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结尾写什么(电影影的结局解析)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123更新:2022-08-12 00:50:17

张艺谋的新片《影》,在第55届金马奖上以12项提名领跑,影片票房表现虽然不及预期,在观众和评论界还是引起热议。“有戏”栏目已刊发多篇评论文章及专访文章,从影片的叙事主题(《:张艺谋仍未想过挣脱锁链》)、影片的美学创意(《:张艺谋的留白与空缺》、《张艺谋:这次编排的是水墨艺术体操》)、演员的表演心得(《专访|郑恺:和好导演合作会给演员上发条》、《专访|孙俪:在快节奏中,拍这样的电影很奢侈的》)等多角度,为读者欣赏与理解影片提供多样化的视角分析。

电影《影》剧照

笔者不揣冒昧,略开脑洞,就影片的结局,做多种可能性之展开讨论,以增添读者观影后的乐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影》基于朱苏进的《三国·荆州》改编而来,电影剧本与原著小说已经大相径庭。因此下文中关于结局多种写法的讨论,均基于影片《影》的叙事架构,而与原著小说无关。

读者应意识到,电影用大量篇幅展现男女双人舞蹈、伞刀对打的武术、“古法”“氧气瓶”的“奇技淫巧”,是出于满足张艺谋本人对于视觉效果的创新追求、迎合观众对古装大片“奇观”营造的消费需求以及向投资方交差,借助明星的商业号召力减轻“回本”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就叙事主题而言,境州主将杨苍(胡军饰演)、杨平(吴磊饰演)父子以及沛国长公主青萍(关晓彤饰演),都属于可以抽换和调整的角色。因此,如果电影试图改写结局,可能需要相应地对配角的身份设定予以调整。

我们先来看电影所采用的结局写法。

第一种结局(《影》所采用的结局):沛良死,“真”子虞死,“假”子虞活,小艾活

这一结局无疑是最商业化的写法,也是技术处理上最没有难度、最成熟的写法。对于阅片经验不甚丰富的观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已经是足够戏剧性的情节,再增加“树下之弹弓”,就是可以大出意料的“反转”。而这样的情节操作,在镜头语言的组织上,也有大量成例可循。

从对影片主创人员的采访可知,影片原打算对结局采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最后因难度过大而放弃。而从目前呈现的效果来看,尽管场景调度局促保守,好在戏剧性够强,有力“拖拽”观众陷入影片设定的情节里,进而达到遮掩叙事漏洞的目的。

电影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首先是让沛良(郑恺饰演)“老虎发威”,杀掉鲁严(王景春饰演)。这是剧情在“螳螂捕蝉”。

观众应该对电影的开场戏印象深刻。沛良与“假”子虞(邓超饰演)、都督夫人小艾(孙俪饰演)剑拔弩张,向彼此宣示权力。这一场戏相当重要,因为展现出权力争夺双方的势均力敌。子虞位高权重,有“功高震主”的可能性,但还做不到“挟天子以令诸侯”。子虞可以将不满写在脸上,也可以拂袖而去,甚至借影响力让部属(王千源饰演的田战)抗旨离席,但毕竟子虞不是摄政王,也没有公然造反的实力和底气。相应的,沛良虽然是少主,亦没有宗室、太后家族、妻族的势力撑腰(电影里沛良没有嫡系或旁系的皇族兄弟、没有可以“垂帘”的太后、也没有成亲),但沛良掌权的正当性显然毋庸置疑,并且有忠心耿耿的刺客团队作为武力后盾,因此沛良绝不是唯唯诺诺的汉献帝,而大可以暗中布局,伺机“锄奸”。

电影《影》剧照

电影里,沛良突然发难,杀掉鲁严,既是因为痛惜青萍之死,也是在子虞气焰之下蛰伏太久,终于可以扬眉吐气,难免得意忘形。否则以沛良长期养成的谨慎习惯,不会不先验明刺客正身,再验明子虞首级。影片里,刺客捧匣上殿,全副武装,更以面具遮脸,沛良除非是在狂喜之下失却戒备之心,不可能让刺客如此靠近,即使是自己心腹——想想《英雄》里的无名接近秦王有多难!

