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却给不了你想要的「无声告白错失爱我希望的你不能给你喜欢的却不是我想要的」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168更新:2022-09-13 14:16:59

子女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的一场修行过程。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才能让孩子感觉到家庭的温馨,对于孩子能否健康茁壮成长至关重要。

看完《无声告白》,故事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16岁少女莉迪亚,因为不堪父母的双重压力,最终走向死亡,父母把自认为全部的爱都给了她,包括优渥的物质生活、良好的学校教育,唯独没有给予她想要的亲情陪伴与认同理解。

《无声告白》从少女莉迪亚的死亡展开,伴随着小姑娘的失踪,全家人找人,拉开了故事的序幕。

十六岁少女莉迪亚乖巧可爱,长着和妈妈一样漂亮的蓝眼睛,她身上既有父亲的特质,也有妈妈的特质,她是父母最爱的孩子。

妈妈梦想成为一名医生,因和爸爸早恋,上学时怀孕而中断了医生梦。成为家庭主妇的她,把自己全部希望,都寄托到女儿莉迪亚身上,每天盯着女儿做功课、检查作业,逼女儿看一堆科学著作,从不体谅女儿内心的想法,她剥夺了女儿的选择权。

亚裔身份的爸爸詹姆斯,从小到大受到种族歧视,没朋友,他毕业于名牌大学,循规蹈矩教书,依然无法融入美国社会。所以爸爸渴望女儿融入社会圈子,不会像自己童年那般孤独。

5岁时妈妈因过得不快乐离家出走,那天起莉迪亚的安全感遭到严重破坏。从此她许愿只要妈妈能回来,让她做什么都成。妈妈回来了,她对妈妈希望的一切都言听计从。

依妈妈的希望她学不喜欢的学科,看医学解剖书,努力学习理科学科,收下妈妈买的希望她读的一本本科学书,尽管她一点也不感兴趣。每天如履薄冰,缺乏安全感,结交不到朋友,活在害怕失去的阴影里。

母亲渴望成为独立优秀的女医生,父亲渴望融入社会成为受欢迎的人,父母无力实现的梦,都强加到莉迪亚一人身上,父母的每一个期望都不是她想要的,她却默默接受了,只为讨好他们。

莉迪亚撒谎对应对母亲的询问,她将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了。她虚构自己朋友很多,父亲观察她时,装作在跟朋友电话里聊天。

家中,哥哥是唯一理解并爱自己的人,为了不让哥哥离开自己,莉迪亚甚至把哥哥考上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偷偷藏起来。最终,不受父母待见,渴望得到爱的哥哥,拼命考上大学摆脱了让人窒息的家,哥哥去上大学,她没有了依靠。

她一面装作听话的样子,一面背着父母跟邻居男孩杰克约会,可惜杰克喜欢的不是她。但是杰克的一句话点醒了她:“至少我知道我是谁,我想要什么。你呢,李小姐?你想要什么?”

这句话让莉迪亚萌觉醒,在夜半人们都熟睡后,她偷偷离家,到湖边乘小船来到湖心下了水,她觉得错误从这里开始,就从这里结束,死才能获得新生。

被父母的期望压得喘不过来气,得不到父母理解和心灵关怀的孩子,她要释放,她要开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她觉得勇敢跨越这一步就能成功,却意外身亡。

孩子小的时候不懂反抗,父母的意思照单全收,到了青春期,孩子自主意识觉醒,想要拥有属于自己梦想和自由,这个时候倘若父母以爱的名义,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剥夺孩子的选择权,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孩子的心灵会因得不到解放而生病,更为极端有的孩子因此走向死亡。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未来有个美好前程,这本来无可厚非。倘若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夙愿,而不顾孩子的感受,采取极端的方式,去逼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无声告白》里的故事人物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方面莉迪亚努力迎合父母的付出,一方面内心矛盾交织,她感觉不到的希望,有的只是内心无声的抗拒。为了活成父母心中的样子,莉迪亚假装学习优异,广泛交友。

莉迪亚死了,她错失了少女的梦想,错失了应该享有的倾听和陪伴,错失了可以弥补的机会。最可悲的是,这些所有的错过在今天依然会发生在无数人身上。

去年的8月凌晨1时许,杭州萧山110指挥中心接到一个女人的求助电话,求助中说:“这么晚了,孩子爸爸还不让孩子睡觉,我实在没辙,才打电话求助你们!”

