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宗的最终结局(戴宗最后结局如何)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59更新:2022-08-15 09:20:11

戴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神行太保,吴用向宋江介绍戴宗时,曾如此说道:"吴用有个至爱相识,现在江州充做两院押牢节级。

姓戴,名宗,本处人称为戴院长。因为他有道术,一天就能跑八百里,人们都称呼他为神行太保。这个人十分仗义疏财……"日行800里,这几乎相当于一匹千里马了!但好玩的是,戴宗想日行800里,就需要把一种东西绑在腿上,然后施法这才可以。这种东西,叫:甲马!

戴宗原来是江州知府蔡九手下的两院节级,当宋江发配到江州时,与宋江相识。后宋江醉后在浔阳楼墙壁上题反诗反词,被奸贼黄文炳发现并竭力置宋江于死地,于是将宋江捕获入狱,待几日后押送至京城。戴宗被蔡九派往京城送礼给父亲蔡京,却在梁山泊朱贵开的酒店中被人下蒙汗药逮住。其实戴宗在没进梁山之前,是个奸诈之人。

宋江被发配到江州监狱时,时任两院节级的戴宗半个月没见宋江送礼过来,便打算整一整宋江,他对宋江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你这矮杀才,依仗谁的势要,不送常例钱给我?"这戴宗到底是好汉,收受贿赂也直截了当。

直到宋江说出"我因不送得常例钱便该死时,结识梁山泊吴学究却该怎地?"时,戴宗才慌了手脚。

因在梁山,便和吴用商议用计让人模仿蔡京笔迹写成假书来救宋江,不料一时疏忽,在图章上出了纰漏,连累戴宗也被陷在狱中,后被梁山好汉从法场上救出,上了梁山泊。

梁山受招安后,戴宗随宋江南征北战,先后征讨辽国、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他虽从未斩将夺城,但却有传递军情、军令之功。

江南平定后,戴宗作为幸存正将,被授为武节将军、兖州府都统制。他在受封众将中第一个纳还官诰,到泰安州岳庙陪堂出家,殷勤奉祀圣帝香火,数月后"大笑而终"。也算是一个善终人物了。

水浒好汉中有5条“龙”,3条真龙,2条假龙,他们的结局分别如何?

梁山好汉中确实有五条以“龙”为绰号的好汉,分别是入云龙公孙胜、混江龙李俊、九纹龙史进、独角龙邹润,出林龙邹渊。然而,《水浒传》中却不止梁山上有“龙”,施耐庵还反复写到了“二龙”。若以“二龙”来看待梁山上的五条龙,他们都是“真龙”,题主所说的3条真龙、2条假龙,恐怕与施耐庵的原意不甚相符。

那么,《水浒传》中的七条龙到底是何寓意,他们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呢?

“二龙”隐喻的是北宋两代亡国之君

《水浒传》“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二龙”第一次出现。假若仅以这回书来说“二龙”就是隐写的宋徽宗、宋钦宗,恐怕还没有多少说服力。二龙山不过就是青州境内的一个山头,与附近的挑花山、清风山(后来是白虎山)一道,号称“三山”,是梁山好汉大聚义过程中的一个“站点”。然而,假若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解读,这个“二龙山”就很有点来历了。

青州兵马都监黄信号称“镇三山”,但是,黄信其实镇不住三山。施耐庵这样矛盾的写法,其实就与二龙山隐喻“二龙”实写宋徽宗、宋钦宗有关了。《水浒传》中的“二龙”还不仅隐喻的是北宋两代亡国皇帝,甚至还涉及大明王朝的“二龙”。

黄信其实早就暗出场了,这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中的事情。洪太尉在龙虎山上清宫住持真人的引导下,来到了伏魔大殿。此处,施耐庵以“朱”、“红”这样的符码,在《水浒传》中隐藏了大明王朝的一段秘史。写到伏魔大殿的大门时,施耐庵是这样描述的:

一遭都是捣椒红泥墙,正面两扇朱红格子;门上使著胳膊大锁锁著,交叉上面贴著十数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叠叠使著朱印;詹前一面朱红漆金字牌额,上书四个金字,写道:“伏魔之殿”。

“朱印”就是黄信,印即印信,朱洪武的印信岂不就是“皇信”吗?揭去“皇信”,“妖魔”出世。之于大明王朝而言,“妖魔”就是立孙子做皇帝,引发了“靖难之役”。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乱,与开篇故事中讲到的赵匡胤扫灭五代狼烟,开创“天下太平无事日”形成鲜明的对写,施耐庵以“误走妖魔”的故事,表达了对这段历史的看法。经历“靖难之役”,朱标、朱允炆“二龙”被褫夺皇帝尊号。

