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个寡妇 葡萄「了不起的王葡萄第九个寡妇观后感」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529更新:2022-11-15 21:13:14

看过严歌苓小说《第九个寡妇》,再去看翻拍的电视剧,多半会大失所望。差别实在太大了,我甚至没法承认这还是严歌苓的作品。我不敢说剧拍得不好,但改了以后,根本就不再有严歌苓的风格了。

那么你一定会问严歌苓的风格是什么?写作风格就不去说了,我也不是行内人。但严歌苓说过,她在没想清楚故事下面的故事时,是不会动笔的。对,故事下面有故事,有逻辑才像严歌苓的作品。

  严歌苓在这部小说中塑造的人物王葡萄,是一个非常非常有个性的农村寡妇。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坚韧和独立,坚韧有两层意义,一种是西方人对乡土中国的普遍看法,他们认为从旧金山的华工那里得到了证实。中国人生命力太顽强,环境多么艰苦都不是问题。似乎也包含一种歧视,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华工不参加罢工,忍受更低的薪资,所以,得罪了白种人劳工。历史上歧视华人的法案就是那么引发的。

葡萄的坚韧不止如此,她的忍不是忍气吞声,而是在不可抗力下依旧保持乐观,耐受力由此有了坚实基础。

  独立是葡萄更为突出的特征,因为东方人和西方人比,更依赖集体,更从众一些。原因也许是,乡土中国是由一个由血缘延展出的熟人社会,人言的压力超乎寻常的严厉,对女性的枷锁也非常沉重。

葡萄是爱孙少勇的,当孙少勇为了个人前途,带人来挖父亲藏的银元。葡萄以为可以破财免灾,对二哥做了让步,可孙少勇并未止步于此,竟然“大义灭亲”至亲生父亲于死地。葡萄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坚决与他决裂了。甚至在怀上了他的孩子后,也决不妥协。

运动面前,盲从是大多数人自保的政治态度。土改、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四清、文革…,解放后的前三十年,也包括此前的战乱时期,一个运动接一个运动,无休无止。那么什么是运动呢?运动都是群体性的活动,声势浩大,那么多齐刷刷的拳头举起来,如果你没举,也没跟着喊打到…,那下一个就是你了。

葡萄就是因为不从众,才戴上了没有“觉悟”的帽子。还好在定成分时,因她是地主家的童养媳,被定为贫苦的最底层。

另一方面,大家也习惯了她“生胚子子”的性格。只能说她“觉悟低”,也拿她这种身份没什么办法。大家那时所谓的觉悟其实多数是自保的一种从众,砸锅炼钢今天被当做笑话。可那时就是“觉悟”,一种自保的“理性愚昧”。

  在荷枪实弹的十四军面前,葡萄敢于手持大棒去拦截。她有她自己的理,她对多数人是友善的,可一旦进入她认定的疆界,就不那么好说话了。葡萄简单实在,她看不懂今天斗这个,明天斗那个。可谁也挡不住她“活人”,这也许就是葡萄最朴实的人权意识吧!

  故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的某一天,在一个叫史屯的地方,在鬼子的刺刀的威逼下,八位妇女为救“老八”认领了他们,自己的丈夫却被抓走了,此后她们成为了“英雄寡妇”。王葡萄是“英雄寡妇”之外的第九个寡妇,她那次认领了自己的丈夫,可丈夫还是死了,那一年,王葡萄才14岁,被认为是尚未觉悟的孩子。

那时在革命队伍中只有“进步”才有出路,孙少勇受困于父亲的成分,不知如何是好。

一次关押他父亲的监狱闹事,他竟要求尽早枪决自己的父亲。严歌苓目睹过运动中的这种大义灭亲,人性在此处显出了“血淋淋的残忍”。这是小说的版本,电视剧为了让土改的叙事更加政治正确,加入了一段孙怀清搭救“日籍老八”的段子,法场枪决就转到了国军手里。

(我们转回原著版本)只有王葡萄还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营救,可她能找的最大干部也就是孙少勇了。

一切都无济于事,孙怀清还是被枪毙了。孙少勇那时只想甩掉父亲这个政治包袱。

这类事严歌苓成年前看过很多,运动中,揭发他人被认为是了不起的进步,因而不管是政治投机还是自保,集体焦虑中,必然有些人躺枪。

幸运的是, 执行枪决时,孙怀清并没有死。王葡萄将孙怀清背回了家,藏在红薯窖里,这一藏就是二十多年。

  葡萄为了让孙怀清活下去。她不仅要“大变活人”。还必须与或敌或友的掌权人周旋,葡萄先后与多个男人有过情感经历。她被男人们看作是“尤物”。而他们并未真正读懂这个“混不吝”的“生胚子”。

葡萄简单朴实,但她识得好坏人。四清干部朴同志住进了她家,是个作家,葡萄从他的自传体小说中,就读懂了他的人品和性格。她的善良最终也感化了二哥孙少勇,父子重归于好,孙少勇也最终娶了葡萄。

严歌苓把葡萄性格的塑造放到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中,一个运动接一个运动,一幕幕悲剧后不断显露出,一面是急于摆脱愚昧的拔苗助长,一面是豪情之后饥荒和各种适得其反的教训。而葡萄却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用最朴实的方式“好好活着”,也尽一己之力向周围播散她心中的善良种子。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