电话里提到的爸爸,毕业于浙江大学,曾经是一名成绩非常优秀的学霸,他非常希望10岁的女儿也能像他一样,成为学霸。于是给女儿布置一项作业,每天写四篇有质量的作文。

10岁的小孩面对这样的作业量倍感吃力,经常写作文到凌晨一两点,若完不成,爸爸就不让女儿睡觉,有时甚至还为此打骂孩子。妈妈心疼女儿,不认同爸爸这样对孩子,夫妻二人为此经常吵架,甚至还动了手。

幸亏妈妈找来民警,救孩子于水火之中,不然长此以往,变态爸爸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不仅有肉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心理上的,伤害该有多严重。

望子成龙心切的父亲,在民警教育下,明白了孩子的成长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要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进行针对性教学。否则对孩子超出能力范围的愿望,不切实际的要求,导致的结果只能是拔苗助长、得不偿失。

蒋方舟说:孩子在年幼时候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一种向大人们的献媚。

很多时候,小孩子最初是没有什么所谓的大梦想的,听大人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大人眼中小孩子的优秀,只不过是孩子为获取认可的一种随声附和。

孩子懂事起,敏感而多疑,他们能清楚地感知父母想要的东西,于是开始讨好父母,按父母的意愿行事,但是这种讨好也是有条件的,他们做的事迫切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同,而不是一味地盲从。

想要孩子继续听话,作为家长首先要认同孩子的所作所为,哪怕一句表扬的话,一个亲吻,一个大大的拥抱,一次大餐,都能让孩子兴奋不已,这也是孩子想要继续努力的动力。

孩子也会有迷茫、纠结、委屈和愤怒和不安,因此还要对孩子的行为给予适当的引导。

儿童绘本《戴眼镜的露娜》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露娜由于视力原因戴上了眼镜,戴眼镜本来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可她却非常抵触。

眼镜架鼻子上,会在脸上留下浅浅的凹痕,而且妈妈和妹妹都不戴眼镜,这让她感到自己戴个眼镜比较扎眼,觉得“这不公平!”

于是她留了长长的刘海遮住眼镜,竖起大衣领子试图挡住眼镜,在走路的时候低下头,但貌似这些都不管用,为此她痛苦无比。

爸爸看出了女儿的焦虑,女儿试图摘掉眼镜却看不清东西,导致做事错误百出,戴上眼镜,一切物品清晰可见,做事明明白白。见女儿认识到了戴眼镜的重要作用,爸爸顺势开导女儿说:“除了戴眼镜,你身上还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呢。”

露娜不解问爸爸:“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爸爸笑着说:“比如你的个人魅力。”

爸爸的话点醒了露娜,她终于想通:自己在乎的不是戴不戴眼镜,而是父母爱不爱自己,自己是不是父母心中独一无二的露娜。从此,无论戴不戴眼镜,露娜的世界都无比美丽。

孩子的行为被父母认同,她心中有了安全存在感,这些是他想要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所在。

决定一个人情商高低的主要指标之一,是自我价值认同感,从小培养好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对培养孩子的学习欲望,提高情绪自控力,远离不良倾向,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孩子建立充分的自我价值认同感和安全感,离不开以下几点:

1. 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陪伴。

父母给孩子爱与陪伴越多, 孩子体验到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就越多。需要强调的是,孩子的三个特殊时期,特别需要妈妈高质量的陪伴。

三岁前,是培养婴儿安全感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家长如果给予孩子的爱和陪伴不够多、不够好,孩子缺爱,很容易表现为自卑自闭的性格。因此父母特别是妈妈切记,一定要好好陪在孩子身边。即便不在跟前,也要经常打电话,让孩子听到你的声音。