洪太尉放走的不仅是大明王朝的妖魔,而且,以梁山故事为主线,重点写北宋王朝的兴亡历史。误走妖魔之后,史进引出了鲁达-鲁智深的故事。鲁智深在出家前,被赵员外藏到了“七宝村”,七宝说的是佛教七宝,正与二龙山的“宝珠寺”形成对写,说的还是与“二龙”相关的事。

“二龙”的结局隐写在《水浒传》中

在鲁智深的故事中,明确写到“待诏”确定了禅杖的重量,六十二斤实际上是一个时间节点。从嘉佑三年误走妖魔,到鲁智深打造禅杖时,已经过去了六十二年,这一年便是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的二月。宣和元年正月,宋徽宗下革佛诏革佛,所以,鲁智深怀揣狗肉,打伤僧众,毁坏金刚,隐写的就是宋徽宗革佛。宋徽宗生于元丰五年(1082年),属狗。

鲁智深的故事是《水浒传》的一条重要线索,自始至终都与隐写的历史相关,甚至,还有“施耐庵”的影子。而另外一条重要线索,无疑就是《水浒传》的头号主角宋江。

在宋江的故事中,九天玄女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桥段。在九天玄女庙中,宋江看见了北宋亡国的最后场景——二龙相戏、二龙戏水,这是靖康之难的隐写,寓意宋徽宗在靖康元年镇江复辟,与宋钦宗争夺帝权,然后,父子皇帝被金国押往五国城坐井观天。

把所有“二龙”的线索串起来,《水浒传》最大的两条龙写的是皇帝,宋徽宗、宋钦宗的结局就隐写在《水浒传》中。

《宋史》徽宗、钦宗本纪是这样记载“二龙”最终的结局的:

明年二月丁卯,金人胁帝北行。绍兴五年四月甲子,崩于五国城,……十二年八月乙酉,梓宫还临安。十月丙寅,权欑于永祐陵。(《宋史·徽宗本纪》)

绍兴三十一年五月辛卯,帝崩问至。七月己丑,上尊谥曰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宋史·钦宗本纪》)

宋徽宗尸骸运抵临安后,葬于永祐陵,宋钦宗则葬于永献陵。两代皇帝都没有被葬在两宋祖陵,这就是《水浒传》中写宋江时所说的“出籍”。

九纹龙史进是梁山最高阶“龙”

史进在梁山上的排名是第二十三位,天罡系列中位置偏低。史进之所以排在这个位置上,与他所对应的星煞有关。史进上应天微星,有星光微暗的意思。史进星光微暗,却是因为他绰号“九纹龙”。绰号对应星号,星号决定排名,“九纹龙”实则隐喻北宋九代皇帝。

《水浒传》以赵匡胤建立北宋开篇,“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中,施耐庵写道:

(太祖)自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传位与御弟太宗。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真宗皇帝,真宗又传位与仁宗。这仁宗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后来仁宗天子在位共四十二年晏驾,无有太子,传位濮安懿王允让之子,太宗皇帝嫡孙,立帝号曰英宗。在位四年,传位与太子神宗。神宗在位一十八年,传位与太子哲宗。那时天下太平,……。(《贯华堂本水浒传》)

施耐庵《水浒传》隐写的就是北宋兴亡的历史,开篇故事中便历数北宋七代皇帝。梁山聚义,已经是“二龙”的时代,北宋总共经历了九代皇帝。从宋江九天玄女庙“二龙戏水”的隐喻来看,《水浒传》故事直到北宋灭亡时才终结。因而,梁山故事时期正是“二龙”朝代,“九纹龙”帝星暗微。

既然“九纹龙”隐喻的是北宋九代皇帝,那么,其结局大致就应当是“二龙戏水”,终结于靖康之难。“九纹龙”的结局总体隐写了北宋兴亡的历史,而史进作为梁山好汉,却有其人物故事的结局。

《水浒传》“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这回书,实际上预写了梁山好汉投降招安的故事。少华山副寨主陈达挑战九纹龙史进被活捉,神机军师朱武明知不敌史进,迫不得已率杨春投降。据《宋史·张叔夜传》记载,宋徽宗于宣和三年二月下诏,命张叔夜招降宋江。宋江等拒不投降,继续袭扰州府,到达海州(今连云港)时,遭到张叔夜伏击:

(叔夜)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宋江投降后,“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史进原本就是《大宋宣和遗事》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当然也在投降招安之列了。至于史进的最终结局如何,将在后文中一并解析。

入云龙公孙胜是梁山的总监军

对于公孙胜这个人物的解读,绿野老道迄今未拜读到令我信服的文章。本人也一直有意写一写梁山上的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在此,简略的讲一讲梁山上的这条“龙”。

毫无疑问,《水浒传》中的“龙”都有帝王的隐喻,那么,公孙胜的身上又隐喻的是那条“龙”呢?

