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大院覃应机竟掩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一「省委大院覃应机竟掩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一」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916更新:2022-09-11 08:33:24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广西有众多身经百战的壮族英雄,他们用青春热血把赫赫威名写在共和国的丰碑上,构筑成了今天八桂民族那不朽的脊梁。

回眸历史,他们那些感人肺腑的事迹和可歌可泣的精神,作为史料,绝不应该被历史淹没,更不应该被后人遗忘。

写了20多篇省委大院的文章,感触最深的是他。他在广西正省级干部中颇带有神秘色彩,按资历和战功,1955年可评为中将,但由于建国前就转地方工作,所以没授衔。

他一贯为人低调,由于特殊身份,他至死都不愿张扬自己。他的一些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至今仍鲜为人知。

他是李克农亲手教出来的学生、罗瑞卿亲点守卫遵义会场的保卫干部。

他是曾救过彭德怀、两次应罗瑞卿征召的国家保卫局特派员。

他是红军长征的开路尖兵、智闯娄山关和金沙江的东兰英雄。

他是周总理曾指名要他为朱总司令“保驾护航”的八路军总部侦察队长。

他是最早从事公安工作、也是情报侦察特技的专家和破案神探。

他是为广西经济建设呕心沥血、功绩累累的壮乡儿女。

这个传奇人物,含雄奇于淡远之中,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人民。他就是继韦国清以后,被壮族人民尊称为一代“壮王”的广西原政府主席覃应机。

东兰,那是一座血性的英雄城。也是一块红色热土,那里藏着一段尘封的历史,也藏着一个传奇的故事。

都说广西狼兵骁勇善战,历史上抗元、抗金都少不了广西狼兵,其实狼兵中很多都是东兰子弟,尤其是明朝时,东兰的韦虎臣家族祖孙四代率领的广西狼兵,远征抗倭,屡建奇功,令敌寇闻风丧胆。近代中法战争,刘永福带领的黑旗军,还有冯子材抬棺上阵靠狼兵奋勇杀敌取得的镇南关大捷,其中均不乏东兰子弟的身影。

东兰“红水河第一湾”

红水河,那是一条神奇的河,也是一条血性的河,有着民族厚重的文化烙印。壮美雄浑的河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红水河先民们,也铭记着一位东兰英雄魂葬红水河的归根梦。

三合镇巴纳村

覃应机就是一位伫立在共和国功德碑上的东兰英雄。

覃应机出生在号称东兰第一村的三合镇巴纳村(‬现‬为‬纳‬合‬村‬),这是东兰、巴马、凤山一带最大的一个自然村,那里藏风聚气,钟灵毓秀,到处风光旖旎,山清水秀,读书风气浓厚。

童年时的覃应机,印象最深的,一担谷子有时甚至两担才换得一斤盐巴,让从小的他就认识了世界的不公。他知道那是因为官商的层层盘剥,使家乡人民的生活十分艰难。

算起来,覃应机的兄弟姐妹多,家庭生活并不宽裕。父亲为人开朗,通情达理,赞成孩子参加革命并常将自家房屋供农会聚集用。母亲周氏是个很会打理日子的女人,哥哥覃应物读书聪明,毕业于南宁高中,思想进步,与堂哥覃应标曾随韦拔群一起闹革命,一起扛着火枪、大刀、長矛,组织农军攻打东兰县城。

巴纳村是一块革命的策源地之一,覃应机童年时,正值农民运动高涨时期。农民领袖韦拔群当年召集东兰、凤山、百色等地青年百余人到东兰武篆那烈村,在明代抗倭民族英雄韦虎臣练兵跑马道遗址处举行集会,最先提出“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帝国主义!”等革命口号。

武篆镇魁星楼;,红七军前委旧址

与巴纳村相邻的是韦拔群家乡的武篆镇东里村,那里有一个几千米宽的大水潭。是从大山溶洞暗河中流出的潭水,一共三个潭泉,其中一个叫小龙潭,此潭有穴,能撑一竹排进穴内。韦拔群从广州农运讲习所回来后,曾在此潭的穴洞内办公。覃应机的两位哥哥都是很有威望的乡村文化人,一直追随韦拔群搞农运闹革命,他们经常找韦拔群,并帮助编写和印制农讲所各种学习资料和革命传单。每次出入小龙潭,他们也常常顺便带上覃应机这位小跟屁虫。受他们的影响,覃应机对革命充满了向往。

覃应机从小就机智过人,身体一直显得较为单薄清瘦,以至于1958年毛主席在南宁会议时,曾对覃应机说:“小覃,你变胖了。”

老家的人回忆说覃应机的性格憨厚朴实,喜欢爬树下河,与小伙伴比赛跑步。手脚麻利,身体素质较好,后来多次在红七军组织的体育比赛、演讲比赛、识字比赛、目测比赛等渐露头角,并在一次目测比赛中获得红七军全军第一名。以至小小年纪在红军中就被选为从事情报侦察保卫工作。

