离的夜色中,再不见半点痕迹。

许多人艰难地拨开尘封的岁月,试图挽住那并未远去的过往,却发觉这根本就是一场欲盖弥彰的闹剧。于是,只能黯然神伤着寂寞,醉生梦死着记忆,或者,索性只是等待着,一切繁华湮灭时,用那首长恨的离歌当哭。

不知王珠是不是该庆幸,她没有对那一段盛世年华的清晰记忆,所以,长安深夜的月下,她轻声拨动琴弦,流淌出的那首《霓裳羽衣曲》才没有人走茶凉的荒芜味道。

然而,不悲戚不代表不感伤,正是因为没有亲临其境,才更加不由分说地嗔怪。如果说女人,注定要在男权世界里俯首称臣,那么,宫闱深处的她们,是否自沦陷的那日起,就注定了一生的无可救赎?

怕是除了王珠,少有人从这首似梦如幻的曲子中,听出怜悯的意味。一笑倾城百媚生,富丽堂皇的大殿上,披挂着五彩羽衣,在觥筹交错中,在君王迷离醉眼的注视下,在馨、笛、箜篌“跳珠撼玉”般的乐声里,旋转再旋转,一直到自以为是的地老天荒。

可是,真的到了那一天,有人却忘了华清宫长生殿夜半无人时的誓言,本应紧握着的两只手,倏然松开。马嵬坡前的那一坏净土,掩得了红颜薄命,却掩不了时过境迁的离殇。

王珠将这种遗恨,归于君王必然的无情,自来被数不清的人捧着,簇拥着,哪里肯真地舍下千金之躯,放下千秋万代的伟业,挡在她的前面。那比翼鸟、连理枝的承诺本来就是盛世逢场作戏的笑闹。

莫说这些对于王珠,只是台上一出剧,一段不关己的旧事,曾经的确是,但当她遇见了太子李适,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天宝十四年那场动乱发生时,李适刚满十四岁。潼关陷落,长安失守,他跟随曾祖父唐玄宗仓皇逃往蜀地避难,历经了一段与曾经天壤之别的日子。那正值一个少年最敏感的年纪,他像是比那些社稷之臣更加担忧李氏家族看上去摇摇欲坠的江山。好在不久,祖父李亨便于灵武继位,父亲李豫被任命为“兵马大元帅”,率军抵御叛军,收复了长安、洛阳两京。

能同父亲一样,身披炫目的盔甲,骑在高头大马上指挥千军,是李适少年时代最大的梦想。终于,六年后李豫继位,给了李适同样的封号,命他铲除叛军最后的余孽。

那已经是一群没有了气焰,再也嚣张不起来的人了,李适不免觉得有些遗憾,他终于盼到一个机会让少时的梦想实现得淋漓尽致,为曾经的颠沛流离复仇,可是,对手却这么不堪一击。

那场动乱终于被抚平后,李豫论功行赏,拜了李适为尚书令,还赐予免死铁券。然而,李适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在他心底,一直有一处难以言说的伤痛。

那关于他的母亲,一个名叫沈珍珠的宫女。初时逃离长安,唐玄宗哪里顾得上皇富那么多人,能保住嫡亲血脉便是万幸,所以,沈珍珠同许多宫嫔一样,未及逃走,被叛军俘获,从西京长安劫到东都洛阳。后来,李豫收复失地,终于在掖庭将她救出,安置在了洛阳宫中。

可是,再后来发生的事,却让李适永远都不能原谅父亲。李豫一直不曾给沈珍珠一个名分,也没有将她迎回长安,乾元二年,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沈珍珠自此失踪。

如今,已经成为太子的李适已经有十年没有见到母亲了,他知道父亲也在遗恨曾经,屡次派人到各处找寻,不但一无所获,反倒引来了许多为了荣华富贵甘愿冒险的人。

那一天,就有一名崇善寺女尼自称沈珍珠,因流落乱世走投无路而皈依佛门。李适听了好一阵雀跃,自东宫飞奔而出,未到半路,就听说此人被盘问时,不小心露了馅,已承认是冒名顶替,原本只是太子所居少阳院里的乳母。

