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26个儿子的最终下场(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一共几子)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6更新:2022-08-16 22:32:43

前言:在中国古代,王朝总有一些周期性的兴亡规律。此外开国皇帝一般来说子嗣旺盛,等到皇帝为了子嗣发愁,基本上就到了王朝的末期了。作为最后一个汉人大一统王朝,明朝可谓开局即巅峰。开国太祖朱元璋一生共有26个儿子,此后历代帝王都无人可望其项背。

作为虎父无犬子的代表,明初的这一代皇子堪称整个大明王朝综合素质最高,也最能折腾的一批皇族。今天笔者就来盘点一下老朱这些儿子的结局,看看他们都有哪些成就。为了便于理解,笔者把他们分为几个大类。

朱元璋明孝陵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九月生,生母马皇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册为皇太子,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四月册开平忠武王常遇春之女常氏为皇太子妃。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十一月,皇太子妃常氏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皇太子朱标薨,享年38岁,谥懿文。

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迁神主于太庙,复称懿文皇太子。朱标是史上权力最大,最受父皇信任的皇太子。史书评价:

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明史卷一百十五·列传第三》

朱元璋与朱标剧照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四月生,生母马皇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册为燕王,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正月册魏国公徐达之女徐氏为燕王妃。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之国北平。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于封国北平起兵靖难。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破京师南京,六月十七日登基称帝,册立燕王妃徐氏为皇后。废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改明年年号为永乐元年。

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七月,皇后徐氏崩,谥仁孝皇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棣在第五次北征班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64岁。追尊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追尊仁孝皇后为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升祔太庙。明世宗嘉靖朝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庙号为成祖。收安南,征漠北,下西洋,修《永乐大典》,朱棣不愧为朱元璋的最佳继承人。史书评价:

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明史卷七·本纪第七成祖三》

朱棣画像

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十一月生,生母马皇后。洪武三年册为晋王,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八月册晋王左傅兼太原卫都指挥使谢成(后为永平侯)之女谢氏为晋王妃。

洪武九年(公元1375年)五月晋王妃谢氏薨。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之国太原。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三月薨,享年41岁。朱元璋晚年敢于发动蓝玉案,底气就在于晋王。晋王不死,燕王不敢反。史书评价:

聪明英锐,受学于翰林学士宋濂,学书于录事杜环。眉目修耸,美须髯。顾盻有威容,多智数。—《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五十六》

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七月生,生母马皇后。洪武三年册为吴王,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册宋国公冯胜之女冯氏为吴王妃。洪武十一年改封周王,冯氏改周王妃。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之国开封。

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因私自弃国居于凤阳,被朱元璋下旨“谪迁云南”,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年底复国开封。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八月废为庶人,建文四年复封。永乐二十年(1422年)六月周王妃冯氏薨,洪熙元年(1425年)闰七月周王朱橚薨,享年65岁。周王其实是个中草药家,做亲王真的不是他兴趣所在。史书评价:

橚好学,能词赋,尝作《元宫词》百章。以国土夷旷,庶草蕃庑,考核其可佐饥馑者四百余种,绘图疏之,名《救荒本草》。—《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楚昭王朱桢墓园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生,生母胡充妃。洪武三年册为楚王,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二月册大都督府都督佥事王弼(后为定远侯)之女王氏为楚王妃。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之国武昌。

洪武三十年(公元1391年)十一月楚王妃王氏薨,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二月楚王朱桢薨,享年61岁。楚王小心谨慎,为平定湖广和安南立下过功劳。史书评价:

恭慎畏事,执守礼法,始终一心。在国四十余年,不非理取于民。—《明太宗实录卷二百六十九》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三月生,生母郭惠妃。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册为蜀王,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十月册永昌侯蓝玉之女蓝氏为蜀王妃。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之国成都。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三月薨,享年53岁。蜀王大义灭亲,揭发亲弟弟造反,素来被誉为宗室第一贤王。史书评价:

王性惇厚慈祥,孝友笃至,循执礼法,表里惟一。潜心儒术,旁及佛老。读书为文,苦志不懈。喜延贤士、大夫讲论,或至夜分,不为声色游畋之事。王府官属能进言,善厚礼之。终身,仍恤其厚。喜扶植名教,遇古书可以表范厚俗者,刊印以惠后学。大书“忠孝惟藩”四字于燕居之所以自励。太祖皇帝尝称椿曰“蜀秀才”。盖宗室为最贤。—《明太宗实录卷二百五十七》