电影在演员的站位上,让刺客(“真”子虞)始终立于沛良身后。镜头先从沛良视角,目视匣子的上盖缓缓移开;然后在匣子开启瞬间,切换镜头,让子虞从沛良身后拔剑,穿胸直刺沛良。这是标准的“黄雀在后”式镜头调度。再配上全程的小艾式惊恐脸,起到惊吓观众的意图。

电影如果到此打住,便成为阴谋家的胜利。“假”子虞的下场自不待言,小艾的下场想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因此电影势必要安排真假子虞的生死决斗。“假”子虞杀死“真”子虞,才能既保全自己、又保全小艾。“真”子虞已死,“假”子虞便可以一劳永逸地用子虞的身份生活下去,至于唯一知道真相的小艾与田战两人,小艾自然不会吐露真相,田战即使揭露“假”子虞,也仅是孤证,算不得数。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也完成迟来的“正义”——最卑微的小人物一跃而成最后的赢家。这是剧情上的“树下之弹弓”。

在这一版本的结局下,所有人物的命运大起大落,并且符合观众最朴素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观念。这一版本的结局也有最多的转折,因此最能满足观众对故事传奇性的嗜好。但因为太过传奇,所以依赖于极强的假设和巧合——沛良只需要对刺客先下达“摘下你的面具”的命令,剧情就写不下去了。所以电影只能用疾风骤雨的反转接着反转,让观众的大脑跟不上眼睛。这是类似的剧本写法无法避免的问题。

第二种结局:沛良活,“真”子虞死,“假”子虞活,小艾活

如前所述,在第一种结局里,沛良如能保持一贯的警惕,则“真”子虞无法趁沛良不备而行刺成功,难免一死(假设不考虑电影里对“真”子虞强悍武术造诣的设定)。注意这一情节设定的合理性,来自于前面讨论过的,沛良与子虞在君臣权力强弱关系上的势均力敌。

历史上,君主除掉权臣的成功例子不算多。最出名的正面案例当然是康熙除掉鳌拜,负面案例则是刘邦除掉韩信。不那么出名的,比如北周时期的宇文邕除掉宇文护,又比如唐宣宗李忱(李怡)终结“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TVB电视剧《宫心计》里,这段史实被改编成李怡和宦官马元贽之间的权力斗争)。

电影《影》剧照

“真”子虞若身死,“假”子虞和小艾便易于操纵。和平一些的做法,是“杯酒释兵权”,子虞称病,偕小艾半退隐。残酷一些的做法,是渐渐罗织“莫须有”罪名,待战功被群臣淡忘,言官的弹劾奏折一封接一封,自有逼迫“假”子虞走上毒酒白绫匕首“三选一”道路的法子。这样的结局当然下场黯淡,但在影片里的权力架构下,相当有可能。在2012年的电影《铜雀台》里,苏有朋饰演的汉献帝,试图通过挑拨曹丕(邱心志饰演)和曹操(周润发饰演)之间的关系,收渔人之利,难度比沛良高出若干个数量级,而也险些成功。在2010年的电影《赵氏孤儿》里,屠岸贾更是借晋灵公之手,成功除掉赵盾家族。第一种结局里,沛良的不走运,大概真的就只是不走运而已。

电影《铜雀台》海报(左)、《赵氏孤儿》海报(右)

第三种结局:沛良死,“真”子虞活,“假”子虞死,小艾活

这一结局只需要在第一种结局的基础上,调转真假子虞生死决斗的结局即可。从剧情的前期铺垫来看,“假”子虞的武术功底显然不及“真”子虞深厚,所恃者唯身体康健强壮而已,这一优势因为“假”子虞在攻境州时身受重伤而抵消。“假”子虞对“真”子虞一直心存畏惧,即使有为母亲报仇和保护小艾的双重激励,肾上腺素再飙升,也超越不了身体的生理机能以及长期久居人下所形成的卑微心理的自然反应。因此,“真”子虞杀死“假”子虞,同样是极有可能的结果。对“真”子虞接下来的挑战,将是如何重新从幕后走上台前。