李适失望不已,转身回去后,更觉讪讪无趣,遂命人更衣出宫。长安城里,他有不少世家公子的熟识,但大多只是相携去勾栏酒肆的玩伴,只可举杯笑闹,不能倾诉心事。唯一可以称得上知己的,是长安一个大户家的公子,叫王承升。

王家是世代官宦,书香门第,王承升虽生性倜傥不拘小节,却颇通诗曲书画,尤其好琴。这一点上,两人最有默契,李适继承曾祖遗风,精通音律,也是百般乐器中,独爱古琴。琴对于他,自来不是玩物,而是可以“观风教,摄心魄,辨喜怒,悦情思,静神虑,壮胆勇,绝尘俗,格鬼神”的良师善友。

因琴相知,继而一拍即合,王承升就成了李适真正的挚友。所以,这天李适心情愁郁,他想都没想便去了王家。

雨后乍晴的天气在炎灼夏日里最显可贵,不说池上芙蕖那晶莹的垂露,花间飞燕那细语的呢喃,单是轻风中一股夹着新鲜泥土、草上落叶的香,就已能让人微醺了。但是,在王承升看来,这样的醉显然不够,如果不饮上几杯酴醺,简直就是对眼前美景的辜负。

看来,李适来得正是时候。

小酌的案几就放在后园竹林的外面,不等坐下,李适就拿起一杯酒一饮而尽。旁边的王承升什么也不问,只拿起酒壶,又为他斟了满满一杯。这就是老朋友的会面,不用问究竟,因为一切都在不言中。

三杯酴醺下肚,胸中的闷已消逝了多半,李适终于能够腾闲出心情细赏这雨后美景。就在他不经意间望向竹林深处时,忽听里面传出了绵美悠长的琴声。

只听一声,李适便知,这是相传为孔子所做的《幽兰操》。昔日孔子周游列国,却得不到诸侯的赏识,归鲁途中,见一簇与杂草为伍的幽兰,遂生怀才不遇的感慨,写下此曲。这首曲子并无强烈复杂的音律,但那如空谷幽兰般静谧悠扬的意境却不是谁都能奏得出来的。

李适看不见幽篁深处抚琴的人,但他似乎能窥视到那个人的心。如若没有高洁空灵的性情,如何能将这首曲子诠释得这样淋漓尽致?于是,几杯酒平静下来的心绪,瞬时又被一首曲子搅乱了。

王承升好像又一次看透了他的心思,听了几声曲子,顺口说道,“是愚妹”。

李适什么问题也没有问他,但他知道,这是李适最想要知道的。其实,对于王承升的妹妹王珠,李适早有耳闻,寻常往来的世家公子早就把她的美貌与才情渲染过多遍,只是自持生于帝王之家,什么样的美色都见过,也就未曾放在心上。

今日,未见其面先闻其声已是这样令人心动,始知往日的错实在是不可饶恕。

李适多么想借着酒劲冲进竹林,去看看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佳人,可最终还是忍住了。到底是当朝太子,他不想在王承升面前过于失态。

一曲奏完,天又微微下起了细雨,琴声就再也没有响起。李适只得起身告辞,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失望。

这次小聚,留给李适些许遗憾,却给了王承升不曾预想到的惊喜。凭他对李适的了解,早知他已对抚琴的人动了心。妹妹王珠的美不说是天下无双,但到底是可以拿出手,与那些宫中女子争奇斗艳一番。“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王承升不是一个醉心功利的人,却也还是期待那不费吹灰之力的一步登天。

明明是只差一点便可水到渠成,但就是这一点,令王承升有些犯难。妹妹的脾性他知道,向来清高,哪里会任人摆布,让她去奉承李适,比登天还要难。

自那次离开王家,李适便有了放不下的心事,他耳边总是反反复复萦绕着竹林琴声,眼前闪现的却是一团模糊的佳人的脸。于是,他比素日更频繁地去王家,借故下棋,喝酒,却没有哪一次能真正安下心来,因为他再也没有听到那琴声,更别说见到人了。

又一次去王家,他下定了最后的决心,对王承升坦白。他们随意踱步到了竹林外,刚要开口,李适却惊喜地发现远处立着一个白衣女子,虽眉眼看不真切,但那袅娜的身姿,不是王珠还能是谁?

只是女子看有生人过来,一转身去了林子深处,李适下意识追了几步,却不见了她的身影。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好踌躇的,他回身请求王承升:能否一睹令妹芳容?