蜀献王朱椿画像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九月生,生母邸氏。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册为汉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改封肃王。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暂驻平凉,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十二月册指挥孙继达之女孙氏为肃王妃。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之国甘州,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迁国兰州。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十二月薨,享年44岁。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七月肃庄王妃孙氏薨。肃王在西北诸蛮中威信极高,可惜最终内迁。史书评价:

性谨厚,好文学。王居国能安靖循理云。—《明太宗实录卷二百二十》

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二月生,生母韩氏。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册为卫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改封辽王。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之国广宁,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十月册武定侯郭英之女郭氏为辽王妃。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弃国归京师,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迁国荆州。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五月薨,享年48岁。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二月辽简王妃郭氏薨。辽王护卫在洪武年间军功卓著,可惜靖难时站错了队。史书评价:

植在边,习军旅,屡树军功。—《明史卷一百十七·列传第五》

庆靖王朱栴画像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正月生,生母皇贵人余氏。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册为庆王。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暂驻韦州,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十二月册指挥孙继达之女孙氏为庆王妃。建文年间之国宁夏。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五月庆王妃孙氏薨。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八月庆王朱栴薨,享年61岁。庆王为宁夏带来了文化气息,是明代唯一夏季可以出城避暑的亲王。史书评价:

王好学有文,忠孝出天性。成祖善之,令岁一至韦州度夏。—《明史卷一百十七·列传第五》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五月生,生母杨氏。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册为宁王。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之国大宁,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十月册兵马指挥张泰之女张氏为宁王妃。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随燕王靖难,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迁国南昌。宁王妃张氏靖难期间先薨,正统十三年(1448年)九月宁王朱权薨,享年71岁。宁王入股四哥造反大业,可惜事成之后被区别对待,最终郁郁而终。史书评价:

王天性颖敏,负气好奇。绩学攻文,老而不倦。方之古贤王迨不多让。所著有诗、赋、杂文及天运绍统录医卜、修炼、琴谱诸书。又有博山炉,古制瓦砚,皆极精致云。—《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七十》

宁王朱权与燕王朱棣剧照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五月生,生母周氏。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册为韩王,原封国辽东开原。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册都督冯诚之女为韩王妃。未之国,永乐五年(1407年)十月薨,享年28岁,葬南京。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正月韩宪王妃冯氏薨,未合葬。韩王在南京期间去世,诸子与皇太子朱高炽关系良好,得以改封国为平凉。史书评价:

王聪明有机辩,通知古今,恭谨事上,未尝有过。—《明太宗实录卷七十二》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八月生,生母赵氏(见圹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册为沈王,原封国辽东沈阳。建文年间册兵马指挥张文杰之女张氏为沈王妃。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八月沈王妃张氏薨。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改之国潞州。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五月薨,享年52岁。沈王恭谨无过,堪称宗室清流。史书评价:

王惇厚乐静,谨礼奉法,未尝有过。—《明宣宗实录卷七十九》

南阳王府山:唐王府遗迹

洪武十九年(1386年)九月生,生母李贤妃。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册为唐王,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七月册黔国威毅公吴复孙女吴氏为唐王妃。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之国南阳。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八月薨,享年30岁。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七月唐定王妃吴氏薨。唐王府官员在留居南京之时违反夜禁,说明唐王确实管束下属不力。史书评价:

其资禀敏慧,然少检束。—《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六十七》

至正十六年(1356年)十一月生,生母马皇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册为秦王,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九月册故元河南王王保保之妹王氏(观音奴)为秦王妃。洪武十一年(1378年)之国西安。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三月被宫人毒死,终年40岁,秦王妃王氏殉葬。作为嫡次子,秦王原本有机会成为皇太子,可惜自己不争气。史书评价:

