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顺满清大西四人斗地主过程很有意思结局却很悲剧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27更新:2022-08-13 21:22:34

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以后,崇祯皇帝在煤山的一个歪脖子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明朝正式宣告灭亡。当然,一个时代的结束就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南明、满清、大顺、大西四个政权并立的年代到来了。熟悉这段历史人经过对比就会发现,当时南明应该是最占优势的一个政权,因为满清还在关外、张献忠盘踞四川、李自成占据西北及北京附近,其余的南方大部分地盘都还在南明手中,而且经济上也是南明的江南地区最为富庶,另外,光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南明军队就有一百多万(“江南四镇”加上武昌的左良玉部不下百万),这些都是其它政权企望不及的。

明朝灭亡后的四个政权

如此看来,南明的手中应该是一副很好的牌面,为何最终还会一败再败,终致灭亡,而牌面不是很好的满清却又最终能够取得天下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来打个比方,那就是这四个政权分别代表着四个人,他们在一起斗地主,其中牌面最好的是南明,排第二位的是大顺、排第三位的是满清(有人说满清要排第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李自成手下有百万之众,而满清却只有十来万人,不要拿满清的战斗力多强来说事,毕竟李自成手下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其中很多都是明朝降将,吴三桂若是也选择投靠李自成,满清能不能入关那还是个未知数)、排第四位的是张献忠的大西政权。

四大政权地理位置

四个人斗地主不知道大家玩过没有,和三个人斗地主不同的是,四人当中,有一个“明地主”——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地主,一个“暗地主”——几乎没有人知道他才是真正的地主。如此一定位,大家的位置也就确定了,南明就是那个“明地主”,满清则是那个“暗地主”,大顺和大西政权就是那个“农民”。

四人斗地主

斗地主的过程其实也很有意思,大顺和大西两个人都认为南明是“地主”,于是不断吃掉南明的好牌,对其攻城略地,于是三家不断内耗,此时的满清不说话,就默默地看着他们玩(当时南明弘光政权想“联虏平寇”,也就是想联合满清一起打击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但满清对此不置可否)!包括李自成和吴三桂在山海关的“一片石之战”也是大顺和明朝的内斗,大顺和大西两家为争夺汉中之地大动干戈,南明和大顺更不用说,他们有弑君大仇,水火不容!等大家主力差不多要消耗殆尽之时,“暗地主”满清才正式出兵欲取天下,这时候所有人才明白过来——原来满清才是那个真正的“地主”!

清军入关

真正的“地主”现身后,不久南明、大顺、大西三个人为了民族大义(毕竟大家都是汉族,而满清属于北方外族)走到了一起,但是毕竟再也回不去了,之前结下的恩怨使他们多少有些隔阂,所以也就没有办法真正地联合起来“斗地主”,即便他们能够同心协力也不一定斗得过“牌技”过硬的真“地主”满清,结果就是满清逐个消灭了他们,从而取代了明朝的地位,建立了大统一的清朝。

战斗中的清军

“斗地主”这个游戏就是这样,牌面是固定好的,过程是需要好好打的,结局是不确定的,这也正是其乐趣所在!只可惜南明、大顺、大西三个人都弄错了“地主”的人选,斗错了人,等大家都反应过来却是为时已晚,被满清这个真正的大“地主”捡了天大的便宜,这也可能也是各自的气数吧。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没有一个坏人,但是最后为什么会是一个悲剧?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

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该小说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边城》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珍珠”,是一部超越现实的杰作,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苦情绪的怀旧。作品中的山、水、人构成一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又相互矛盾的关系,青翠葱郁的竹山,清澈见底的溪水养育着勤劳善良的边城人们。《边城》中的人物理想与现实、爱与被爱、恩与怨交织的生活之网,命运的捉弄,造成了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的悲剧。