王承升去妹妹的绣房时,脚步飞快,心下的激动已经难以抑制。太子开了口,也算半个圣旨,不管妹妹愿不愿意,须得出来一见了。

王承升的朋友,王珠倒也见过不少,一同听琴弹曲、切磋棋艺,也是常有的。可李适是太子,情形就大不一样了,王珠平生最恶附庸,他人争相攀附的事,她却唯恐避之不及。她一点都看不起哥哥那急切的样子,恨道,太子有什么了不起?难保不是一个纨绔之徒。就算是真有什么了不起,和我又有何相干!

可怜李适,并非纨绔之徒,只因沾了皇家名姓,就被她拒之千里。

不过王珠总还是善解人意的,她看着一旁心急如焚的哥哥,早就软下心来。她知道,太子是哥哥的好友,如果执意不见,恐怕是太让他为难了。

平日见客,她还略梳洗装扮一番,此次见最尊贵的人,她反而素面朝天,家常的旧衣也不曾换下,就径直出了门。王承升虽无奈,却也只能由着她去。

唐朝女子衣饰的典雅华美,少有朝代能及。王珠身旁的两个侍女,都是一身五彩罗纱的阔袖衫襦,眉间贴着花钿,两颊晕着斜红。周身虽未有多少首饰,但颈上璎珞和发间金步摇总还是少不了的。相形之下,王珠的装扮太素淡,一袭白裙上只是点缀着几朵梅花,那发髻也不似大户小姐繁缛的式样,只挽了简单的盘亘髻,插一支玉簪了事。全身上下,除了臂上的一串金丝跳脱,再找不出半点金银饰物。

可是,她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让人能弃去万紫千红只盯了她一个看,并且见后忘俗。

当初听曲时,只道曲已是绝好,见了抚琴之人,才知人才是最好。李适也是少年英雄,文武全才,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回想这许多年,还没有什么样的场合能让他像此时一样,呆立着说不出一句话。

待他回过神来,眼前已经不见了王珠的影子。他下意识地正要惊呼一声,忽然想起方才她匆匆行礼告退,他好似是点头应允了的,又懊悔不已。一旁的王承升在忙不迭地替妹妹的怠慢道歉,可是,李适又怎么会怪她呢?

他真的要怪,只能怪自己生在帝王之家,如果他只是门户相对的李家公子,凭他的风流神采,凭他对王珠的心有灵犀,就算不能一见钟情,也定有发展的无限可能。现在可好,人也见了,话也说了,却寻不到半点可以渲染的成分。

李适走后,王承升将妹妹狠狠数落了一番,太子殿下诚心示好,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多少人盼都盼不来,怎么能当儿戏一般随意丢了去?

王珠也不与他争执,只冷笑道,有人在乎的,怕只是做不了杨国忠吧!

这句话说得太犀利,可又不得不承认是实情。昔日杨玉环兄妹的结局人人知晓,却还是人人都羡慕。王承升被妹妹噎得无话可说,甩手离去。

一连许久,李适都再也不曾到王府了,并非他是对王珠断了念想,而是相思已经成疾。

食不甘味、寝不安眠,无论做什么事,去往何处,眼前出现的总是王珠的影子,李适也觉得荒唐,可人心又怎么能掌控。不多几日,他就精神倦怠,形容憔悴了。

早有后宫妃嫔将此事告知了李豫,惹得他好一阵子笑。他不笑太子痴情,只笑如此简单的事,怎么还需费下这番心力。一国之君看问题,当然不同于常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个寻常人家的小姐还不是呼之即来。于是,李豫命人召了宗室李晟夫妇,去王家传谕,欲纳王珠为太子嫔妃。他用了自认为最简便的方式,替李适扫除困难。

可是李豫终究没有想到,还有王珠这样不同寻常的人,皇宫中的荣华富贵,她视若粪土。那是王珠第一次当着外人的面失态大哭,她边哭边乞求父母莫要将她送去宫里,到那一群女人争来夺去,见不得人的地方,能有什么好下场!

因前些日子与妹妹闹了不和,王承升一直不曾上前言语。但他看到妹妹当着宫中来人的面,越说越大胆,便赶忙将她拉去了里屋。他压低了的声音斥责她:可知抗旨不遵,忤逆圣意是什么后果?便是不为自己想,也不能不为王家着想!