尔樉,年次东宫,首封于秦,自尔之国,并无善称。昵比小人,荒淫酒色,肆虐境内,贻怒于天。屡尝教责,终不省悟,致殒厥身。尔虽死矣,余辜显然。—《太祖皇帝钦录》

鲁荒王陵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二月生,生母郭宁妃。洪武三年册为鲁王,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三月册信国公汤和之女汤氏为鲁王妃。当年之国兖州,因残害儿童,鲁王妃汤氏被朱元璋赐死。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七月册汤和次女汤氏为鲁王继妃。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二月鲁王朱檀因金石中毒而死,年仅20岁。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三月鲁荒王妃汤氏薨。鲁王夫妇所为天怒人怨,最终王妃赐死,本人遭受髡刑。史书评价:

幼聪慧,好文学,善歌诗。年十五之国。服金石药,致毒伤目。—《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九十八》

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七月生,生母郭惠妃。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册为豫王,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九月册中山武宁王徐达次女徐氏为豫王妃。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改封代王,徐氏改封代王妃,当年之国大同。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废为庶人,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复封代王。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五月代王妃徐氏薨。正统十一年(1446年)十二月代王朱桂薨,享年73岁。代王仗着自己和四哥是连襟,在大同横行不法,人人厌恶。史书评价:

桂已老,尚时时与诸子逊炓、逊焴窄衣秃帽,游行市中,袖锤斧伤人。—《明史卷一百十七·列传第五》

大同代王府

洪武十二年(1379年)三月生,生母周氏。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册为岷王,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正月册都督袁洪之女袁氏为岷王妃。原封国岷州,后改云南,洪武二十八年之国。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废为庶人,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复封岷王。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四月岷王妃袁氏薨。景泰元年(1450年)三月岷王朱楩薨,享年72岁。岷王作为楔入云南的钉子,却在和两代西平侯的斗法中败下阵来,能力确实不行。史书评价:

楩沉湎废礼,擅收诸司印信,杀戮吏民。帝怒,夺册宝。寻念王建文中久幽系,复予之,而楩不悛。六年,削其护卫,罢官属。—《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六月生,生母葛丽妃。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册为伊王,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十一月册左都督刘贞之女刘氏为伊王妃。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之国洛阳。永乐十二年(1414年)九月薨,享年27岁。伊王荒唐无道,幸亏死得早,朱棣才没将他废为庶人。史书评价:

王纵欲败度,平居削发裸袒,男女杂处,无所顾忌。屡敕训谕不悛。—《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五十六

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十一月生,生母达定妃。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册为齐王,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二月册江阴侯吴良之女吴氏为齐王妃。当年三月之国青州,齐王妃吴氏先卒。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废为庶人,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复封齐王。当年七月册宁河武顺王邓愈之女邓氏为齐王继妃。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再废为庶人。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八月齐王继妃邓氏卒。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为明宣宗朱瞻基赐死,终年65岁。齐王个性粗暴,最终结局也是自作自受。史书评价:

榑数历塞上,以武略自喜,然性凶暴,多行不法。—《明史卷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谷王府银锭

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四月生,生母郭惠妃。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册为谷王,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正月册兵马指挥周铎之女周氏为谷王妃。当年之国宣府。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弃国归京师,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以开金川门之功迁国长沙。永乐十五年(1417年)废为庶人,正统元年(1436年)卒,年58岁。谷王原本有很高的起点,可他贪心不足,最终身败名裂。史书评价:

顽狠凶悖,弃灭天伦,造为反逆。—《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五》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九月生,生母达定妃。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册为潭王,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五月册前军都督佥事于显之女于氏为潭王妃。当年之国长沙。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三月携王妃于氏阖宫自焚而死,终年22岁,无嗣除国。潭王之死是一桩谜案,但绝对和陈友谅无关。史书评价:

梓英敏好学,善属文。尝召府中儒臣,设醴赋诗,亲品其高下,赉以金币。—《明史卷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八月生,生母胡顺妃。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册为湘王,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九月册靖海侯吴祯之女吴氏为湘王妃。当年之国荆州。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四月携王妃吴氏自焚阖宫自焚而死,终年29岁,无嗣除国。先谥戾,后改献。湘王用自己的死,戳穿了建文君臣“仁义道德”的假面目。史书评价:

王明敏好学,博闻强识。攻文章,尤好道家言,自称紫虚子。—《明太宗实录卷十上》

湘献王谥册

洪武十六年(1383年)九月生,生母不详。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册为安王,洪武三十四年(公元1401年)册中山武宁王徐达第四女徐氏为安王妃。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之国平凉。永乐十五年(1417年)八月薨,享年35岁,无嗣除国。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六月安惠王妃徐氏薨。安王妃靠着自己是皇后的妹妹,才在本人无嗣的情况下没有殉葬。史书评价:

王聪敏好学,不事游戏。—《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二》

郢靖王朱栋

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五月生,生母刘惠妃。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册为郢王,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十一月册营国威襄公郭英之女郭氏为郢王妃。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之国安陆。永乐十二年(1414年)十一月薨,享年27岁。永乐十三年(1415年)正月郢靖王妃郭氏殉葬。郢王和王妃生了三个女儿,可惜却没有儿子。史书评价:

谨礼法,端重简静,国中晏然。—《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五十九》

郢靖王墓出土元青花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九月生,母不详。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册为赵王,当年夭折,年2岁。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十二月生,卒年不详。据王世贞《弇山堂别集》记载,似死于建文年间,且遗体火化后撒入长江。靖难战争时朱棣兵临南京城下,为了离间在京亲王、公主和皇帝之间的关系,他写了一封信,然后派人用弓箭将其射入城内。

自己卯年(注:己卯年即建文元年)兴兵,今已四年。父皇之仇尚未能报,奸恶尚未诛灭。我想周王无罪被奸臣诬枉,破其家灭其国。隨即罪代王,拘囚大同,出其宫人悉配于军。至于湘王无罪,逼令阖宫焚死。齐王无罪,降为庶人,囚繋在京。及乎岷王,奸臣以金帛赏其左右,使其诬吿岷王,流于漳州烟瘴地面。至于二十五弟(注:赵王早夭不计入伦序,则朱棣称朱楠为二十五弟),死则焚其躯,拾其骨沉于江。—《弇山堂别集卷八十八·诏令杂考四》

结语:在洪武朝初年,太祖朱元璋设计了一套以皇太子朱标居京师,诸皇子各居于边境之上的治国方针。当时大明北方划为三大片区,陕西一带由秦王朱樉坐镇西安,肃王朱楧、庆王朱栴分驻甘州(今甘肃张掖)和宁夏。山西一带由晋王朱棡坐镇太原,代王朱桂、谷王朱橞分驻大同、宣府。北平一带由燕王朱棣坐镇北平,辽王朱植、宁王朱权分驻广宁和大宁。在这九大塞王身后,有封国开封的周王朱橚、封国青州的齐王朱榑封国兖州的鲁王朱檀构成第二道防线。

而在南方,位于长江防线咽喉之地的武昌和荆州,分别是楚王朱桢和湘王朱柏。南控湖广蛮族的长沙,则有潭王朱梓坐镇。西南一带有四川的蜀王朱椿和云南的岷王朱楩。按照老朱原来的打算,韩王朱松和沈王朱模的封国都在辽东,一旦他们就藩,大明在东北之地三王并封,势必将极大地震慑女真蛮族甚至刚刚成立的李氏朝鲜(朱元璋一直看李成桂不顺眼,明军也一直在辽东备战)。

可惜,太祖皇帝下的这一盘棋,也只有太祖皇帝本人才配来下。后继者朱允炆也好,朱棣也罢,都没有那个能力和魄力来下这盘大棋。

朱棣造反的时候朱元璋的儿子都在做什么?

古代人的寿命受客观环境的影响,相比我们现代人,在寿命上比较短。康熙有35个儿子,活到成年的只有20位。朱元璋的儿子虽然也不少,高达26位,但到朱棣起兵时,三分之一的儿子都已经去世了,也只剩下19位。

在这19个儿子当中,除去朱棣本人,18个兄弟大致可以分成三派,分别是废黜派、实力造反派、中立派、倒戈派和无威胁派

历史背景

公元1399年,朱元璋的如意算盘被打破了,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正式造反了。

明朝在建国之初,经历了一段血色岁月,这段黑色的历史是由朱元璋本人亲自发起的,那就是对开国功臣的大肆诛杀。作为后人,我们甚至可以理直气壮的评价,这是他人生的一大败笔。但站在他当时的立场上,或许他有着不得已而为之的深层原因。