子虞和小艾的夫妻关系,因“假”子虞的介入而陷入僵局。小艾即使未必认同子虞培养替身的做法,至少一直顺从子虞的安排。小艾与“假”子虞的一夜欢娱,将是永远扎在“真”子虞心头的刺。观众如果在看剧情进入尾声的电视剧《如懿传》,可以从电视剧里乾隆面对如懿和侍卫之间“暧昧”关系的恼羞成怒,推知“真”子虞与小艾的难堪处境。子虞得到王权,代价则是夫妻离心。小艾再无可能尊敬子虞,而仅剩畏惧。子虞甚至不如《无极》里的大将军光明(真田广之饰演)。光明冒领昆仑奴(张东健饰演)的功勋,最终磊落死去,至少赢得倾城(张柏芝饰演)的尊敬。子虞则成为孤家寡人。这样的结局,走向从权谋剧变成婚恋剧,带讽刺意味,但极容易拖泥带水,变成啰啰嗦嗦的斗嘴。

第四种结局:沛良死,“真”子虞死,“假”子虞死,小艾活

这一结局安排,如果还顾及剧情的后续跟进,势必要对人物关系做重新设定。一种可能的设定方法,是将小艾与青萍“合二为一”。

在沛良、真假子虞都身死的前提下,小艾对庙堂上的杀戮,可以给出非常合乎情理的解释。接下来的问题是,小艾将去向哪里。如果小艾不满足于从此成为孀居的诰命夫人,有染指王权的野心呢?难度当然是有的,但并非完全无法克服。

历史上,武则天能称帝,既得益于二圣临朝时期积累的充足政治资本,也在于嫡长子继承制下,李唐王朝的合法继承者只能是李显、李旦及二人的直系子嗣——都是武则天的后代。“大女主”如想权倾朝野,除非是太后或者太皇太后。小艾不过是都督夫人,尽管能文能武,又颇得朝臣尊敬,在主公、都督都已身死的前提下,权力还是会转移到田战而非小艾身上。小艾要想越过田战,必须具有王家血脉,或者是王家媳妇。

沛良在朝堂上并无真正的亲信势力(鲁严是境州卧底),因此一力抬举长公主地位。长公主在屏风后面“临朝”,是《鹿鼎记》里面的建宁公主也享受不了的待遇,也超过了唐中宗爱女安乐公主,权势只有太平公主可以比拟。太平公主有称帝野心,沛良如果身死,青萍也有称王的合法性。

电影《影》剧照

小艾如果与青萍是同一人,剧情更易解释——沛良笼络子虞,不惜以亲妹下嫁;子虞得娶王妹,权臣又成了王亲。是彼此猜忌又皆大欢喜的政治联姻。电影里的小艾,太过被动。否则,小艾知道“真”子虞已洞悉自己和“假”子虞有染,为求自保,也应除“真”子虞而后快。小艾如果又是长公主,除掉子虞更加师出有名,“清君侧”。

小艾当然也可以不是青萍,那么小艾可以是另一个婉后(《夜宴》中章子怡的角色)。婉后是先帝的继后,先帝驾崩后嫁给先帝的亲弟、继任的厉帝(葛优饰演)。婉后又是先帝太子无鸾(吴彦祖饰演)的情人。在无鸾、厉帝身死之后,婉后拥有了继位的资格。当然《夜宴》是架空虚构,但《影》同为架空虚构,因此如果小艾是沛良的王后,当然可以效仿婉后。作为过渡,也可以先假扮有孕,再抱养婴儿,“垂帘听政”;如果小艾仍是都督夫人,那么少不得借由“假”子虞。“假”子虞登基后不久如“病逝”,小艾也仍有掌权可能。这样的结局,更像是网络“爽文”,戏说成分也更大。如果安排小艾因为对“假”子虞的生情和对“真”子虞的心寒,而在“真”子虞杀死“假”子虞之后,除掉“真”子虞,那就变成了钮祜禄·甄嬛。