这句话也算戳到了王珠的软肋,她渐渐平复下了情绪,但却依然不肯让步。她央求哥哥,替她想个缓兵之计,进宫的事拖些年月再说。

既然到了这个地步,王承升还能怎么办,他知道妹妹若是被逼急了,什么事都有可能做得出来。于是,他只得先将李晟夫妇送走,而后又寻了个日子将李适约出,婉言推说妹妹年纪尚小,不懂礼节,害怕到了东宫有什么失礼的地方,连累家人。

深陷情感泥潭中的人,就是比素日糊涂,李适竟然没听出这是托词。他急急地问,王珠究竟想要何时进宫?王承升想了想,只得说,等殿下继承皇位,再进宫也不迟。

这话说得实在是有些无礼,可李适非但没有怪罪,反而一口答应下来。在他看来,王珠这样世间少有的女子便是要什么也不过分,况且,等到他真执掌江山的时候迎娶她,不是更加风光?

王珠当然不会在乎他是太子还是皇帝,她搬来时间做救兵,就是想要给他一时的激情泼上冷水。她深知,世间少有什么能敌得过看似轻盈却无坚不摧的时光,许多山盟海誓的爱情都不能,何况他们这样的一面之缘。等有朝一日,她的面容在他脑中渐渐消逝不见时,这段旧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连日来的纷乱已让她多时不曾抚琴了,如今一切暂时平静下来,她的手按在弦上,却不知该奏哪首曲子。《平沙落雁》太闲适,《胡笳鸣》又过于悲怨,只好作罢。

于是,她起身去窗边,嗅那竹林的香气。她喜欢看月光下竹叶斑驳的影子,不论多么黯淡的月光,折射在竹林里,都能晕染开来。白日有众多的花花草草,五彩缤纷的显不出竹的好,到了夜晚,才看得真切。

她喜欢竹就如同她喜欢梅,都是最娴静的,不能被人簇拥,便孤芳自赏。她低头看了眼衣襟上绣的梅,不知怎地就想到了江采萍。

江采萍是唐玄宗的梅妃,也是个不染尘埃、风雅清高的人,被杨玉环那株洛阳牡丹夺取颜色前,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王珠爱她的才,却总是感伤她的身世。这样一个孤傲的人,不在青山秀水间吟诗作画,却为了一个寡情的君王,争也争了,夺也夺了,最后还落得一个“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的下场,真是不值当。

无论如何,她也不能做另一个梅妃,至多一輩子不嫁,独守在青灯古佛旁,也好过寡廉鲜耻地去糟蹋自由和尊严。

可是,她不知道,自被李适喜欢上那一刻起,她已经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一个日后要进宫为妃的人,还有谁敢接近?就算有人真的敢冒风险,王承升也是不能允许的。

素日同游同乐的朋友,王承升早已暗中剔选了一番,与那些尚未娶妻,又风流倜傥的公子们邀约,常常借口去别处,再不同以前一样,随意请到家中。妹妹进宫还不知要何时,夜长梦多怕是难免,他只能尽力将这种可能降到最小。

所以,但凡碰见他在家中与人小酌、对弈,那人要么是已娶妻生子,要么就是性情与王珠南辕北辙,总之,须得王承升先认定,妹妹不会瞧得上。

元士会就是王承升的一个可以请至家中的朋友,他虽性情逸朗,文采飞扬,却早已娶钟府小姐为妻。王承升知他最重情重义,与钟小姐举案齐眉,琴瑟和谐,定不会生二心。

所以,那日与妹妹对弈,中途遇事离开,王承升才敢让来家拜访的元士会顶替。

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拿了黑白棋子在格子间上杀伐,也倒是有趣。许多人下棋,实应叫“玩棋”,哪里是真正的你追我赶,不过是偷寻一处闲情。素日里打点家事,往来寒暄,不知有多少烦,若还在外谋个一官半职,更是如履薄冰,漫长一生提溜着的心,什么时候敢放下过片刻?也就是在这黑白小天地里,可以长吁一口气,真正将输赢看淡。人生路上走错一步,有时是一错到底,终生不可悔改,而棋错一着,最坏不过片刻之后再卷土重来。