覃应机少年时就经常为农民自卫军做一些站岗放哨、送信、通知人开会之类的事情。时间一长,在两个哥哥的身边,他学会了机警敏捷,学会了察颜观色,学会了从对方眼神中准确地分辨好坏。农会在覃应机家召集开会,韦拔群有时也参加会议,覃应机经常给韦拔群倒茶添水,然后在远处悄悄聆听。

因此,他将和蔼可亲的韦拔群叫为“叔”,韦拔群非常喜欢这个早熟懂事的小老乡,他常常指着墙上的宣传标语叫覃应机把标语内容读出来,借此考考覃应机的读书识字水平,覃应机总是把字大声念出来。为此,韦拔群经常伸出大拇指夸他:“应机真不错,小小年纪那么懂事”。

那时候,覃应机与表哥陆秀轩(后任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如兄弟般感情,他们既是亲戚又是隔壁邻居关系,陆秀轩毕业于东兰县高等小学校,在校时品学兼优,比覃应机年长15岁,

世事有时很凑巧,覃应机与陆秀轩一起参加了红军,一起在红军中从事锄奸保卫工作的干部,一起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大班子中的领导成员,覃应机任政府主席,陆秀轩任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更为奇妙的是,跨越了五十年的时空,他们两人竟又成为距离不远的隔壁邻居。

那时候,韦拔群常住在陆秀轩家。陆秀轩很早就参加农会,负责开办农民识字夜校,他和覃应机的两位哥哥一起,成为了韦拔群的得力爱将。陆秀轩算是农军中读书多会写文章的文化人。而覃应物的楷书在当地很有名。两人时常合作,由陆秀轩拟定内容,覃应物挥墨来书写会场对联或宣传标语。

覃应机的堂哥覃应标是农会的土地委员,曾任小学校长,不但书教得好,还懂点草医,在乡村很有威望。覃应机最喜欢的还是听他讲故事,有时听得如醉如痴。他是听着故事成长起来的童年。通过堂哥的口述,韦拔群的革命故事就惭惭进入他的脑海,经常让他十分好奇和兴奋。

对民族英雄的拜谒,使年幼的他对韦拔群十分敬佩,那份英雄情结开始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他暗暗发誓:一定给壮家人争光,长大了也要成为韦拔群那样的英雄。

还没枪高的覃应机,一直吵嚷着要参加农军,由于年龄实在太小,只好参加了劳动童子团,和覃士冕(55年被评为少将)一起,边学习边开展革命活动。随后不久,终于如愿参加了农军,并作为三石区劳动童子团团长,被保送进入韦拔群在“东兰高等小学堂”开办的“青年训练班”学习,当年覃应机的偶像韦拔群就在这所小学办公,还曾给“青年训练班”上过课,覃应机怀着崇敬的心情有幸多次参加了聆听。

东兰高等小学堂,现在叫东兰劳动小学。(现为全国百所名校之一)当年韦拔群、韦国清、覃应机、覃健、覃士冕等我党我军高级将领和高级干部都曾在此就读过。

覃应机带着劳动童子团,经常为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和凤山的农民自卫军送情报,韦拔群在台上演讲,覃应机就带着童子团帮着搬桌椅刷标语散传单,还跟着陆秀轩学唱那首《工农兵前进歌》。

覃应机在高等小学堂认识了韦拔群的胞弟韦菁(东兰著名革命老人黄美伦的丈夫,后被捕英勇牺牲),韦菁是韦拔群一手调教带出来的,很会做群众工作。他给覃应机讲了很多革命道理并介绍他加入了共青团。还手把手的言传身教,教会他怎么做人怎么做事。不久,14岁的覃应机不顾父母的反对参加了红军,随后参加了百色起义。

从此,覃应机开启了传奇的军旅生涯。

尽管几十年过去了,历史的烟云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哪怕是当了自治区政府主席后,覃应机仍常常牵挂着东兰,他忘不了儿时那些深刻的岁月记忆,对韦拔群的英雄形象仍时时眷念深深。

他时不时还低低哼唱当年劳动童子团的《少年先锋队队歌》,还唱纪念韦拔群的《西山歌谣》:“要想过河搭桥过河,要想革命找拔哥。莫看官府千万兵,个个害怕韦拔群。一想红军心就定,一想拔哥眼就明。拔哥领头唱首‘欢’,余音绕梁九百年”。

有时候,他一边唱着歌,一边勾起对韦拔群的无限仰慕,勾起对韦拔群的怀念和追忆,想到深处,竟情不自禁,鼻渐渐酸涩,泪渐渐涌出。

我去过东兰,我觉得今天的广西也有井冈山,广西的井冈山在哪里?就在东兰县的西山(今属巴马)。

迷宫似的西山,山上苍松虬枝、树下松针没脚,到处是藤萝蔓延,野草疯长。山高林密洞多,易守难攻的特性,很适合红军左右腾挪。因此,那里留下了45处红七军和韦拔群的革命遗迹遗址,被人称为“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西山一带几乎每一座山都留下一个可歌可泣的传奇,每一个洞都藏着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查史料得知,红七军的兵员三分之二来自东兰和凤山的两县人,红七军4千多人中东兰籍的就有2800人,后来人数又不断增加。