番外结局:沛良死,“真”子虞死,“假”子虞死,小艾死,田战活

这样“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大概所有观众都不能接受——除了田战。当然也不是不可能,通过收拾残局、“熬死”竞争对手,而成为人生赢家的,历史上最典型当如司马懿,又比如南宋高宗赵构。电影里的诸侯国,显然并不重视法统,而看重军功。在主要人物相继去世,群龙无首的情况下,立下赫赫战功的田战,成为新的主公也顺理成章。这样的结局安排,太煞风景,也把田战变成了《剑雨》里转轮王一样的腹黑反派(田战在部分场景的造型,像极了转轮王,相信是巧合)。

电影《影》剧照

好了,总结一下。尽管笔者基于《影》中的剧情设定,推演出电影结局的多种走向。然而,正如上面的分析所表明,《影》所选择的结局写法,是最能够制造跌宕起伏效果,也最能够顺应观众欣赏心理的写法。这一写法,尽管很“套路”,但的确很对大众观众的胃口。只是对于有心突破自己过去的创作成就,尝试一条新的道路的张艺谋导演,《影》这样看上去艺术性十足、实则仍然是商业化叙事策略的剧本,噱头大于实质,或许对导演、对演员,都有些浪费时间和精力。

对于《影》这部电影的结局,你怎么看?

谢邀。

先说几个我理解的假设性问题:

1、王有影子吗?

我认为没有。因为影片通篇讲述影子的作用,我理解,只是为了某时某刻为真身挡一发子弹用。让人觉得真身已经死了。所以为什么影子一直被养着但是却没有被放出来就是这个道理。我养个影子,只是为了关键时刻推出去替自己挡刀,断不可能让他在朝堂之上做权力事宜。这一点从都督在一年前受伤后才把影子放出来就可以知道,而且都督自己也说了,要不是当年打输了,自己每况愈下,才不会让你出来呢。放出来后,不可控因素太多。王自始至终没有这个条件和时间培养,也没这个必要。

2、刺杀影子母和影子的人是王还是都督?

我认为是都督。影子的作用太容易理解了,就是为了收复境州用。真身自始至终都谋划的是收复了境州自己出来称王,在与田战的对话中亦如此。他没想影子会活到第二关。但还是派了杀手去刺杀影子和其母亲,就是为了相关人物全杀干净。这里有两种可能性,一是都督一直都知道影子母亲在哪里,只是到了关键时刻才告诉他。二是都督派人假扮影子的母亲,为了攻影子的心,让他赶紧拼死收复境州。而无论哪种情况,要是我是都督,都只有一条,就是此战役后,与影子相关一切关系全部抹杀掉。在都督死前,左眼是影子,右眼是影子与自己娘子啪啪啪的画面可看出,这件事一直对他耿耿于怀。影子出来一年了,都安分守己。没成想最后一天了居然跟自己的夫人啪啪啪。这感觉是你养了一只小猫咪,小猫咪养了一年都很乖,但是突然有一天回家发现他在你枕头上肆无忌惮地拉屎。自己养的低等生物骑到了自己头上,对于一个极度控制欲(明摆着的)的人来说,是绝对不能就这么过去的。所以这里看,影子也必须死。

3、王为何邀请影子回朝?

这件事其实也有两种说法,一是王想要同时杀影子和都督,不留活口不留证据,二是王早知道都督有影子,而同时王又忌惮都督篡权夺位。所以王需要影子回来当一个听话的都督,而自己派人将真的都督铲除。我这里倾向于第二种解释。其实都督这个角色对于王来说真是如鲠在喉。杀不行,都督赢得天下人心,当初没有都督就没有现在的王位,所以都督是真的赢得了天下民心的人。影片结尾都督自己也说了,其实自己才是沛国的天。但不杀,也蛋疼。王本来也知道都督就是个喜欢玩弄权术之人,不会甘心情愿在一人之下。他要时时提防哪一天都督就篡权夺位了,所以王跟自己的妹妹说,我这个王没有一天当的踏实的。所以对于王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都督有名,但无实,踏踏实实当个摆设,自己做真正的沛国的天,那是最佳状态。这是其一。其二,王邀请影子回来也是为了试探他的人性。他回来,说明愿意接受加官进爵香车美女满朝文武的顶礼膜拜,说白了,就是回来说明也是个凡夫俗子,不整那些幺蛾子。王仅靠这些就能让他俯首帖耳安心在身边做个摆设都督,也就踏实了。

4、田战到底属王还是属都督还是属影子?