琴、棋、书、画常放在一处说,是因为它们的确是殊途同归,似王珠这般绝顶聪明的人,当然是一通十,十通百,全然不在话下。所以,她并未将元士会放在眼里。

大多个中强手与柔弱的女子对弈,总会礼让三分,为赢怜香惜玉之名。可元士会落棋,却招招逼人。那盘棋,足足下了一个时辰,最后,元士会赢了半子。

王珠似是不相信的样子,还在对着棋盘蹙眉苦想着,不知哥哥王承升早已归来,站在一旁对元士会玩笑似地怪道:如何下手这般狠,让愚妹一子又能如何?

元士会也有他的道理,“对俗人来说,博弈是游戏,但令妹是高手,故同她对决,不敢懈怠,若不尽全力,岂非是对她的亵渎”。

一番话,说得王承升哑口无言,也惹得王珠对他留心起来。只是,越留心她怕是会越感叹,才子佳人的相逢,却不占天时地利的半点可能。莫说她已经是太子选中的人,就算她尚待字闺中,那已有妻室的元士会也不会主动逾矩。

对待一盘棋都如此认真的人,又怎么会朝三暮四,喜新厌旧?

再见元士会时,他还是彬彬有礼,进退有度,从那眉目清朗的脸上看不出心底的一丝波澜。这恐怕就是有缘无分吧,王珠遗憾着,不得不将心收回。

生命中无奈的事,远不止这些,她能在一个尚早的年纪明白了,适时放手,也是一件幸事。

等待,尤其是漫长的等待,最易让人绝望。如果王承升知道太子继承皇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当初他一定不会为妹妹入宫制订那样的期限。此时的王家,已经是骑虎难下,王珠早已过了女子出嫁的最佳年龄,然而,他们不得不继续等下去。

那一等,就是十年。

大历十四年,唐代宗李豫病重,急忙诏令太子摄政。王承升得知消息后,窃喜不已,好似看到了一丝希望。终于,如他所愿,李豫不久后即病逝于长安宫紫宸内殿中,李适登基。

那些日子,王家就如同有喜临门,连守房的下人们都养成了时常向外张望的习惯,看看是否有宫里来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不说升天,剔出点小恩小惠,也够受用一辈子的了。

然而,日子久了,就又成了失望,而且这次的失望比从前更加重了几分。十年,毕竟是一个不短的时间,皇宫那么多可人的美女,李适十有八九是将王珠忘了。那段时间,各处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可又过了些日子,众人便是说都懒得说了。

只有王珠一人,心里是坦然的,时光果然不出所料,替她冲淡了一切。只是,她自己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每个女人在最好的年龄都应该有一段最值得记忆的爱情,然而她却是空白。

李适并不是故意将她忘掉,只是对一个指点江山的人来说,要做的事情太多。他要实施改革,要武力削藩,要大唐王朝重新回到曾经的盛世模样。而若想延续十多年前的那段情,需要闲情逸致和大把空闲时光,两样他却都没有。

他也还一直派人去寻找母亲,尊封她为“睿贞皇太后”,并在含元殿具册立牌。他多么希望母亲能够亲眼见到他荣登九尊、风光无限,可是,很多事并不是期待就能够实现的,就像此时的大唐,已经过了它最风华绝代的时候,任是谁都无法再扭转乾坤了。

地方藩镇节度使的拥兵自重一直是李适最忧患的事,他唯恐重蹈安史之乱的覆辙,抢先进行了武力削藩。这本是集中权力的必经途径,可是却用错了方式,他让藩镇去打藩镇,使得那最敏感的矛盾更加激化。

建中四年的那场“泾师之变”,让他成为了大唐又一个出逃京师的皇帝,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二次狼狈地颠沛流离了。起初,他对重回京都已不抱希望,打算远走蜀中,去他少年时到过的地方,好不容易被人劝了下来,才改去了不远的奉天。

最终,只是有惊无险,他流亡半年后,又回到了长安,可是,从此锐气全消。他看出大唐的积重难返,而自己却并无回天之力。

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一直是王淑妃陪在他身边,那是他生命中的第一个女人,她温婉、贤淑,可是紧急关头又有男人都没有的豁达与胆识。当初叛将占领长安,就是她冒着风险将传国玉玺带出的。

