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利益最好的关系_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她在爱情中忽上忽下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812更新:2022-08-14 21:39:48

如果非要找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作为人类的特殊代言的话,那一定是情感,情感中,感情问题尤为困扰人,喜欢与被喜欢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的相反面,很多时候,当情感问题成为了一个人的困扰的时候,它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往往不止感情那么片面。爱情是什么?对于她有所期待的人往往被伤的最深,而能自由把控爱情的人,往往会觉得更痛。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讲述的是一种情感的两种表现,《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讲述的是一个神奇的女人玛丽亚布劳恩对待爱情和婚姻的两面性。德国人玛丽亚跟自己的丈夫赫尔曼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结婚了,婚后仅仅间隔了一天,赫尔曼就不得不奔赴战场,此去之后,玛丽亚便开始了苦苦等待。然而结局却并不如人意,玛丽亚等来的却是赫尔曼战死的消息。伤痛欲绝的玛丽亚为了生存不得不嫁给了黑人军官比尔。

然而意外的是,赫尔曼竟然奇迹般的生还了,当赫尔曼目睹了玛丽亚与比尔的亲热后,玛丽亚慌张之余失手杀死了比尔,赫尔曼为了让玛丽亚脱罪,独自承担了罪名被判入狱。玛丽亚此后遇见了商人奥斯瓦尔德,一心想要等待赫尔曼出狱的玛丽亚开始对奥斯瓦尔德展开“进攻“,最终,奥斯瓦尔德开始疯狂的陷入到了对马利亚的迷恋当中,而对于玛丽亚来说,自己对于奥斯瓦尔德的情感投入的很少,因而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然而意外再次发生,奥斯瓦尔德因病去世,而他的去世让玛丽亚开始意识到自己对于别人情感上的伤害有多深,而与此同时虽然出狱,但却并没有马上回到玛丽亚身边,他坚持远离玛丽亚,直到自己恢复到之前的正常生活。此后的玛丽亚如同变了一个人,而赫尔曼德最终归回使得玛丽亚感觉到生活又有了希望,然而悲剧却再一次发生了。

《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中所讲述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一个最简单,但是却更加复杂的道理,爱与被爱究竟意味着什么?玛丽亚深深的爱着自己的丈夫赫尔曼,她对于丈夫投入的爱是最多的,但是玛丽亚要生存下去,在战争年底啊,玛丽亚借用自己的身体需要完成的是对于丈夫的等待以及对于母亲的赡养。玛丽亚在这方面想尽了一切办法存活下去。这是优势。

然而在情感上“机关算尽“的玛丽亚却没有办法获得真正的快乐,她的所有的情感投入,除了丈夫之外,都是有条件的,跟黑人比尔结婚是为了在丈夫死后,给自己找一个好归宿,找好归宿的目的是为了生存下去,战乱年代对于没有任何求生技能的玛丽亚来说,活下去是艰难的,因此只能依附于别人。

然而马利亚的这种依附看上去仅仅是付出了极少的情感,然而最终却是会造成某种反噬的,而她也迎来了这种反噬。在跻身于奥斯瓦尔德的情感生活后,玛丽亚便遭受到了这种薄情的反噬,奥斯瓦尔德最后选择的是继续着自己的包容,继续着自己被玛丽亚在情感世界所掌控,这一点如果玛丽亚不知道的话,自然不会有任何的伤感,因为奥斯瓦尔德并不与别人不同,虽然他更加的包容玛丽亚,更加的倾慕这个对于自己并不是很关心的人。但这在玛丽亚看来,不过是自己付出情感之后的一种回馈,这并不稀奇。

然而奥斯瓦尔德的做法使得玛丽亚陷入到了良心的谴责当中,玛丽亚最终知道了自己即将面对的一切是多么的糟糕,丈夫赫尔曼无法像玛丽亚所想的那样在出狱后马上投入到自己的怀抱,这就等于玛丽亚之前的所有行为一下子没了 任何的获取。虽然自己获取了名和利,但是对于情感方面,玛丽亚自己也有孤注一掷的对象,而此时此刻,这个被自己视若珍宝的对象却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回归。玛丽亚最终被自己所伤。

我们时常会在感情生活中遇到这样的困境。你爱的人不爱你,爱你的人你爱答不理。这种状态就是玛丽亚的婚姻生活的最直接投射。只不过玛丽亚做得更加极端一些。

我们生活当中总是会碰到玛丽亚这样对于情感游刃有余的人,他们并非是对于情感没有完全不投入,只不过他们一旦有一个投入的对象之后,就无法再给予另一个人投入,然而他们不愿投入的时候却愿意以情感的名义再接触其他人,这样的结果就是让对方在情感中面临着被把控的命运。最终无法获得好的结局。

玛丽亚这样的人虽然敢爱敢恨,但是任何事情中的获得和付出都是相辅相成的,当你获得一部分的时候,肯定会面临失去一部分的难题,玛丽亚一直都是扮演着获得者的角色,看上去好像也没有任何的失去,然而真正当她失去的时候,失去的却不仅仅是情感生活,也许还有命运的难以把握。情感最终不是买卖,我们也无法左右逢源而保持不败。

……

你好,再见

李德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了?

