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通共遭蒋软禁我党认定的头等战犯卫立煌结局如何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56更新:2022-08-17 10:28:28

1955年4月6日,北京火车站里忽然涌现出了一列卫兵,他们排作两队,专注地守护在出站口两边。

不多时,整个车站忽然关闭戒严,只见一辆轿车上下来了两个熟悉的面孔,周总理与朱德总司令,他们神情肃穆,对着出站口翘首以待。

终于,一对风尘仆仆的夫妇出现了。

“俊如先生!您好,祖国欢迎您!”

周总理与朱总司令赶紧迎上去握手寒暄,将他们迎进轿车内,向着中南海方向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中南海的宴会厅里,毛主席与六大元帅已经就坐,一桌子的珍馐已经备好,他们静坐等待着贵宾的到来。

一场感人至深的会面就在这里拉开序幕,为了招待那对贵宾夫妇,从不喝酒的毛主席竟然也在席间喝了几杯助兴。

只见主席伸手握住贵宾的手,诚挚地对他说:“俊如先生,你对祖国是有大功劳的!我代表党和人民感谢你”

谁也想象不到,此刻被毛主席热情招待,并且要许他一国级待遇的人,居然是共产党在辽沈战役后曾经认定的头等战犯,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卫立煌。

为什么毛主席会如此招待一名“战犯”,身为国民党军官的卫立煌真实身份是什么?他究竟做了什么事,会得到国家领导人的如此看重?

1897年2月16日,卫立煌出生于合肥淝河镇卫乡村。虽说他自幼家贫,还年少丧父,可因为大哥的疼爱,让他平安长大,还进了私塾学习,在那些经史子集的文化熏陶之下,他早早就有了一颗家国大义的爱国情怀。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14岁的卫立煌立刻报名参军,因为表现优异,他一毕业就得到了北洋政府的重用,后来经过不断历练,20岁那年,他凭借自己的矫健身手,入选了孙中山先生的卫队,并一路晋升为卫队长。

因为卫立煌英勇善战,心思也极为机敏,很快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信赖,常常将他带在身边。

在孙中山先生的日常教导之下,卫立煌的思想觉悟也不断提升,成为了最受孙中山先生器重的军官,不仅被授予了他一枚英雄勋章还赠与了他一枚6寸照片。

这在年轻的军官之中,可是无上的荣誉啊,就在卫立煌信心满满打算为了民国事业奋斗终身的时候,孙中山先生却逝世了。

孙先生走后,蒋介石执掌国民党,一边宣扬自己誓死捍卫孙中山的功绩,一边把自己标榜为孙中山未完成事业的接班人,受到蒋介石迷惑的卫立煌便投靠了蒋介石麾下,跟随他东征北伐,成为了国民党里一位最擅长打硬仗的骁勇悍将。

在蒋介石的指挥下,卫立煌先后参与了四次对红军的围剿,以及对福建事变得镇压。

尤其是在当年大别山金家寨围剿红军时,卫立煌立下了汗马功劳,让蒋介石大喜过望,不仅对卫立煌进行了大肆嘉奖,还亲自下令,要将金家寨以卫立煌的名字命名,改为“立煌”县。

此后,虽然卫立煌并不是浙江人,也不是蒋介石的学生,按理说他无法迈入蒋介石的嫡系亲信行列,可因为他屡立战功,逐渐成为了蒋介石最器重的将领。

蒋介石不仅封卫立煌上将军衔,还破格把他与另外四位嫡系亲信组成了五虎将。

1944年,著名的松山战役打响了。

为了打通滇缅公路,蒋介石再次启用卫立煌,让其担任中国远征军总司令。

为了收复边境沦陷的国土,报前次失利之仇,卫立煌带着将士们十战松山,喋血滇西。

这场战役的残酷,令日寇也不得不感叹,这是一场“玉碎战”,中国远征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拼死相搏,终于歼灭了日军113连队,彻底击败了素有“马来西亚之虎”名号的日本名将山下奉文。

当时,全球各大报纸都刊登了这次战役,卫立煌用他的实力告诉了全世界,谁才是真正的老虎。

可能谁也没想到,尤其是蒋介石更没想到,这个曾经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老虎”,会在接下来的辽沈会战中,彻底变成了“一只怂猫”。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东北三省成为了国共两党争夺的主要地区,内战一触即发。

1947年中共一转攻势,开始主动进攻国民党统治区域。

在东北,由八路军、新四军一部分以及东北抗日联军组成的一支队伍——东北野战军气势如虹,他们一路风行电击,锐不可当,而对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民党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被迫龟缩在东北的大城市。

时任“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主任的陈诚,只好向蒋介石发来急电,请求派人增援。

国民党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蒋介石也一筹莫展,今时今日,谁还能挑起国民党在东北的这面大旗呢?