她自始至终都是他最名正言顺的妻,不管他日后又有了多少个女人。可是,他却一直未曾封她为后。直到动乱结束,她突然一病不起,他才慌了神。他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加冕典礼,百官瞻仰,群臣朝贺,却未能将她的生命多留一刻。

人生失意,又痛失最爱,他有足够的理由用萎靡不振来疗伤。可是,最好的办法还是让他见异思迁。

于是,有人便悄悄提醒,长安城里,还有一个王家小姐。

去王家传召,李适派的是翰林学士吴通玄,想着他博学善文,前去这样的书香门第之家是最合适不过的,不至于话不投机,再生事端。

其实,还能有什么事端,她就是有天大的理由,这次也无法推辞了。她虽依然排斥,依然痛苦,可不得不承认,还是感动的。十几年,有多少人事变迁,人心变迁,他竟还能回来找她。

再见李适,他已经年过不惑,王珠差点没能认出眼前这个成熟、沧桑的男人,就是从前潇洒悠闲的东宫太子。然而李适是惊喜的,他不住地在心里感叹,佳人依旧。

只可惜,她依旧的不仅仅是面容,还有冥顽不化的心。

宫中的生活果然如她想像的一般枯燥、烦闷,虽然他将她封了群妃之首,虽然他挤出一点时间也要陪在她的身旁,可是,她还是不能够,哪怕忍耐着,给他一个笑脸。

昔日,周幽王的褒姒不笑,惹得君主费尽移山辛力,不惜燃起烽火,失信于诸侯。李适不是那般昏庸无度的皇帝,但也是为此绞尽脑汁。他素日极其崇简,曾禁止地方官员进贡奇珍异品,甚至规定银器不得加金饰。可是,为了讨得王珠欢心,他竟下令为她建一座水晶楼。

那日新楼落成,他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宴会来庆贺。笙歌艳舞,那晶莹剔透的水晶楼瞬间变得五彩斑斓。应诏前来的群臣命妇和后宫妃嫔无一不叹为观止,个个心里怕是都酸酸地想着,如若自己也能有这么一座人间稀有的水晶楼,今生还有什么所求!

可是,最欢腾热闹的地方,却不见王珠的身影。李适奔上楼去,一间一间房去寻她。末了,在最僻静的偏房里看到她,倚着窗,还是一脸的波澜不惊。

李适的心情顿时黯淡下来,想着他所做的一切,就是铁石心肠的人也该被打动了,为什么就打动不了她?

然而,这恐怕就是两个人永远无法诉清的隔膜,她不是个无情的人,如果是在宫外广阔天地之间,他即便只能在纸上画一个水晶楼给她,她也会心甘情愿地与他携手同归。而此时此刻,对着四周的耀眼炫目,想着日后人去楼空的寂寥,她便再也高兴不起来。

在她身上,李适太有挫败感了,半生的经历已让他知道,家国运势,生离死别,都是他所不能掌控的。而今,怎么连得到一个人的心也做不到?所以,他不甘心放弃最后的努力。

都说“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但在王珠看来,琴不仅是朋友,更是早已融入到了她生命之中。可是进宫时,她却有意将琴落在家中。李适不知其故,看她房中无琴,只当宫里的乐器她不能看上,私下命人快马加鞭去蜀中取琴。

时人皆知,自隋朝起,蜀地制琴名匠辈出。而其中最盛名的,是雷家所制的“雷公琴”。有传说雷家制琴技艺为神人所指点,雷家传人常于风啸雪飘时前往深山老林,听狂风震树时的声音以挑选良材。

初识王珠,是被她冠绝的琴声吸引,所以,在李适看来,只有天下无双的雷公琴,才能配得上她。

为皇宫制琴,雷家当然是拿出十二分气力。这把琴,琴面用了上好的杉木,做成落霞式,岳山、焦尾均用紫檀。琴面镶嵌着蚌徽,琴轸、雁足配的是蓝田白玉,似乎与当年唐玄宗赠与杨玉环的“冰花芙蓉玉”一模一样。

这些心思,王珠怎么能不懂,她看着琴,落下泪来。她真的不忍心再看着他绞尽脑汁,做一次次无谓的努力了。既然皇宫终究不是属于她的地方,与其最后两败俱伤,不如早日收手,各自解脱。