李德,就是典型的“书生误国”,因为他的错误,让红军损失惨重。

李德,也是典型的“自私型人格”,因为他的自私,“伤害了”两位中国女子。

那么,如此一个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我们从头聊聊李德。

1、李德是个特工,喜欢中国

有些事,是挑人的,一个好厨师,不见得就是一个好司机。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是个老革命,早期是在德国入的党,1918年参与创建德国巴伐利亚苏维埃,这算是了不得的成就,因为,当时的他仅仅18岁。

很遗憾,“德国的土壤”并不适合李德发展,甚至他一度被抓进监狱。

在监狱呆了两年后,李德成功越狱了。那时,他也才28岁。

去哪里?对共产主义非常热衷的李德,选择了苏联,那里的红色吸引了他。

去了苏联,李德就进入了著名的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

伏龙芝军事学院,那里可是军官的摇篮,苏联的朱可夫,中国的刘伯承,都是从伏龙芝毕业的。

不过,伏龙芝毕业的军事低能儿,也是比比皆是,二战期间的巴甫洛夫将军,以及后来的李德,都是杰出代表。这是后话,暂时不提。

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李德开始在共产国际从事革命工作。

毕业仅仅两周,组织上的任务来了,到中国去,帮助“佐尔格小组”:送钱救人。

“佐尔格小组”就是一个共产国际的德国人佐尔格建立的情报机关,目的是在远东搜集各种情报,包括中国和日本的,方便他们做决策。

李德此时的身份就是一个特工,化名斯托洛夫,手持奥地利护照作为掩护,从莫斯科出发,穿越西伯利亚,经过满洲里到哈尔滨,然后和几个同志一起到大连,终点就到了上海。

当时的上海,可谓是远东明珠,是欧洲人来中国必去的地方,而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就在上海。

1932年的秋天,李德到了上海,并且喜欢上了这里,他准备在中国大展拳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恰逢,派往中国的军事顾问曼弗雷德·施特恩迟迟未到,李德开始仗着自己的所学,进入角色了,开始对中国的现状发表自己的言论。

博古等人,一看这李德还不错,头脑很清晰,于是就把李德留在了中国,让其承担了军事总顾问。

1932年年底,上海的中共中央,因为形势吃紧,在博古、洛甫的领导下,向江西转移。

而李德,就此成为了转移到江西的军事总顾问。

博古秦邦宪,其实是个军事的门外汉,而且又对共产国际派来的人“比较迷信”,因此,开始重用李德,在军事上,把李德放到了最高处,俨然中共的军事总负责。

想想,一个只是上了三年军校的人,只是见过街头巷战的人,竟然成为了红军的军事掌控者,这太具有讽刺效果了。

我们欣赏李德不远万里来帮助中国的精神,但同时,我们要负责任地说:老李,有多大头就带多大帽子,你把自己看高了!

2、李德的重大失误

(李德和博古)

什么是高明的军事策略?

应该是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来的最有针对性的策略。

李德哪里有什么丰富的经验,他能拿得出手的,只有欧洲战场的一些案例和策略,以及伏龙芝军事学院学的东西。

毛泽东等人的主张是,多打运动战和游击战,甚至,有可能的话,突围出敌人的堡垒圈,在敌后开展战争,这可以避免敌人大包围的圈子越来越小。

而李德主张阵地战,因为,在他看来,大战役都是如此,要么进攻,要么守城。

毛泽东希望打人民战争,李德希望进行所谓的“正规”战争。

李德提出的“短促突击”的打法,听起来是有道理的,一是做好引诱,二是准备好埋伏圈,进行痛击别人。但这是一种被动的防御战,埋伏能不能成功,决定于装备和实力。

在李德的指挥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损失惨重。

按照李德的安排,彭德怀带人在广昌,和敌人打起了消耗战,结果,国民党军队伤亡两千多,红军伤亡五千多。在广昌保卫战失败后,彭德怀大骂李德:崽卖爷田不心疼!

逼着一个未长大的小孩,和练过拳击的大人直接开战,这不是有病吗?

李德就是现代的赵括。

还没完。

红军长征开始后,在湘江战役前,白崇禧的桂军放开了一个口子,结果,李德等人贻误战机,耽误了三天,并拿着一大堆所谓的盆盆罐罐,扛着所谓的各种设施,晃晃悠悠地过湘江,但这过关能成功,靠的是很多人的牺牲。

难道,军校里不讲“兵贵神速”?