田战是个很有意思的角色。首先,田战一定不是属王。有人说之前与王之间的矛盾是演出来的。我不这样认为。到最后出卖真都督的藏身之处,大概率应该是田战。但那个时候田战并不是属王,而是为了影子能成为正统都督,向王举报了都督的藏身所在。为何是田战举报?原因有三:1. 小艾对夫君有感情,而最后惊讶于王的所言,猜出了王想立影子为真都督,把假夫妻弄成真夫妻,她那时的表情是疑惑和不安和惊恐,不带戏演的这么足的。2. 不是影子。影子与杨苍一战,本来做好了博死的准备。因为收复境州也是夫人的心愿。而影子多次可以逃跑可以拒绝而不这样做,也是因为夫人,这一点电影中有表达。所以干完了杨苍,又去找老母亲,又被刺客干,又干刺客,又干完了刺客赶回大殿(这里有点扯,都不带包扎的。不怕走着走着血流光了么=。=),他是没这个时间的。再加上其实他对于都督真主子的忌惮和畏惧还是存在的,而且他不想都督死。他只想一条生路去找老母亲。所以能泄密的只有田战了。但关键问题是田战为何出卖都督?我认为田战开始肯定是效忠都督的。从之前为了救都督身中20刀拼死相救就可以看出来。但是之后一年多的与影子的相处,也逐渐习惯了影子。而当去了都督那里确认真都督的存在时,发现都督已是将死之人,身体每况愈下,还感觉有一些精神问题的时候,他的心里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我估计他听着都督说收复境州后,我立王,你就是都督这句话时候的内心戏是:卧槽,大哥你都这样了,你活的过明天早上吗?我跟着你能跟几年啊?到他后来出洞,碰到影子,与影子的对话,影子说我之前是你的都督,之后还是你的都督,的时候,差不多可以认为他已经叛变真都督转而跟随假都督影子了。倒不是追随,而更像是以后俩人做事更顺利,他对影子也没什么非要效忠之情,所以两人更像是相互利用。

5。 影子为什么要杀都督?

影子在看到母亲被杀后,被王邀请后,又回来了,就表示自己已经起了杀都督之心。这部片子其实讲的是影子从一个替身,逐渐变得有自我,自我意识觉醒的故事。电影前面有很多铺垫,说了影子对于这样的生活极其不满。尽管当年老都督给了他一口饭吃,但这些年(至少十几年)他都是生活在阴暗中,是被别人利用的。自出来冒充都督也就是都督受伤后的这一年多时间。所以影子本身是很抗拒现在的生活。而最后本来已经抱着赴死心态去单挑杨苍,最后误打误撞杀死了杨苍时候的激动高兴,发现终于自己又能活一条命了,到最后抱着极度憧憬的心本来想回家和老母亲以后相依为命,看见母亲那一刻眼泪都下来了,却发现老母亲已经死于非命。心里肯定一万个草泥马跑过,“都督说了放我一命”那是他的原话。而最后被三个刺客袭击,又被一个人救下来,他心中任何念想已无,彻底要佛挡杀佛了。所以那一刻他还回来,就说明都督必须死了。打不了跟丫挺的同归于尽。但他当时并不知道刺客到底是谁派来的。他认为一定是都督。

6。 影子为什么要杀王?