如今看来,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太子朱标的突然离世。朱标死时年仅38岁,死因也是一团乱麻,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他的离世,对朱元璋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可以说,打乱了他对明帝国的发展规划。

朱元璋刚称帝,就将朱标立为太子,并让步左丞相李善长兼任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任太子少傅,常遇春任太子少保。此外,他还召集了不少名儒给朱标上课,从国子监里挑选了国琦、王璞、张杰等十几位品学兼优的青年陪读。他这么做的目的再明显不过了,就是要把朱标培养成下一任杰出的守成之君。

朱标也不负他的期望,在优越的教育条件下,逐渐蜕变成为一个聪明仁慈、温文儒雅、尊师重道的有为青年。但朱元璋仍不是很满意,就是朱标太过仁慈了,和他杀伐果决的性格完全相反。

老父亲担心啊,心想太子这么善仁,将来如何能压得住朝中那些如狼似虎的叔叔伯伯,还有那群骁勇善战的开国大将呢?想到这些,朱元璋不淡定了,他决定亲自为儿子为大明江山扫除障碍,于是掀起了第一波清缴功臣的行动。

借着胡惟康案,一查就是好几万人。这下轮到朱标不淡定了,他说老爹杀人过滥,会伤了和气。于是朱元璋找了根长满刺的木棍扔在地上,然后叫朱标去捡,朱标面露难色。这时朱元璋带着教训的口吻说,我现在杀这些功臣,就是在替你拔刺。

谁料朱标又回敬了一句,说如果皇帝是尧舜一样的君主,那么就会有尧舜一样的臣民。朱元璋听了惊呆了,随之暴怒,于是抄起一把椅子就朝太子砸了过去,幸亏朱标躲得快,但还是因此吓出一场大病,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四月,不幸离世。

以上描述略有夸张,太子死因也不能说是被吓死的,只能算是因中一条因素吧。太子死了,朱元璋怎么办呢?本着封建传统立长立嫡的观念,他将朱标的儿子,年仅十六岁的朱允炆立为太子。

朱元璋又开始寻思了,朱标活着兴许还有些威信可以镇住那些老臣,诸如像蓝玉、冯胜、傅友德等人,而自己孙子是无论如何拿他们没办法的,于是,朱元璋只能继续他的清理行动,然后就有了蓝玉案,又是上万人被株连。

这下好了,阻挡大明江山的功臣们洗得差不多了,那么问题又出现了,大明的江山由谁去守呢?朱元璋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不是还有儿子们吗?

朱元璋早在称帝之初,就下了一盘大棋。迫于当时的形势,无论是对北元残余势力的追剿,还是对明军中新兴起的权贵,都需要一种可靠的力量加以牵制,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

朱元璋认为: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腾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与此同时,他吸取刘邦的教训,不分封异姓王,而是把他的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重孙分封在了全国各地,以期望他们“藩屏国家”、“藩辅帝室”。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定分封诸王之制,洪武三年,分封了第一批藩王,分别是:二子秦王朱樉——藩邸西安;三子晋王朱棡—— 山西太原府;四子燕王朱棣——藩邸北平;五子周王朱橚—— 初封为吴王,后改封周王,封地河南开封;六子楚王朱桢—— 湖广武昌府;七子齐王朱榑——青州(今山东益都);八子潭王朱梓——湖南长沙;九子赵王朱祀--没有封国(早妖);十子鲁王朱檀--山东衮州;从孙守谦靖江王。(摘自《明史·太祖本纪第二》卷2)

洪武十一年(1378),分封了第二批藩王,分别是:十一子蜀王朱椿——建藩国于四川成都府;十二子湘王朱柏——建藩国于湖广荆州府;十三子豫王朱桂--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代王,就藩山西大同;十四子肃王朱楧——初封为汉王,初建藩国于平凉府。后改封为肃王,就藩甘州府,后建藩国于甘肃兰州府;十五子卫王朱植--初为卫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为辽王,建藩于广宁。