话说洪太尉到了龙虎山,上清宫的住持真人热情款待了这位皇帝的钦差。也就是这里的住持真人不断的戏弄洪太尉,并且,按照张天师的意图,引诱洪太尉“误走妖魔”。那么,这个住持真人在洪太尉误走妖魔后,还有没有故事呢?肯定有,他就是《水浒传》中的罗真人,公孙胜的师父。

“洪太尉误走妖魔”故事中的张天师不是宋仁宗朝的虚白先生,而是宋徽宗朝的虚靖先生,这位虚靖先生是道家“雷法”的发明者。因而,虚靖先生与“霹雳大仙”一样,都部属于道家雷部。而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则是“五雷天罡正法”的传人,在蓟州二仙山主持道家“紫府”——这是梁山好汉最终的归宿。

原本,公孙胜的法力并不是太高,以罗真人的话说,入云龙公孙胜的法力与高廉差不多。为了打破高唐州,罗真人在公孙胜二次出山前,特授予其“五雷天罡正法(一作“五雷天心正法”)”。而且,嘱托公孙胜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

九天玄女传授了宋江三卷天书,以“天言”告诫宋江:“替天行道,辅国安民”。从文本中解读,宋江此时到的是皇宫,三卷天书则是影射的宋真宗伪造的三卷天书,加之后来的“二龙戏水”细节,《水浒传》中的九天玄女其实就是宋真宗、宋徽宗的合体。罗真人要公孙胜“替天行道,保国安民”与九天玄女的“天言”完全不一样,九天玄女责令宋江“辅国,是”“替天子行道”。罗真人说的则是“保国”,是“替天行道”。

还是回到开篇故事,赵匡胤扫灭狼烟,开创太平盛世,因他是道家雷部“正神”霹雳大仙。而宋仁宗则是“赤脚大仙”,并非道家正神而是散仙,这个时期误走妖魔,施耐庵写的是北宋自仁宗朝起,就开始偏离了赵匡胤之“道”。

《水浒传》中寄托了施耐庵“佛道合一,佛比道高”的宗教思想,而宋真宗、宋徽宗是北宋时期两个最有名的崇道皇帝,宋徽宗尤甚,不仅崇道,而且抑佛。所以,罗真人嘱咐公孙胜是“保国”而不是辅佐皇帝。

公孙胜身怀“五雷天罡正法”,当然也归属于雷部了。因为宋江在还道村还于“辅国”之道,要“替天子行道”,所以,宋江从九天玄女庙一回到梁山,公孙胜就告辞回了蓟州二仙山。得到罗真人“法旨”,公孙胜再度回到梁山,在宋江按照九天玄女“回风返火法”破高廉失败之后,以道家雷部最高法术“五雷天罡正法”击败了高廉。从此,公孙胜按照罗真人的交代,监督梁山继续“还道”。

梁山大聚义时,宋江提出“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主张,梁山好汉对天盟誓,公孙胜终于完成了罗真人的使命。如此,《水浒传》又归结到开篇故事,“道”还是赵匡胤之“道”。

由此来看,公孙胜的身上有北宋开国之主赵匡胤的影子。而赵匡胤此时早已作古,是云游之龙,悠闲自得而俯视下界——这就是公孙胜绰号入云龙,上应天闲星的隐喻。

那么,公孙胜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混江龙李俊与独角龙、出林龙有相同的隐喻

绿野老道曾撰文分析解读了“三打祝家庄”的故事,这个故事其实隐写的是大明王朝的一段秘史。因为《水浒传》隐写的这段秘史直接牵扯到施耐庵到底是谁的问题,说来就很有点复杂了。本回答只讲故事,不涉及其他,希望不会触及学术界有关争议不休的“施耐庵”的问题。

文本故事中,祝家庄是一个朝廷堡寨,可以蓄养私家武装,闲时耕种,战时出兵,是为“乡兵”。宋江第一仗打的是堡寨,揭开了梁山反朝廷、反宋徽宗的起义序幕。文本深处所隐藏的三打祝家庄故事,则涉及到另外一段秘史。为何偏偏是要打祝家庄,而不是打王家庄、刘家庄呢?因为,祝家庄谐音“朱家庄”。

三打祝家庄时,宋江分兵四路,攻打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方向。其中:

正东上一彪人马,当先一个头领,乃是豹子头林冲,背后便是李俊,阮小二。

正西上又有五百来人马,当先一个头领乃是小广花荣,随背后是张横,张顺。

这就奇怪了,祝家庄附近有大河大江或者大海吗?没有。既然没有,为何使用水军头领攻打?

