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子福临和乌云珠(少年天子福临和董鄂妃)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520更新:2022-08-17 02:17:39

电视剧《少年天子》中,顺治帝福临与董鄂妃乌云珠坎坷而悲剧的爱情,让人动容。

那个时候邓超还没有走喜剧路线,他是心怀天下又困于儿女私情的少年天子,他激进又优柔,仁慈又孱弱,最终乌云珠的死压垮了他,他剪了辫子做了和尚。

乌云珠由霍思燕饰演,她的美犹如一汪清泉,让人舒适到如沐春风,落落大方又善解人意。她是福临的灵魂伴侣,只要有她在,福临就有了归处。

可在做皇贵妃之前,乌云珠是福临的弟妹,襄亲王博果尔的福晋。而正是她和福临的美好爱情成了逼死博果尔的最后一根稻草,也为他们的爱情永远蒙上了死亡的阴影。

清朝是在马背上得天下,前期的八旗子弟各个能征善战,以成为满洲第一巴图鲁为荣。

如果博果尔早出生几年,在清兵还没有入关的时候长大,那么他极有可能成为令皇太极最骄傲的儿子。

只可惜他生得太晚,又在夺嫡中输给了福临,与皇位失之交臂。从此以后,他就只能生活在福临的阴影之中,福临对他的好与坏在他看来都是蔑视与羞辱。

皇太妃说过,没有人能比得过她的儿子,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博果尔。她的儿子长得比福临高,喊起来也比福临声大,能跑能跳能卧冰爬雪勇敢刚强,可福临却多愁善感体弱多病比皇太后养在花园里的花都娇嫩。

皇太妃不甘心,整天撺掇着儿子问皇帝要爵位要权利要女人,而她自己也不闲着不仅扎小人诅咒皇上太后,更是有机会就掺合后宫的事挑唆皇后谋害皇嗣。

其实如果皇太妃与博果尔安心做一个富贵闲人,这大清朝将没有人会比他们的日子更加舒坦,可惜他们母子都看不透这一点。

博果尔对权势与爵位毫无兴趣,他最感兴趣的是学本事,是骑射围猎领兵打仗。他每天都要练武,即便洞房花烛夜也不曾间歇,丢下新婚妻子独自去院子里舞刀弄枪,这是他的坚持也是他内心的抱负与理想。

可他是先帝的儿子,福临的亲弟弟,无论他内心多么渴望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福临都不可能答应他的要求。

博果尔没有任何战场杀敌的经验,如果不小心死在战场上,天下悠悠众口会说朝廷没有能领兵打仗的将领,而皇上连自己的亲弟弟都容不下。

前线战事本就吃紧,博果尔如果去的话,势必还要分出精力保护他,战场风云变幻,再加上一个烫手的山芋,没有哪个将军会喜欢领这份苦差。

所以于公于私,福临都不可能派博果尔前去打仗,这些利弊,安郡王给博果尔说得分明,可博果尔执拗的性格却让他一次又一次的恳求皇上,以至于福临每每听到这些话就头疼,兄弟俩没少因此吵架闹脾气。

博果尔原本有一个福晋,但是被他打跑了,那时他年纪小,福晋又啰嗦,原本就脾气急躁的博果尔踹了福晋一脚,就把她踹回了东北老家。

趁着皇上选秀,皇太妃张罗着给儿子再娶一门亲事。她看重了佟腊月,可佟家精心培养女儿十多年,是想让她飞上枝头做皇妃,自然不愿意差一等嫁给皇上的弟弟。

在佟夫人这里碰了软钉子的皇太妃简直气急败坏,立马命博果尔进宫向皇上求娶佟腊月,她料定了只要博果尔开口,福临不会连一个女人都不给。

博果尔听了额娘的话,跑进宫求见皇上,可他求娶的不是额娘看重的佟腊月,而是他自己看重的乌云珠。

只要博果尔不提上战场的事,想要什么福临都是很大方的,更何况只是一个没有见过面的秀女,想也没想一口就答应下来,立刻吩咐下面的人去办。

可他答应得太早,很快他就追悔莫及。简郡王进献给福临一幅画,临摹的是他之前的画作,笔法技艺都和福临如出一辙。

福临看了这幅画就对画者十分好奇,简郡王一直都谦虚谨慎,让他点头说好的女子自然不是一般的好。

乌云珠这个名字不久前他听说过,当时还嘲笑这个名字起得难听,这个还没见就让他觉得心意相通引起无数遐想的女人已经很被他让给了弟弟博果尔。

乌云珠是秀女中的翘楚,可却在无数人的绊子下落了选,她不是贪图富贵之人,而是一心倾慕皇上。她在老师的教导中就对皇上充满好奇,后来进京之后,偶遇皇上去洋人的教堂从此就对他魂牵梦萦。