眼看着东北战场节节败退,国民党只剩下铁路一带,蒋介石只好再次派出卫立煌。

1947年10月,蒋介石宴请正从欧洲十国游考察回来的卫立煌,让他奔赴东北上任,卫立煌再三推辞,称自己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负不起这么重大的责任。

心急如焚的蒋介石连连应允,告诉卫立煌,他相信卫立煌一定能当此大任,如果一旦战局失利,也绝对不会让卫立煌负这个责任。

可谁都没有想到,这位寄托了蒋介石全部希望的虎将,也曾在远征军时登上过美国《时代周刊》,被美英军人称为“中国老虎”卫立煌,竟然在这场关键的辽沈战役中变“怂了”。

他一抵达东北,便命令下去,将所有兵力集中在手里,死守要点、按兵不动。

不管东北野战军攻势如何猛烈,自己手下的守城将士如何发电报告急,他就是固守军营、一动不动。

他甚至给手下说,共军最喜欢围点打援,我们不能冒进,也不能做无谓的牺牲,只能养精蓄锐、见机行事,这样才有可能在最后的大决战中取胜。

蒋介石三番五次让卫立煌出兵,他总是固守原地拒不出战,蒋介石让卫立煌派出军队解锦州之围,他借口“沈阳只能固守以自保”而不执行蒋介石的命令,种种“不配合”,让蒋介石非常生气。

辽沈战役,国民党大败,蒋介石不顾此前对卫立煌的承诺,立即发布命令: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犹豫不决,错失良机,贻误戎机达13日之久,令锦州失守,着即撤职查办。

可在这个时候,国民党里却传出这样一种声音,凡是一意孤行不遵守长官指令的,大多都已经有了谋反之心,卫立煌多半已经是共产党的卧底。

蒋介石也对这个疑虑深信不疑,毕竟卫立煌一直以来都是能战善战,如果不是“亲共”,怎么可能输掉这场战役?

蒋介石一气之,准备杀掉卫立煌,可正在这时,共产党的报纸上却登出了辽沈战役的43名战犯,而卫立煌的名字赫然列在第28位。

卫立煌到底是共产党卧底,还是他们眼中的战犯?说他是共产党,他也曾为国民党立下赫赫战功,可他若不是,辽沈战役的延误失败又是怎么回事?

卫立煌到底是什么身份?蒋介石百思不得其解,这仿佛成了不解之谜。

悠悠众口之下,蒋介石担心贸然杀掉卫立煌会使军心大乱,只好将卫立煌软禁在南京,等待日后处置。

可被软禁的卫立煌听说了自己被共产党列为战犯后,却高兴地说出了一句话:“共产党果然没有忘记我!”

原来,这位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果然与共产党有着很深的渊源。

没有人知道,身在蒋介石麾下的卫立煌,他的心其实早就一点一点地偏向了共产党。

没有人知道,在国民党里浴血奋战的卫立煌,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他常常面临的处境是:临危受命上阵杀敌,战争结束后,又立刻被排挤被蒋介石弃用,下一次蒋介石再需要他打仗时,又把他请出来。

而他之所以被排挤被打压,原因只有一个,每一次被派出围剿共产党,他总是百般推诿,实在不行硬要去打仗,他就消极应战,总是悄悄地避开了红军的主力。

多年在蒋介石麾下,卫立煌完全看透了蒋介石,其实,他的内心其实早就一点一点偏向了共产党。

早在1936年日寇来袭,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并强行要求张学良不抵抗,却把精力放在剿灭共产党一事上,导致日军长驱直入的时候,卫立煌已经发现蒋介石背弃了孙中山先生的遗志。