这段时期,孩子如果能够获得妈妈持续足够的抚爱、亲近和安慰,让孩子感到舒适和满足感,孩子便会产生安全感,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信任感。

受挫折时,孩子受到欺负或做事遇到困难时,不要指责孩子,可以过去抱抱给他安慰,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耐心沟通,指出孩子的对与错。

生病时,人在生病时,最需要的是陪伴,特别是孩子,病了更需要大人的陪护与悉心照料。孩子身心得到关爱,他会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2.要相信孩子有无限潜能。

孩子成长需要驱动力,父母的认可,是任何他人的赞美都替代不了的原动力。成功学大师拿破仑曾不止一次地说,是继母的信任成就了他。

拿破仑小时候母亲死的早,成了所有人眼中(包括父亲和兄弟眼中)没人管的坏孩子,牛丢了,树被砍了等等一些坏事,别人都会说是他干的,拿破仑对此很无奈,时间久了也就无所谓了。

后来父亲再婚,继母走入家门和每个人打招呼,走到拿破仑眼前时,他冷眼相对,没有表现出丝毫欢迎的意思。父亲介绍拿破仑说:“这就是拿破仑,全家最坏的孩子!”

继母眼里闪着泪光,双手热情搭在拿破仑肩上,微笑道:“这是最坏的孩子吗?完全不是,他是全家最聪明的孩子,我们要把他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在继母的鼓励和帮助下,拿破仑的人生从此开了挂,开启写作生涯,成为许多百万富翁的创造者。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的成长经历,验证了亲人相信和赞美的力量。继母相信劣迹斑斑的孩子会变好,结果出现奇迹,问题孩子成为了引领千万人走向富裕之路的成功导师。

信与不信是一种潜意识,这种潜意识的能量巨大。你怀疑孩子不能成才,孩子就成不了才,你信任孩子有潜力,孩子将来便会大有作为。

3.认真经营夫妻关系,给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吵架,多会伤及孩子,《无声告白》中的莉迪亚,每次看到爸妈吵架,就会觉得是不是因为自己做了错事,于是小心翼翼讨好父母,长此以往,极度缺乏安全感,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

对一个家庭来说,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更为重要。家庭和谐,孩子才能身心放松,健康成长。

4.对孩子低要求不苛求

很多时候,家长教育孩子急功近利,为了孩子早日成才,通常是“高标准,严要求”,生怕要求放松了,孩子下滑得快。殊不知严苛教育的背后,给孩子带来的是巨大的精神压力,进而会产生逆反心理。

《超级演说家》中,马丁的演讲——父与子的战争:期末考试,马丁考了全年级第二,父亲知道分数后,问第一名是谁?第二年,马丁考了全年级第一,爸爸指着卷中的错题说,这道题我给你讲过,你怎么又错了。接着爸爸开始对马丁谆谆教导:人最大的愚蠢之处就在于,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本来马丁想要的是父亲的鼓励,结果得到的却是严厉的苛责和更高的要求。中国式父亲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打骂,在于对孩子深深的不认同,从小带给孩子深深的挫败感,转化为深深的逆反,反倒不利于孩子成才。

相反,家长对孩子采用“登门槛效应”,先提一个较低的要求,孩子很容易完成任务,积极性很容易被唤起,也就更容易接受后续较难的挑战了。

我们无论对孩子做出多大努力,付出多少辛苦,都要在尊重和认同的基础上进行,想要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先要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摒弃急功近利,循序渐进,才能走入孩子内心,挖掘你想要的闪光点。

有位女作家曾说:父母和事物一样,都有“有效期“,孩子是上天赐予父母最珍贵的礼物,一旦你不珍惜,错过了这个有效期,老天爷就会把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家庭不是法庭,多讲情,少讲理。

试着做一个有爱心、有远见的父母,保持一颗宽容的心,试着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多了解孩子的心理诉求, 抓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时间环节,用更温暖、更有效的方式去沟通,陪孩子一起长大。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