博果尔求娶乌云珠,可婚后却也并没有太珍惜。他本就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整颗心都在征战沙场的热血与壮志难酬的苦闷中辗转,从来都不曾体会乌云珠身为一个女人细腻的心思与情感。

而乌云珠喜欢舞文弄墨诗词歌赋,在博果尔眼中也只是一股子难闻的油墨味。两人的婚后生活平淡中透露着乏味。

而福临此时更是愁苦,他的愁苦无论是温柔娇俏的佟妃还是柔顺安静的花束子都无法排解,性子烈脾气暴的皇后更是和他说不到两句就吵架,他只能看着书房里那副乌云珠的画,咽下自己的苦果。

博果尔和济度都是心怀梦想的人,他们不能上战场杀敌,也不屑于围捕猎物,就想着在逃兵身上展现自己的刀法。

八旗子弟的督练营不是第一次用犯人和逃兵做猎物,但是这一次却有人逃走闹起轩然大波。这批逃兵是博果尔从岳父鄂硕手里强制接管过来的,鄂硕因此也受到了牵连。

福临气愤八旗子弟如此违抗圣旨草菅人命,当即下旨把涉事的一干人全部压进大牢里,这里面自然包括博果尔。但在亲贵大臣的施压中,板子高高举起却只能轻轻落下,最后只能罚了他们银钱俸禄,让他们进宗人府效力一年零六个月,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鄂硕被平级调往塞外赴任,博果尔被罚去多伦的牧马营。去大牢走一遭提心吊胆数日的博果尔追悔莫及,尤其是这件事还连累了自己的岳父,回到家里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向乌云珠请罪,希望能够得到她的谅解。

同时他希望乌云珠不要再画皇上,他不知道乌云珠为什么画皇上,也不想追究前因后果,只是福临对他来说,一直是心中无法逾越无法反抗的阴影,他所有的抑郁不平都来自于他,全天下的人都仰慕巴结皇上,他不希望自己的福晋也是如此。

福临要娶新的皇后了,这一次的皇后依旧来自于科尔沁,是前任皇后的侄女。皇上原本还对这门婚事抱有幻想,可新皇后却是一个心思单纯如孩童的傻瓜。

在合卺宴上,乌云珠端着子孙饽饽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到皇上,而皇上也是第一次见到乌云珠,他一眼就认出她来,于他想象中不差分毫,两个人都情难自禁。

以后的日子福临终于无法再克制自己的感情,他不顾天下人的非议,多次宣博果尔贝勒的福晋,自己的亲弟妹乌云珠进宫伴驾。皇太妃气的跳脚却无可奈何,乌云珠想要拒绝可面对福临的深情与帝王的权势都不是她能抗拒的。

博果尔从多伦回来了,这一行他成熟了不少,也反思过自己曾经种种的过往,他想好好善待乌云珠,让之前所有的不快都随风散去,可他想不到的是等待他的是沦为全城人的笑柄。

博果尔回京后无端被封为襄亲王,同时终于进了议政大臣会议,领着亲王的俸禄却没有一份正经差事。

与他一同获罪一同赦免一同封王的济度领命去对付郑成功,而他连一个马前卒的位子都求不到。

他十分纳闷皇上为什么会给他封王,在酒局上众人含沙射影的话语中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一切都只是福临的补偿,福临和他的福晋有染,自然要在其他方面补偿他。

博果尔怒不可遏,这样的羞辱如同之前的每一次都像狠狠的当众一耳光打在他的脸上。

他醉醺醺地喝醉回家,而她的福晋正在大厅内习字,她倒是不画画了,但是宣纸上“悲辛”两个字有代表着什么含义?博果尔打了乌云珠,他不敢提着剑去找皇上,却在一个弱女子身上发泄自己的不满。

皇上为了见乌云珠想出许多明目,比如说宴请鄂硕与博果尔夫妇,只可惜任凭福临望穿秋水,乌云珠也没有奉旨进宫,来的只有博果尔一人。

鄂硕走后,兄弟俩再也装不出兄友弟恭的模样,博果尔坦言,如果再一次遭受羞辱就杀了乌云珠。同时他终于要到了一份正经差事,去云南给吴三桂送马。

福临对乌云珠日思夜想却不能得见,终于熬不住相思闯进了襄亲王府,他看到乌云珠在写字,还是“悲辛”二字,一时间千头万绪涌上心头,他在后面续上了“无尽”二字,“悲辛无尽”何尝不是他们一声的写照。

博果尔回来了,云南一行并不顺利,他终于有了一份像样的差事却给办砸了,甚至丢尽了八旗子弟的脸面。马匹在路上不断被偷被盗或走失,到云南吴三桂也没有给他好脸色,博果尔终于认识到了自己志大才疏,缺乏才能。