《边城》成书于1934年4月,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作品中女主人公翠翠的原型,是一个绒线铺的姑娘。沈从文在行军的途中,有一个叫赵开明的好友,在泸溪县城一家绒线铺遇到了一个叫翠翠的少女,她长得俊秀。赵开明发誓要娶她为妻。17年后,沈从文乘坐的小船又停靠在泸溪。他站在船头上,回忆到翠翠的美丽形象,便朝绒线铺走去,在门前意外地看到了一个和翠翠长得十分相似的少女,熟悉的眼睛、鼻子、薄薄的小嘴。沈从文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原来这是翠翠的女儿小翠。当年的翠翠嫁给了追求她的赵开明。这时她已死去,留下父女两个。为了不打扰赵开明,沈从文没有跟他打招呼,但感情上的震撼却久久不能平复。翠翠,这个美丽、朴实的少女,他怎么也无法忘怀。1934年,他坐在院子里,在阳光下的枣树和槐树枝叶阴影间写《边城》时,翠翠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沈从文在《湘行散记·老伴》中提到:“我写《边城》故事时,弄渡船的外孙女明慧温柔的品性,就从那绒线铺子女孩脱胎而来。”

一、良好愿望与残酷现实的悲剧

老船夫是着力刻画的人物,从中可具体而深刻的透露出良好愿望与残酷现实的悲剧。他勤劳、朴实、憨厚、恪守本分、乐善好施。“凡事求个心安理得”,把整个身心都给了外孙女。17年前,他的独生女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偷偷恋爱,有了孩子后,他“不加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把日子很平静的过下去。后来,士兵服毒,女儿殉情,他又毫不犹豫地负起抚养外孙女的责任。转眼间外孙女长大了,对于翠翠则更倾注了老船夫全部的慈祥与仁爱。小说最能充分体现老船夫对翠翠的爱,则在于他希望翠翠有一个如意的归宿,能够得到自由幸福的爱情。“我终究有一天会死去的,翠翠怎么办呢?”这样的念头在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身上,是如此自然而然的产生并加深着,于是为翠翠找寻爱的归宿成为这位坚强老人的一块心病。

老船夫慢慢知道了孙女的心思,便以为老大应该是翠翠的爱,于是出谋献策,让老大走“车路”,这使心有所属的翠翠心中多了一份挥之不去的愁苦,好心却办了件坏事。而当老船夫真正了解孙女的爱在老二身上时,大老的负气下辰州往茨滩却翻船身亡,遇难原因之一似乎落在老船夫身上,一切的误解使小说矛盾加剧加深。老二依然恋着翠翠,翠翠也喜欢二老,当老船夫看到老二及其父顺顺的“冷淡”,确误以为老二无意于翠翠,再加上中寨人的戏言,顺顺的怨言与冷遇被老船夫信以为真,那么翠翠的爱既然在老船夫看来已经无法实现,自己千方百计地掇合也就徒然无用。当这位善良的老人无法让自己心爱的孙女如愿,他怕翠翠的自尊受到伤害,独自忍气吞声,悲剧的发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一位老人在暴风雨中,随着屋旁的白塔,随着流星陨落一道消失了。老船夫带着他无限的悲凉、遗憾、失落,带着他生前愿望无法实现的巨大痛苦,郁闷和忧愁,无声无息的永远睡着了。人生生命瞬间的不确定性造成了残酷的现实。老船夫带着无奈和痛苦离开了人世,翠翠一人孤零零地守于渡口,等待那不知归期的心上人的归来。