显然,李德的军事水平太糙了,这导致湘江战役中,红军损失过半。长征前,红军还有8万人,过了前三道关,少了一万多,在湘江战役中,红军直接锐减到3万人左右。

如果让李德一直指挥,长征走不完,红军就该消失了。

1935年初,召开了遵义会议,批评了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同时,毛泽东被推了出来,开始掌控大局。

从遵义会议开始,红军活下来了,而李德从遵义会议后起,不再进行重要的军事指挥了。

3、李德先后负了两个女子

(萧月华)

一个重要的岗位,必须有非常之人担任,才可以力挽狂澜,带大家走出困境。

无疑,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人,其后的时间里,在毛泽东等三人的主持下,红军四渡赤水,巧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一环一环,都是在风险中砥砺前行,保存了实力,赢得了未来。

而李德,虽然可以参加重要的会议,但已经被边缘化了。

到了陕北后,李德成了抗战大学的教授了,讲讲课,李德还是能讲出来的,毕竟,理论基础还在。

但是,在某一天,李德的妻子萧月华来找毛泽东,坚决要求和李德离婚。

对于这样的诉求,毛泽东还是采取劝和的方式,但是,因为李德是婚内找了第三者了,因此,在萧月华的坚持下,毛泽东还是同意了两人离婚。

说起萧月华,不得不说李德的婚姻了。李德来中国后,是个单身,出于心理和生理的双重需要,李德想找一老婆。

但是,没人嫁老外。

最后,李德的婚事成了组织要解决的一项任务,不久后,农村出身的萧月华,在相关人员的来回工作下,嫁给了李德。

嫁了人了,李德该安心了吧!

不,李德并没有。后期,虽然和萧月华有了孩子,李德依然放飞自己的情绪,对于姿色出众者,多有爱慕。

歌唱演员李丽莲,就这样走进了李德的生活。有人说两人是情投意合,也有人说两人的感情不道德。

两种说法都对,这两人情投意合是真,开展了婚外情也是真的。

萧月华坚决离婚后,要了孩子抚养权,而李德给了600元的抚养费。

一个已经放手了,另一个就不要错过了,李德和李丽莲就此结了婚,此后两人大秀恩爱,感情的温度相当炙热。

1939年的8月的某一天,有一辆飞机要去苏联,要让周恩来去苏联疗伤。

知道周恩来去苏的消息后,组织上让李德回去述职。

李德没有犹豫,准备回苏联。

当时送行有一百多人,而李丽莲是最痛苦的那一个,想去苏联,但她没护照;想留住李德,却又留不住。

李德就这样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先后负了两个女人。

萧月华在后来的日子里,积极调整状态,为了革命事业努力奋斗,在1960年光荣退休,退休时的军衔是大校,1982年,调整为副军级待遇。1983年,萧月华离世,享年73岁。

而李丽莲,在经过了痛苦的一段回忆后,也开始了新生,有了新的丈夫,有了新的奋斗的事业,主要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和妇女儿童事业,1965年,李丽莲去世,年51岁。

那么,回去的李德怎么样了呢?

4、李德的晚年

(李丽莲)

李德回了苏联后,怎么样了呢?

1939年8月,李德到了苏联。虽然之前有决策失误,但是,组织上还是原谅了他。

很快,二战爆发了,李德作为布尔什维克,责无旁贷地加入了苏军,和自己的祖国德国开战。

这种选择一定是痛苦的,一边是祖国,一边是自己事业所在的国家。

不过,李德年龄大了,没怎么上一线,在1941--1948年间,做了苏联的俄罗斯 莫斯科州 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市的一位教师。

在中国也仅仅7年,而在这里当老师也7年,看来,李德是喜欢教书的,他也适合教书。

1949年,李德回了故国,到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所谓的东德。

在这里,李德不是高官,也不是军人,只是一个翻译工作者。

1964年,李德担任德国列宁著作德文版主编。

另外,李德也写过书,也提到过中国革命史,不过不太客观,主观意识很浓,有一定程度的歪曲。说明,即使老了,李德也没有很好的检讨自己,总是把错误归结为外界因素。

1974年,李德逝世,年74岁。

纵观李德的一生,最辉煌的时间,自然是在中国的那段时间,只有在中国,他才是无数人瞩目的“军事顾问”,在苏联,在德国,他就是个普通的同志。

但在中国,他看似辉煌,可决策失误,导致了大量红军丧生;因为自私做崇,让前后两个女子,生活严重受到影响。

还好,像李德这样的顾问,当年来中国的并不多,如果太多,新中国的产生,还需要更多曲折的道路要走。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