其实第一次办差难免有不周到的地方,办砸了也很正常,只可惜博果尔内心对自己期许过高,一直认为自己比福临更加优秀,如今却连一件小事都没有做好,难免灰心丧气,加倍的自我贬低否定。

在议政大臣会议上,面对亲贵们的奚落,博果尔让出了那把椅子,他觉得自己不配坐在这里。

晚上他练完武,提着剑走到了乌云珠的床头,他知道过不了几天,福临就会抢走他的福晋,他会再一次成为人们口中茶余饭后的笑柄,他想杀了这个让自己蒙羞的女人,可最终他还是没能下得了手。

第二天博果尔很高兴,他仿佛把一切都想透了,把一切都放下了,他收拾东西和朋友一起去打猎,他临走前告诉乌云珠他要送她一只鹰,他以前也送给过她一只,不过那是死的,这一次他要送她一只活的。

谁都没想到博果尔会自杀,他跪在天寒地冻的冰面上,等人找到他的时候,他的血都流干了。这一辈子他无法为自己感到骄傲,无法达成额娘的期许,更无法摆脱福临的阴影,他只能选择结束掉自己的生命。

博果尔的死给了福临很大的打击,他是一个心思细腻多愁善感的人,伤害别人的同时自己会更痛,他认为博果尔配不上乌云珠这么好的福晋,他要把乌云珠抢走,可这一切都让他愧疚难当。

可爱情终究战胜了自责,福临还是封了乌云珠为皇贵妃。快乐的日子终究是短暂的,最终福临与乌云珠也为这份感情付出了代价。

顺治宠爱的太监吴良辅为何在顺治死后被处死,和佟妃有关系吗?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皇帝去世,曾经深得顺治皇帝宠信和器重的太监吴良辅,也随即迅速迎来了他的人生末日。

在不少民间野史以及影视作品之中,都将吴良辅的死归结于他与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有染”,甚至还有一些说法称,康熙就是吴良辅与佟佳氏的“私生子”。当然,这样观点纯属无稽之谈,其灵感更多的来源于历史上秦始皇生母赵姬与“假太监”嫪毐的故事,在正史中绝非如此。

吴良辅之所以在顺治皇帝去世后迅速被处死,归根结底还是内廷宦官与朝堂官员之间权力争斗的结果。

吴良辅,顺治皇帝最为信任和器重的宦官。

顺治皇帝对于太监们的宠信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原因就在于多尔衮的擅权专政。

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去世,顺治皇帝“阴错阳差”般的登上了皇位,很快便在多尔衮等人的辅佐下,定都北京,坐拥了天下。然而,年幼的顺治皇帝更像是一个“傀儡”,权臣多尔衮才是整个大清王朝真正的最高统治者。

此时的多尔衮不断排除异己,长期把持朝政,并且还强迫顺治皇帝先后加封其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将自己凌驾于皇权至上。不仅如此,多尔衮为了更好的控制顺治皇帝,还对其“生活”方面大加干涉,除了限制顺治皇帝与其生母孝庄太后进行见面与交流外,包括顺治皇帝的婚姻以及后宫事务的安排,也都全权由他来进行定夺。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去世,尽管顺治皇帝对多尔衮及其党羽进行了非常彻底的清算,可多尔衮的擅权专政给其留下的心理阴影却是难以磨灭的。于是,顺治皇帝选择重用一大批曾遭到多尔衮排挤和迫害的官员,这其中就包括索尼、鳌拜、遏必隆等人,同时,他也对自己身边的近侍和宦官产生了极度的依赖与好感。

吴良辅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功“上位”,成为了顺治皇帝非常宠信的太监。

要说吴良辅最为人所熟知的事情,还是他曾“代替”顺治皇帝剃度出家。

顺治十七年(1660年),顺治皇帝最为宠爱的董鄂妃因病去世,顺治皇帝是伤心欲绝,不仅罢朝五天,放下全部政务专心处理董鄂妃的丧事,更是就此看破红尘,准备剃度出家,甚至都已经将为他剃度的师傅请进了宫中。

然而,顺治皇帝准备剃度出家的举动遭到了孝庄太后以及所有朝臣的强烈反对,所有人均上疏表示“国不可一日无君”,希望顺治皇帝能够回心转意。

在《汤若望回忆录》中,对于这件事情也有着这样的记载:

“此后皇帝便把自己委托于僧徒之手,他亲手把他的头发削去,如果没有他理性深厚的母后和汤若望加以阻止,他一定会充当了僧徒的。”

就这样,顺治皇帝放弃了出家的念头,并且就此安排吴良辅“代”他剃度。

“悯忠寺观内珰吴良辅祝发。”

此时,距离顺治皇帝去世只有五天的时间。五天之后,伴随着顺治皇帝的去世,吴良辅,这位顺治皇帝最为宠信与器重,甚至还安排“代替”其剃度出家的官宦,也就此迎来了他的人生末日。