二、爱与被爱的悲剧

翠翠是大自然孕育与教化的女儿。她聪明、美丽、乖巧、纯朴善良,是美的精灵与化身。美丽的翠翠,天生天养,大自然滋润生长的翠翠,如同大自然的巧夺天工,难怪人见人爱。虽然从小缺少父母之爱,但祖父的疼爱似乎弥补了她的先天不足,随着岁月的流逝,年纪的增长,翠翠的爱与日俱增。端午节与爷爷分手后,她路遇英俊,勇敢,热情的傩送,萌发了朦胧的爱意。从此感情上有了一种新的需要,却只让她的心在一切顶荒唐事情上驰骋。爷爷在不知内情时按苗家礼节把催翠翠“放话”给傩送的哥哥天保。傩送的父母给他另外物色了一个富家的千金,但他不要,他爱的是翠翠。那么富家千金以及碾坊也就似乎成了他们之间爱的羁绊,在物质条件贫瘠的边城,一座碾坊自然胜过一只渡船,善良的翠翠心中便多了一份忧愁,爱似乎将被埋葬,但“剪不断,理还乱”,爱做梦的少女翠翠把生活中的渴望带入了自己的睡梦中,听到了老二的歌声,梦见了象征爱情的虎耳草,对老二的爱因老大的提亲反而变得更加明朗更加坚定。老大的遇难,却使老二对老船夫祖孙有了误解,使翠翠的爱变得捉摸不定,变幻莫测。翠翠对老二的躲避,顺顺父子对老船夫祖孙的冷淡,逐渐拉大了翠翠与老二的距离,于是翠翠爱情的悲剧也就成为了必然。生活中爱与被爱的痛苦折磨着两个有情人,而有情人未必终成眷属的结局在小说边城中得以印证。爱一个人与被爱都会有幸福与痛苦,当翠翠去爱老二的时候,她的内心充满了温暖,感到了幸福,但与此同时,因了爱老二,翠翠也就有了思念而不得的痛苦,想要一个归宿却终于没能实现的不幸。翠翠还被老二和老大同时喜欢着。被自己不爱的老大所爱的翠翠,小说中虽没有直接写出翠翠如何的痛苦,但老二的表现,祖父的误解,顺顺的冷遇等使翠翠事实上承受的痛苦,又何尝与大老没有关系呢?在爱与被爱之中,一个少女翠翠尝到了幸福与痛苦所酝的生活之酿。这种爱与被爱由于命运的捉弄,使得爱的主体无法控制爱的方向,悲剧就随之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三、恩与怨交织的悲剧

小说不仅通过老船夫祖孙两人的悲剧证明了爱的难以实现,生活的难以如愿。同样,通过顺顺两个儿子老大天保、老二傩送,一个为“爱”而亡,一个为“爱”而离的结局,阐述了生活中的恩恩怨怨。天保的一见钟情,使他在美丽的翠翠面前折服,他深深的爱上了翠翠,并大胆的表白,在听了老船夫的意见后,走了“车路”,让家人到老船夫家提亲,等候翠翠的答应。天保对翠翠的爱,是这样坦率与直白,当他得知弟弟也爱上翠翠后,尽管已走了“车路”的他,还想走“马路”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以博得少女的芳心,在明知必然败在老二手下时,选择了下辰州往茨滩,也就选择了一条不能为爱而生,就要为爱而亡的不归路。也许天保的死,不仅是被水淹死的,而更主要是因为爱的不能实现,爱的无望与破灭。天保的弟弟傩送,与翠翠天生一对,人称“岳云”,本来对与翠翠的爱充满了自信,认为翠翠对自己早已心有所倾,但面对好事的老船夫捉摸不透,由自信转为疑惑,当面对似乎造成哥哥死亡的老船夫时,傩送更是难以接受。“爱”而不知所终,对翠翠的爱而不能实现,对亲人的爱而不能忘怀,选择远离就成了傩送似乎唯一的选择。多情的老二带着内心的忧伤与思念,带着他对翠翠的爱与对老大的爱远走他乡了,恩与怨的矛盾构成小说又一悲剧性因素。老船夫摆渡生活对许多边城的人们是有恩的。而每月的津贴也使边城人们对老船夫有恩,这位尽职的善良老人,他在边城处处受人们尊敬,可就是他,使大老认为自己不能得到翠翠,“鬼知道那老的存心是要把孙女嫁个会唱歌的水车,还是预备规规矩矩嫁个人。”产生了对老船夫的怨。还是他,因为老大负气下滩遇难后,使老二及其父顺顺都认为老船夫应对老大的死负有一定的责任,从而产生了对老船夫的怨。生活中的恩与怨,往往来源于缺乏各自间相互的真正了解和沟通,可是现实中无法了解和不愿沟通,又往往成为人们心理的一种障碍,无法完全克服的障碍只要继续存在着,似乎人们之间的恩与怨也就无法消弥,即使是在边城这样一个人情至美至真至善的世界里。小说未尝不是在告诉我们,只有更多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才能稍微减少生活中的恩与怨,而翠翠这样的悲剧也会少一些。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