绿野老道曾经分析,栾廷玉是神秘失踪了,因此人隐喻的就是大名“二龙”之一,也曾“戏水”的建文帝。因有专门文章解读这件事,此处略去不讲。为了说明梁山的三条“龙”,此处补充一点。张廷玉在《明史》中反复提到,建文帝有可能是从海上遁逃了。《明史》是清代编修的,已经不再是秘史。而在施耐庵的时代,却是宫廷的高度机密。涉及到如此机密,《水浒传》被腰斩就不难理解了。

建文帝有可能亡命海上,因而,祝家庄便要派水军去攻打了。

三打祝家庄故事中还有一个难解之谜,梁山四路人马分四个方向攻打祝家庄,正东、正西、正南方向都写明了将佐带兵,唯独正北方向没有写明白是谁带领人马在此攻打。而栾廷玉失踪,就与正北方向有关。为何施耐庵不写?原因还是要从“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这回书中找。

误走妖魔的起因,是宋仁宗为了祈禳京师瘟疫,嘉佑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的一次朝会,揭开了《水浒传》梁山聚义的大幕。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后来在“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故事中再度出现,这就是三枚仙枣、三杯仙酒,厚三寸长五寸。上文讲到,三卷天书隐射的是宋真宗伪造的天书,而真宗皇帝是一个疯狂的崇道者。然而,这与宋江的正北兵马头领又有什么关系呢?

三月初三是北方真武大帝的诞辰,历史上哪位皇帝最信真武大帝呢?毫无疑问,就是永乐大帝朱棣。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的“真”字,与北方真武大帝同时隐喻了北宋的失道与大明王朝的一段秘史。因而,“栾廷玉”便是从北方将领的眼皮底下逃脱了。金圣叹说,施耐庵不写正北方向的带兵将领,是为尊者讳而用了春秋笔法。大概,尊者就是发动靖难之役的朱棣吧。

从这些隐写的故事中,不难看出施耐庵派遣水军攻打祝家庄的原因了。

《水浒传》中通过孙立的祖籍、调防登州的情节,暗示建文帝的出逃海外,因而,“混江龙”也有这样的隐喻。而独角龙、出林龙与“二龙”是与“孙立”一道卧底祝家庄的,他们的隐喻与“混江龙”是一样的,是残疾之龙(太写实了),离了生存之地的“龙”。

梁山上的“龙”们都去哪儿了

解读梁山好汉的结局,绝对不能以《征四寇》为准,这样,便肯定得不出与前七十回书相照应的正确结论。上文讲到,《水浒传》的故事将依据“二龙戏水”这条伏线,一直写到靖康之难。也就是说,梁山好汉的结局都与北宋灭亡,“二龙”坐井观天有关。“二龙”历史终结,梁山“五龙”也将终结传奇。

九纹龙史进的故事预写了梁山好汉投降招安,被张叔夜招降后,宋江带领梁山好汉先后征方腊、攻幽州、抗金兵,实践了“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誓言。在完成这一系列“替天行道”的义举之后,梁山好汉又会去哪儿呢?

先说说入云龙公孙胜的结局,此人的结局便是梁山好汉的最终归宿。

容与堂本《水浒传》中写道,罗真人允许公孙胜再度出山,前往高唐州破高廉,临行时除了上文提到的传授法术和下达“法旨”外,还效仿智真长老,送给徒弟一则八字偈语,说的是“逢幽而止,遇汴而还”。绿野老道判断,这是续书作者为瞎编公孙胜的结局,窜入施耐庵的文本的假文本。

按照《征四寇》的设计,公孙胜是在打完王庆之后,梁山人马即将进入汴京时便离开了。那么,公孙胜“逢幽而止”了吗?公孙胜不仅不会“逢幽而止”,而且,也不会“遇汴而还”,他必须按照罗真人的嘱托,与梁山好汉一道,完成“替天行道,保国安民”的使命。

续书《征四寇》是在不同时期窜入“水浒传”的,资料显示,最先是没有破大辽这一节的。所以,“幽州”肯定不会出现在续书中。因为田虎、王庆事先于破大辽故事入书,所以,公孙胜参与征田虎、王庆就无法涂抹了。续书前言不搭后语,当然不能作为梁山好汉结局的依据。

梁山好汉完成“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壮举后,北宋也就灭亡了。随着北宋的灭亡,施耐庵也将归结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他们原本就是道家紫府的“妖魔”,必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但是,经历了“还道”、“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已经得到了升华,肯定不会再被镇锁在龙虎山下的伏魔大殿的地窖里了。他们将“重登紫府,重归金阙”。梁山好汉将以英雄般的结局,收束《水浒传》的故事。

公孙胜是道家雷部的“雷法”传人,也是梁山“替天行道,保国安民”的总监军,他的结局必定是回归“天闲星”本位,梁山好汉也将与公孙胜一道,各归其位。

九纹龙史进完成北宋九代皇帝的隐喻,当然也将与其星煞合二为一,归其正位。同样,混江龙、独角龙、出林龙的归宿也是如此。只不过,“混江龙”将有可能在七十回书之后,继续隐写出海的故事,探秘大明王朝的那段秘史。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