有一种解读是影子是这个电影最大boss,早就有了杀都督和杀王,自己称王的打算。我不这样认为。影子一直是卑微的,低贱的,他最后还跑去老母亲家,边哭边喊“都督说了放我一命”说明他不是一个能够胜任权术的人,这个游戏对他而言太难了。我的解读是,电影最后15分钟是影子的心理活动最丰富的15分钟。首先影子回去,是因为王要他回去,或者说他自己以为的王要他回去。说明他心里有个大概判断,都督派人杀我和母亲,王又派人救了我,说明王要保我,而都督那边自然王会应对。这应该是当时他回去时的心里活动。到了大殿后,一直的表现也是一样的。一直处于懵逼松懈的状态,他认为王已经自有安排。而当王又向他说了希望他当一个在身边听话的都督,和让他们夫妻假变做真时,影子基本心里有数王要干什么了。所以还是比较淡定的。当侍卫拿出一个盒子的时候,他基本猜到里面是都督的头,所以惊讶之余,更多是呆萌。应理解为自己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该说什么,整个人处于懵逼状态。反正我回来了,王说什么就是什么,王以后让我干嘛我就干嘛吧。而当盒子打开,并没有都督的头,而王却被身后的侍卫(真都督)一剑刺入身体的时候,他是极其惊讶的,他自己也吓了一跳,而这个时候整个人更是不敢动。因为都督本身是主子,自己从没想过都督还活着,更没想过都督能一剑刺了王,更更更没想到自己居然正面面对都督。三个没想到合一,自己就懵逼了。但是这个懵逼状态在都督自言自语的过程中慢慢恢复了心智。最后都督要影子给王最后一下,其实是想借影子的手,把罪名拍给影子,而自己再刺死影子(前面说了为什么影子不能留),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登顶王位。因为上位者需要一个让民众信服的理由的,不能自己平白无故杀了王,自己称王。上位更是需要一个正义的理由。所以要借影子之手来做这件事。而这个时候都督说了一句更加让影子迷惑的话,他说其实刺杀影子母亲和救影子的人是同一拨人,都是王派去的。目的就是让这件事栽赃给都督,而让影子以后替王效犬马之劳。不得不说这一句真是攻心啊。我理解本来影子是相信王会留他命让他做都督的,可真都督这么一说却又被迷惑一时间想不清楚到底是谁刺杀了自己母亲了。这里说一句为什么不会是王派人刺杀。因为影子母亲死的时候影子已经认定刺杀者是都督派来的了。嘴里一直喊“都督说了放我一命”就是证据。所以直接带影子走让他报仇就行了,没必要先杀了母亲再9影子然后嫁祸给都督,更没必要还问影子一句,你要不要回去。而在这短时间内,影子真的分不清到底是都督还是王派人刺杀自己和母亲了。所以当都督站了上风,王已经中剑倒地的情况下,他只能拿剑杀王。但是这里又有一个细节,就是影子拿起剑后,是不是都督从背后想要刺影子?我记得有这个细节,而小伙伴说没有,影子直接是刺向了都督。我觉得前一个理由解释更清楚。都督本来就要影子死,但是影子发现了,反而一剑刺死了都督,至此,影子的心路又发生变化,本来想跟着王,后来王被刺,不得不听命于都督,后来都督杀自己不成,反被杀,影子突然发现,前面两个大山全到下了,而自己能走出不被人压制的这一刻正是现在,至此,也是影子完全觉醒,拥有绝对自我和自我意识的象征。所以影子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死都督,然后在看着奄奄一息的王,心生一计,做一个影子刺杀王,真都督自己将刺客绳之以法的局。到此故事结束。

7. 小艾最后看到了什么?

个人不赞同王还有影子的说法,也不赞同门外的田战刺死了影子的说法。因为当王是需要服众的。影片中能服众的只有两人,当下的王和名义上的都督。所以田战刺死影子逻辑就不通了,他刺死影子也当不了王。我个人认为其实最终结果肯定是影子当王,田战当都督。小艾最后的表情可以解读为本来想要揭露这整个事情来龙去脉,发现如果说出事实真相没有任何一个人获益,而最后只能配合着演下去的心里活动。其实我更倾向于一个四个字的解释:故弄玄虚。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和解读的必要,就是这样做了, 引起大家广泛讨论而已。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