洪武二十四年(1391),分封第三批藩王,分别是:十六子庆王朱㮵——建藩国于宁夏卫(今宁夏银川市);十七子宁王朱权——大宁(今内蒙古宁城),燕王靖难后改江西南昌;十八子岷王朱楩——初建藩国于甘肃岷州府,后建藩国于湖广武冈府;十九子谷王朱橞——初建藩国在上谷宣府(今河北宣化县),后改建藩国于长沙;二十子韩王朱松——建藩国于开源,后改藩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县);二十一子沈王朱模——开源潞州府(山西襄坦);二十二子安王朱楹——甘肃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市);二十三子唐王朱桱——河南南阳府;二十四子郢王朱栋——湖广安陆府(今湖北钟祥);二十五子伊王朱㰘——河南洛阳府。

至此,朱元璋的24子(除太子朱标)已全部封王,这些诸侯王驻守各地军事、经济重镇,其中九位分别镇守西起甘肃,东到辽东的广阔区域,被为九边,其中尤以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最有权势,封于军事要冲古燕国之地,招兵买马,铸钱养民,手握强大的军事武装,其余分居国内各地。

这样一盘大棋,实际不过是朱元璋自相矛盾的产物。封王与加强中央集权本身就是矛盾的,更何况那些边塞诸王,屡次将兵出塞,多次大败北元军队,在平定天下与抵御蒙古的战争中经历了血与火的磨炼,其势力坐大是迟早的事,而一旦藩王壮大必然会威胁到中央政府的安全。

对于朱元璋这波危险操作,早就有人上疏提醒,让他要借鉴汉初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但朱元璋不但不听,反而认为上疏者恶意挑拨他们父子间的关系,还将此人打入死牢,以恐吓的方式堵上谏言之路。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逝,年仅二十一岁的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朱允炆在执政期间,除了在经济上的改革,在政治上的最大改变就是放弃了朱元璋时期的重武轻文政策,转为尊右文教。于是,为真正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他发起了“削藩”运动,至此,引发了朱棣的“靖难之役”。

在上述这些藩王当中,至朱棣起兵时,已故的藩王有,分别是:秦王朱樉、晋王朱棡、潭王朱梓、赵王朱杞、鲁王朱檀;外加已故的太子朱标和朱楠(早妖)。这样算下来,至朱棣起兵,兄弟们就剩余18个了,那么这些兄弟们如何看待朱棣起兵呢?

废黜派

建文帝的“削藩”运动发起后,首先拿来开刀的就是几位明显不安分的藩王,即周王、齐王、代王、岷王。

这几位藩王中年龄最大的周王,比建文帝大16岁,最小的岷王比建文帝还小2岁,年龄跨度虽然大,但他们都特别有个性,其共同特点就是品行不端。

他们自恃身为皇子,平时爱胡作非为,对大明君位充满了野心,但又由于他们素养差,心无城府,所以这一类人是最好找借口清理的。

建文初年,周王和齐王均以谋反的罪名被大侄子关进了皇家监狱,直到朱棣“靖难”成功后才被放出。

代王朱桂有三大特征:风流、残暴和善于敛财。建文帝登基后,26岁的朱桂也密谋造反,但没有朱棣那样的伪装术,还没行动,就被人告了,之后被废为庶人。虽“靖难”之后“平反昭雪”,但始终没有摆脱干杀人越货的勾当。

岷王的性格中遗传了朱元璋凶狠的一面,远在云南的他干了不少坏事,他以为皇帝不知道,结果他的不轨行为都被镇守云南的西平侯沐晟上报给了建文帝,随之他便被召回南京,废为庶人。也是在“靖难”之后才被放了出来,回到了他的藩邸,但仍旧是无恶不作。

以上这几位藩王肯定对建文帝恨之入骨,也当然欢迎朱棣早日解救他们。

实力造反派

实力造反派共有3人,分别是湘王朱柏、宁王朱权和当事人燕王朱棣。这三位城府极深,老皇帝在位时,他们表现都很乖,等到老爹一躺下,他们就来劲了。

他们不像废黜派那样表现拙劣,而是表现出极好的“涵养”,加上心机多,面对削藩时并没有马上行动,而是采取了“投石问路”的方法,开始在暗中与建文帝叫板起来。

湘王朱柏在15岁时就藩荆州,他能武能文,在大明初年的诸子当中,也算是一位杰出的军事人才,其才能并不亚于朱棣。

从洪武转向建文时,他表面表现得十分平静,内心却是翻江倒海。到建文元年四月,他开始伪造大明宝钞。“削藩”行动开始后,他的行为被查实,并受到了严厉的斥责。

与此同时,朱棣暗中拉拢周王、湘王等诸藩王,让他们起来造反。燕王府还特意派出使者前往荆州,联络朱柏,但他并未表态。但此事不久后便被建文帝知晓,随即便发起了对他的调查。