她平静了一下心绪,焚香净手,预备为他奏上一曲。这是进宫以来第一次弹琴,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次。

二十年前听过的《幽兰操》再听起来,已经不复当年的模样,不知是因为琴变了,还是奏琴与听琴的人变了,如果说昔日是撩拨愁绪,那如今就是催人泪下了。

也是,当初弹琴是在那雨后竹林,海阔天空的世界里,没有耀眼夺目的荣华富贵,却怡然自得,而今怎么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放她出宫的请求,是奏完曲子,她跪在他面前提出的。余音绕梁,他尚沉浸在刚刚的绝美音律中,不曾回过神来。也许,他只是佯装着逃避,让她在他的面前多待一刻,让这场跨越了数年的爱恋结束得不要太过仓皇。

不知看着她坚定决绝的脸,他是不是也心生了恨意。这恨,因爱而生,更因一直不曾得到爱而生。他如今才知道,有一种人平生的梦想只是去到那山花烂漫的地方,如果束缚了她,也就是束缚了自己。

王珠在几日之后,被遣送回家,除了李适送的那把雷公琴,她身边并无一物。传谕王家的诏书也写得很冠冕,称王珠不能安享富贵,命中注定寒乞,故未违天命强留,日后也不得嫁与官宦之家。考究前因,又斩断后患,皇室做足了面子。

就这样,王珠又被命运抛掷到了原点,然而已经是物是人非的原点。她自己都知,她再不是炙手可热的王家小姐,生命中还余下的漫长岁月,怕是只能得过且过地活着了。

所以,当已尘封在记忆深处的故人突然出现时,她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冥冥之中的上苍给予她的最大惊喜。

再见元士会时,他已经官至中书舍人。对王珠归家一事,他早有耳闻,所以此去王家,虽还是拜会王承升,但内心早在不由自主地酝酿着一场邂逅。

曾经望而却步,是因有些奉为圭臬的东西令他身不由己,而今,希望那一身重孝的素服能让她知道,他已是自由人。

在那条通往竹林深处的青石小路前,他踌躇了片刻,因为他知道王承升正在厅堂等候他,可是,他还是不由自主地朝着那琴声走了过去。

窗下听琴,有时并非是一件绝顶浪漫的事,虽然那曲撼人心魄,技艺炉火纯青,但忐忑中,哪里还能真的听进去半点,不过是假借着这个姿态,缓冲思绪,尽力使得见面后的第一句问候、第一个眼神,有惊艳的效果。

琴声入微,必有佳客,这是琴与人的默契。所以,王珠起身朝窗外看去时,才恰好对住了他的眼睛。那一眼,又让他的心绪瞬时飞乱,已想好的动听的话,嗫嚅着,半天不曾说出。

最后,他竟然躬身施礼,喊了声“娘娘”。

他千不该万不该,说这么煞风景的话。或许身为朝廷命官,已经习惯了对于皇室有关的一切俯首称臣,可是,他应该知道,这个称呼对于王珠,不是尊重,而是诋辱。

王珠心中自然不快,待要发作,突然看到他一身缟素,那嗔怪的话就没有说出口。

她只当是高堂辞世,不想元士会解释道,是拙妻亡故。夫为妻穿此重孝,甚为少见,足见从前两人感情深挚。

王珠一时没有了话说,虽然她能自元士会的眼中看出些许温柔,虽然两个人之间已经看似没有了任何的障碍,可是,她还是不敢流露出半点迎合的情绪。

她当然是怕他拒绝,怕他无动于衷,怕他只是一时心血来潮的逢场作戏。她不想承认自己是残花败柳,然而的确就是。

元士会并没有同她一样,有那么多的顾虑,他知道,那个君临天下的男人给过她能令所有人为之动容的荣华与地位,而她却弃之如敝屣。所以,他想知道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此生此世,她究竟期许什么样的生活。

于是,他摸着那把名贵无比的雷公琴问她,君王垂爱,罗绮遍体,珠玉为屋,权倾后宫,为何视而不见?

她只当他也同那些个俗人一样,迷惑不解,替她惋惜,便冷笑一声道,昔日见君为真名士,今日才知原是附庸风雅之人。那皇宫不过是一个金玉牢笼,行动禁忌无数,好端端的女儿们搔首弄姿,围着那一个男人献媚,既不能白首不离,又不能生死与共,有何值得留恋之处!