尤其是为了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与共产党合作一致抗日,张学良与杨虎城不得不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以“兵谏”方式逼迫蒋介石北上抗日,而当时,作为蒋介石亲信的卫立煌正好也在陪同蒋介石的队伍中。

于是,他也因此成为了张学良与杨虎城的“阶下囚”,原以为自己一向反共,剿共,此次如果与共产党合作,自己必死无疑。

可他没有想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共产党以德报怨,放了所有人。这让卫立煌倍感意外。

可蒋介石却没有共产党的“仁心”,他体会不到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此举只为抗日,无关其他,坚持杀掉杨虎城,还将张学良“秘密软禁”,这让卫立煌彻底看清楚了蒋介石的为人。

尤其是,在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那段时间里,由“朱毛”领导的中央红军被改编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隶属于第二战区,由副司令卫立煌指挥,也让卫立煌近距离与共产党的领导人亲密接触,思想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1944年11月,卫立煌曾对下属陈铁说道:“我曾经想要加入共产党,为此还秘密到延安见过毛先生,与他谈得很好,毛先生说,让我不要离开国民党,可以联合共产党一起,搞垮老蒋。”

这次谈话,被人密电给了蒋介石,蒋介石勃然大怒,对卫立煌展开秘密调查,调查出来1938年春,卫立煌曾经一次性给了八路军一百万发子弹,手榴弹25万颗,还亲自监督这批物资送往延安。

可因为当时没有实证,又因为“辽沈战役”的爆发,蒋介石已经没有可用的人,晾了卫立煌一段时间之后,只能再次请他出山去东北上任。

卫立煌一听又是剿共,他以个人能力不足,再三推辞,可蒋介石心急如焚,一定要他前往东北,还表示就算打败了也不会追究他的责任。

于是,在此次战役中,卫立煌便利用自身的权力,消极应战,导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蒋介石气得七窍生烟,不顾自己之前的承诺,立刻将卫立煌软禁起来,革职查办。

可正在这个危急时候,共产党知恩图报向卫立煌伸出援手,及时以共产党名义发布辽沈战役的战犯名单,其中,卫立煌赫然在目,此举一下子打消了卫立煌身上的“通共”嫌疑,也令蒋介石再也无法随意处置。

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卫立煌从被软禁的地方逃出来,一路到了香港,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他受到国家领导人的热情邀请,才终于回到祖国。

在卫立煌余生的岁月里,曾先后推举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甚至还接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一度官至副国级,1960年1月17日,卫立煌因病在北京逝世,国家将他安葬在了北京的八宝山革命公墓。

这位心中只有民族大义的一代名将,虽然一生没有真正加入过共产党的阵营,但他在民族大义面前分得清是非,心中有家国情怀,就算在不同的阵营里,他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是一位有着赤子之心的仁人志士。

卫立煌和陈诚相比,哪个最能打仗?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这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咱毫不夸张的说,论打仗您就算是把十个陈诚绑一块,他都比上一个卫立煌。

当然这要是搞人事,弄关系的话,您就是把一百个卫立煌绑一块也比不过一个陈诚,不然咋就有以陈诚为代表的土木系呢?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你这说的未免太过夸张?”

夸张?咱说的一点都不夸张,小编给您举个例子,您就知道了。

解放者三大战役,头一个辽沈战役,整儿战役之前发生的事,他就很具代表性。

一开始的时候,陈诚是作为国民党东北行辕主任蹲在东北指挥作战。结果到了1947年十月份的时候,咱解放军在东北发动了秋季攻势,您都想不到,一个照面下去,国民党七万人被包了汤圆,下锅煮吧,煮吧啥也没了。

到了十二月份的时候,解放军又来了一个冬季攻势,没给国民党一点喘息的机会跟着就上来了,照着国民党劈头盖脸砸下去,哎,新编第五军被解放军给整没了。

新编第五军啊,那是国民党中央军五大主力之一啊,说没就没了,蒋介石听了这心脏都得抖一抖的。

这么一通下来,国民党他就没赢过几场,陈诚在东北的位置就坐不住了,当然蒋介石这不是不信任他了,而是陈诚天天要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什么杀陈诚以谢国人的话,满天都是。