吴良辅之死,归根结底还是政治权力斗争的产物。

就在清朝刚刚挥师入关、定鼎中原的时候,掌握绝对权势的多尔衮为了防止明末宦官专权的局面再度出现,制定了非常严苛的“内廷不得干政”的制度。

“嗣后太监不许朝参,亦不必排列伺候。”

在多尔衮去世,顺治皇帝正式亲政之初,也沿袭了这一制度安排,为此他还将自己的上谕铸成铁牌,立于交泰殿。

“顺治十年六月二十九日,谕内院:凡系内员,非奉差遣,不许擅出皇城。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不许招引外人,不许交结外官,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结,不许假弟侄等人名色置买田产,因而把持官府,扰害民人。其在外官员,亦不许与内官互相交结。如有内外交结者,同官觉举,院部察奏,科道纠参,审实一并正法。防禁既严,庶革前弊。仍明谕中外,以见朕酌用寺人之意。内院即传谕该衙门遵行。著刊刻满、汉字告示,自王以下及官吏军民人等咸宜知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顺治皇帝对于太监们开始愈发的倚重和信赖,尤其是吴良辅,更是深得顺治器重。

就这样,在吴良辅的建议下,顺治皇帝仿照明朝时期的“二十四衙门”制度,建立了“十三衙门”。

所谓“十三衙门”,即司礼监、御用监、御马监、内官监(宣徽院)、尚衣监、尚膳监、尚宝监(尚宝司)、司设监、尚方监(尚方院)、惜薪司、钟鼓司(礼仪监、礼仪院)、兵杖局、织染局(经局)。在此之前,清朝的内廷事务皆由内务府负责,而随着“十三衙门”的建立,内务府的职权遭到了彻底的取代,已然是“名存实亡”。

与此同时,“十三衙门”的建立也造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宦官势力开始抬头,并且宦官集团与朝堂官员,特别是满洲官员之间的矛盾在不断加深,

一方面,“十三衙门”的主管皆为宦官,而宦官集团正是借助“十三衙门”将势力范围向整个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进行全面的渗透,并且在各个方面施加自身的影响力,严重触及了满洲官员以及贵族宗亲的利益。

另一方面,内务府的高级官员都是由满洲贵族担任的,而“十三衙门”彻底架空了内务府,打破了此前的制度安排,进而破坏了满洲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再加上“十三衙门”的宦官们还不断利用职权之便,他脏枉法,中饱私囊,更加激起了官员们的极大不满。

于是乎,内廷与外朝之间的权力争斗变得愈演愈烈,而吴良辅作为宦官集团的重要核心,自然成为了朝中大臣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而在这一时期,吴良辅自己的一些狂悖举动,也进一步激化了双方之间的矛盾。

顺治十五年(1658年)的时候,吴良辅因与大学士陈之遴、都督同知王之纲、巡视中城御史王秉乾等人串联勾结、纳贿作弊而遭到了朝臣们的弹劾。可这个时候的顺治皇帝对于吴良辅极度宠信,因而只是处置了了陈之遴等几位涉事官员,对于吴良辅不仅网开一面,并且继续委以重用,这使得吴良辅更加为朝臣们所嫉恨。

到了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去世之后,此时的吴良辅依然非常的不安分,他与“十三衙门”是蠢蠢欲动,不断秘密进行着串联活动,企图利用新君登基、政局不稳的时机来争权夺势,进而可以把持朝政。

最终,在孝庄太后以及索尼、鳌拜等“辅政大臣”的共同打压下,吴良辅等人的计划最终破产,吴良辅本人也被下令诛杀。

在吴良辅及其党羽遭到了极为迅速而又彻底的清算后,“十三衙门”也遭到了裁撤,内务府的职能得以恢复。经此之后,清朝内廷的官宦势力遭受到了毁灭性打击,而这也为整个清朝时期没有出现类似于明朝末年那种宦官专政的政治局面,奠定了非常重要的根基。

而吴良辅,他作为“十三衙门”建立的“始作俑者”,同时又是宦官势力的代表与核心,自然是处在了这场内廷与外朝政治权力争斗的风口浪尖上。于是,伴随着他的最大靠山——顺治皇帝的离世,吴良辅“议罪当诛”的人生结局也就变得无法避免了。

至于吴良辅与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之间的“绯闻”,也仅仅是一些野史编撰以及影视作品的演绎而已。一来,吴良辅是“真太监”,不像嫪毐是“假太监”,因而他并不能真的祸乱顺治皇帝的后宫;二来,吴良辅是顺治皇帝的近侍,除了时刻陪伴顺治外,就是在管理“十三衙门”,与佟佳氏之间也没有过多的接触机会。

所以这样的说法只可能是无稽之谈,历史上是绝无此事的。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