当年,闹革命是极其险恶的,白崇禧派重兵开展网格化地毯式的搜寻,见路就堵,见山就占,见人就抓,用屠刀在东兰展开了最血腥的疯狂围剿,白色恐怖的大屠杀空前的惨烈。

东兰的天很红,地也很红,天地好像都在流血,都在颤栗地抖动,血染东兰啊!别说是红军或者红军家属,稍有点嫌疑的,一家老小都会被杀害,很多人因此都绝门绝户了。

什么叫血流成河,到处是尸横遍野,血腥气浓烈蒸腾,剧烈的血红一下把东兰九曲湾的红水河染红了。

百色起义时东兰有9000多人参加革命,结果有6000多人被杀,还有更多同情革命的人被抓被杀,最后东兰由19万人减少到9万多。

当地干部曾向人说起:五十年代覃应机曾回东兰,他们陪同覃应机一起到城西更闹坡祭拜了“韦拔群烈士之墓”。覃应机知道韦拔群是被叛徒杀害的,凶手韦昂(原名叫韦日印,领赏后怕被人识破,遂改名韦昂)是韦拔群的贴身警卫员,也是韦拔群最为信任的侄子。在革命最为艰险的紧要关头,亲侄子为了自己的苟安和私利,竟灭绝人伦,在西山香刷洞把自己的亲叔残忍杀害,并将头颅割下拿到当地的反动政府领赏去了。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铁骨铮铮的韦拔群,竟“热烈而生,热烈而死”,以凛然的方式让铮铮誓言响彻长空。

那天,覃应机被浓重的悲愤和悲痛所浸透,只见他在低头默哀。也许,他触景生情,心中感慨万端:历史竟是这样的不近情理,这样的惊悸,这样的残酷,这样的鲜血淋淋。

只见他动情地含泪祭拜,手中的鲜花虔诚地敬献在墓碑前,他向着烈士墓深深地鞠了三个躬,面对韦拔群身首没有得到合葬的坟墓,一股悲愤的郁气瞬间冲塞他的胸口,只见他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地哭喊着:“叔啊,叔!我是应机啊,我看您来了!”

后来,覃应机还到距东兰县城36公里处,专程去看望了韦拔群的家乡武篆镇东里村东里屯。旧地重游,他参观了曾二次被国民党当局烧毁后重建的韦拔群故居,韦拔群一家20个人先后有17个亲属都英勇献身了。

特牙庙

在韦拔群故居所在地特牙山上,覃应机在当地干部的指引下,到山腰的两棵大榕树下,找到了一座小庙,自己心中十分敬仰爱戴的“拔叔”,原先就埋葬在这里。那是东里屯的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将韦拔群的尸体背回来葬在这里。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乡亲们在埋葬韦拔群的坟堆上盖起了这座小庙,起名叫特牙庙,又叫红神庙。

在特牙庙前,激情难抑的他含泪祭拜,他静静地默视伫立,思绪如泉涌般不可遏止。

也许,他想起了当年那一群热血青年轰轰烈烈的参军场面,是那青春的军号声声,擎起了红七军那面血染的红旗;

也许,他想起了当年红七军北上时,成群结队的东兰战士,哭喊着与拔哥相拥告别时那悲壮的感人情景;

也许,他想起已经牺牲了的韦菁哥哥,他想象着菁哥闭上眼睛时刹那的憧憬;

也许,他想起自己能活着回来,而同村参加红军的却有70多名战友最后牺牲了;

也许,他还想起自己曾在东兰小学堂受到韦拔群的亲自教诲:那熟悉的身影,那亲切的笑容,那座没有头颅的坟墓。。。。。。

过去一幕幕的难忘镜头仿佛就在眼前啊,覃应机再也压制不住心中的悲伤,泪如决堤般破堤而出。

四周有高高的木棉树,枝干高大挺拔,犹如烈士的风骨。那血红的木棉花临风怒放,像一只只火红的号角仰天而鸣,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英勇悲壮的日子。

透过历史的窗棂,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覃应机当年内心极度的哀痛。他心中最敬爱的“拔叔”,为了革命,竟连头颅都奉献给了共和国的今天,还有他牺牲了的满门英豪,他的父母,他的三个儿子共十七位亲人。

韦拔群家人的墓群

面对特牙山,我们应该肃然起敬。就算岁月已流逝90个春夏秋冬,今天,你如果有机会去东兰,面对着韦拔群17位家人的墓群,你也会感受到先烈们那曾经啼血的呐喊,你也会肃然起敬地去仰望他们,你的心灵也一定会受到震撼,精神一定会得到洗礼,心中也会瞬间平静如一泓清泉,让你慢慢去思绪沉默,去品味岁月静好。

峥嵘是本色,不悔是初心。多少赤子都是奔着为人民谋幸福这个目标去拼命的,他们为了信仰,为了我们党的事业,为了我们今天的共和国付出了生命的沉重代价。

正是他们,造就了我们今天民族凝聚的根,飘扬的旗、催征的歌,钢铸的魂!

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5月发行的《硝烟岁月》

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8月发行的《忠心耿耿为人民--纪念覃应机同志》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