朱柏知道难逃恶运,最后选择自焚而亡。所以说,他是被迫卷入朱棣事件的一位藩王。

宁王朱权在16岁时正式就藩大宁(辽宁锦州附近),此地位于喜峰口外,东连辽西,西连宣化,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他的军事配置也十分豪华,“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可见,老皇帝对他相当看重。

朱元璋驾崩时,年仅21岁的宁王朱权已经是一员威风八面的军事统帅了。实际他原本也就有着与朱棣一样的心思,论军事才能和战争谋略,他都不甘于屈居于人下,但最终还是被朱棣给骗了。

朱棣深知朱权的实力,在起兵前,为了防止腹背受敌,他特地去拜访了宁王,并且给了宁王一张“空头支票”,说将来攻下南京,夺取帝位之后,兄弟两人平分天下,一同称帝。

宁王朱权到底还是年轻了,在朱棣的威逼利诱之下,与其达成同盟。结果,四年之后,朱棣坐上皇位,变身为明成祖,但只字不提当初给朱权的承诺。不止如此,还夺去了朱权的兵权,将其封地由大宁迁至江西南昌。

由此看来,湘王更了解朱棣,而宁王则被朱棣诱骗,成为了朱棣靖难时的最大帮凶。

中立派

肃王朱楧,在他18岁时暂住平凉两年,两年后正式就藩甘州。朱元璋驾崩时,朱楧23岁,建文初年,他将封地移至兰州。靖难时,他谁都没有支持,在自己的藩地专心做坏事。

所以,他是一个十足的中立派,不问东西,只顾埋头搞自己的事业。

倒戈派

谷王朱橞是朱元璋晚年分封到北方边关重镇中最为年少的一个皇子,老皇帝驾崩那年,他只有19岁。

当他听说朱棣在北平发动“靖难”叛乱时,他立马放弃了自己藩府,逃回了南京,并向建文帝汇报了北方急变的形势。

建文帝还以为他有多么忠诚,将他留在京城,委以重任。没想到的是,当“靖难军”逼近南京时,他与李景隆合力将金川门打开,将建文帝的江山拱手送上。

不是一个活脱脱的倒戈派吗?

无威胁派

这一派的皇叔们对朱允炆没有什么威胁,可以分成两类人,一类的身份大多是学者文人型和正人君子型,分别有六皇叔楚王朱桢,十一皇叔蜀王朱椿,十五皇叔辽王朱植和十六皇叔庆王朱㮵。

这四位皇叔对侄儿没有显露出狼子野心,特别是朱植,他与建文帝同岁,17岁起就藩辽东,至22岁他老爹去世时已在辽东呆了五年。在《明史》中对他有这样的记载:“植在边,习军旅,屡树军功。”。

也就是说,尽管辽王年纪轻,但对边疆军务已是相当熟悉。而且他的封地在重镇广宁,可见,朱元璋也是十分看重他的。靖难时,他虽然和谷王一起投奔了建文帝,但建文帝并没有给他发挥强项的机会。

另一类主要在于他们的年龄比朱允炆还要小上好几岁。这些皇叔们在朱允炆继任大统时,还都少不更事,有的甚至还被人抱在怀里,自然也不会给大侄子制造出什么麻烦。

这类皇叔分别有六人 :二十皇叔朱松、二十一皇叔朱模、二十二皇叔朱楹、二十三皇叔朱桱、二十四皇叔朱栋和二十五皇叔朱㰘。

这一类皇叔由于年纪小,也左右不了局势,基本没有什么态度,建文帝也没把他们放在眼里,只要看好不出乱子就行了。

综上,通过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靖难时各个藩王的情况,大致说明了朱棣造反的时候,那些藩王们的态度。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