看着她面露愠色,他竟然笑了,已经得到了期待的答案,还有什么好迟疑的。于是,他抢身上前握住了她的手,来时竭力思索的千言万语终于自然而又动情地一倾而出。

她这才知,原来他是在试探她。既然事已至此,她也需试探他一次,或许不是试探,而是严峻的考验。

这其实并不是她的意思,她只是突然记起了皇帝诏书上的那句“不得嫁与官宦之家”,从前并不在意,而今却成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学而优则仕,谁都知道功名对于一个男人的重要性。焚膏继晷,十年寒窗,只为一朝朝服披身,这里面的艰辛与不易是无法同外人道的。

何况元士会博学多才,刚正自律,颇为上司重视,正是大有作为的时候。他们面前的障碍看似解除了,实际却更加艰难。王珠已经预备好了,像许多年前一样,让她的感情无疾而终。只是,她还不想立即说破,怎么也要将这种沁人心扉的甜蜜多留长一刻。

再进王家的时候,元士会直接前往上房,恭恭敬敬地献上聘礼,向王老爷与夫人请求,娶王珠为妻。旁边的王承升看着他一身布衣,大吃一惊,他知道,这是辞官归家的表示。

这段姻缘突然就这样水到渠成了,听到旁人叫她“元夫人”,她常常不能立马回过神来。可是,与曾经的王家小姐、唐宫贵妃相比,她当然更满意这个称呼。

有了新的名字,她也打算同她的过去告别了,她知道,元士会能够给她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除了父母兄长,离开长安时,王珠没有同多余的人告别。能够远离尘嚣,是此生之幸,她不希望看到别人为她伤感的样子。

他们携手去了他的故乡郑州,在那里寻得了一处虽偏僻,却山水秀美的地方。他用他的积蓄买了几间房子,几亩薄田,与她过上了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

起初,他还担心这过于简朴的生活是不是委屈了她,可看着她怡然自得,安适愉快的样子,终放下心来。

此地虽民风淳朴,却不是没有好事之人。他们看夫妇二人神气清雅,举止不俗,知道定非寻常。于是,就有人偷偷在外打听了他们的底细,方知原来一个是当朝大夫,一个曾是皇宫贵妃。原本遥不可及的两类人竟然与他们相距咫尺,可想而知当地人的兴奋。

他们的平静生活很自然地被那些一传十、十传百争相观望的人们打破,起初,还只当是一时的好奇,而后发现,他们的热情只增不减。于是,他们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再不敢随意地在院内对弈、抚琴。

只是好奇的观望也倒还好,但有些人却因此起了欲念,对王珠的美貌和传说中的家财觊觎不已。

元士会自京城带出的细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被窃掠得一干二净,想来是未寻到什么稀世珍宝,窃贼恼羞成怒,还放火烧了大半间房子。

顷刻之间,两人陷入了真正的一无所有。可是,却没有一人苦恼、抱怨。曾经抛弃荣华富贵的时候,他们已经将这些身外之物放下了。只要人在,情在,便没有可以忧愁的。

天尚未全亮,只东边泛出一点银白,隔夜的露水自花叶上滴落,都还没有晶莹的色彩。元士会与王珠就在那样的静谧当中,携手走出了村落。

以后,就再也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什么地方。有人猜测归隐山林,有人猜测游走江湖,还有人为了谄媚讨好,就迎合皇帝诏书中所言“命中寒乞”的话,称二人走投无路,流落到乞丐队中,乞讨度日。

谁都知道,这些全已不重要。他们同最爱的人一起,纵情于自然里,逍遥在天地间,用彼此最真的心,这匆匆而过的岁岁年年,和俗世早没有了任何相干。

然而许多人,却只能在这千疮百孔的浮世里,对着昙花一现的名利妥协,同错综盘桓的欲望纠葛不清。他们亲自为缚住双手的绳索打了死结,苟延残喘地活着。

也许,当绚美的容颜染上了岁月的尘埃,当祭奠的回忆沦陷在旧日的离乱里,我们会明白,那个华丽而潇洒地转身,原来是透彻生命的睿智!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