而陈诚自己呢?瞅着解放军凛冽的攻势,知道就凭自己的身子骨,真真就抗不住了,随后这就开始装生病,借着病遁这就要辞职。

蒋介石啥人呢?知道他这的这员爱将,所以当时就坐着飞机赶到来沈阳要去瞅瞅,这家伙陈诚装不下去了,那叫个尴尬。

但蒋介石要是死命按着陈诚接着往下干,那也不是个事,不行就是不行,你还来个骆驼不喝水强按头啊?喝下去啥都得丢了。

可东北这嘎达,这么重要的一个地方,蒋介石他就不可能撒手不是,所以只能另找其他人来救火。

这找人肯定不能找比陈诚还差的不是,最后卫立煌就上去了,代替陈诚坐镇东北。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你这说的最后卫立煌是上去了,还不是打败了?”

这说的?老话说得好,时也运也命也,国民党的失败是一个整体的失败,大环境就那样,老百姓就不愿意相信国民党,你换谁都不好使。

咱的问题问的是卫立煌和陈诚的比较不是,咱不要扯别的话题。

卫立煌代替陈诚,这么明摆着陈诚在军事上就不如卫立煌,蒋介石都承认的事。

接着咱来看看卫立煌的资历。

您要说卫立煌的资历和声望,这要是一般情况下,他都能做的上一个封疆大吏的位置。

咱别的不说,您比方说杜聿明,郑洞国,范汉杰,廖耀湘等等,很多的国民党将领都在卫立煌手底下干过活。

这还有远征军反攻缅甸的胜利,他就是在卫立煌的指挥下取得的,盟军那帮子人都说卫立煌不错。

所以论战功上,陈诚和卫立煌这就没法子比较。

咱再举个例子,从侧面说明一下卫立煌比陈诚的军事才能高的事。

您要记住了,在抗日战争前期,卫立煌和八路军走的很近的。国民党不乐意给八路军补给,尤其是子弹枪支打仗用的武器卡得特别的紧。

但在卫立煌手底下就不一样了,在卫立煌看来都是抗日的武装,八路军还得很好,打的相当不错。

于是在1938年三月份拨给八路军十五万发子弹和五千个手榴弹。后来在韩信岭作战,卫立煌败退,幸亏途中被八路军相救,卫立煌又送了十万发子弹。

到了1938年四月份,卫立煌去了延安之后,回来就以自己的第二战区副司令的名义,给八路军下拨了一百万发子弹,手榴弹二十五万发。

幸亏这命令下的早,八路军过去拉东西拉的早,要是晚上一步,国民党就能把这批弹药给你停发了。

您就说吧,就按照这个数量的给八路军补充弹药,照着蒋介石的脾气,卫立煌但凡本事差一点,他还能在蒋介石的眼跟前晃悠吗?

早就不知道利用个啥借口给撸了,束之高阁的收藏起来了。

所以卫立煌在军事上,那是一个绝对有本事的人,这多少让蒋介石在收起来之前,要三思再三思。

而且您要记住了,一般有本事的人,多多少少他发脾气的时候,作为领导他还就得兜着。

所以在辽沈战役那会,您在历史上就看到这么一幕,陈诚被打怕了,借着病遁要离开东北,蒋介石有意将卫立煌给抬出来顶风口。

结果卫立煌那是毫不客气的推辞,爱谁去谁去,他就是不去。

这脾气,蒋介石都拗不过,派了张群和顾祝同一块登门当说客都不成,后来陈诚的老婆又登门。

您还别说,就那段时间卫立煌的家门口都快让人给踏平了。

你看换一个人矫情矫情,蒋介石不怒向胆中生,找你个不是,那是一准的。

结果蒋介石还的吃下去。

卫立煌最后还是拗不过,最终去了东北的任上了,但这得让蒋介石答应几个条件才成。

您比方说,东北的军政大权卫立煌全要了,还要恢复被陈诚整没了的四个军,同意向东北补充兵员,补充装备等等。

于是在1948年一月十七号,国民党这才安顿卫立煌成为了东北剿总总司令,兼着东北行辕主任。

说真格的,卫立煌去了东北,陈诚给他留下来的就是个烂摊子,他除了几个孤立的城市之外,其他地全被咱解放军给解放了,连四平都没了。

沈阳和长春这块全靠着蒋介石的飞机空投物资,这才续着命呢?没那几架小飞机,整个东北早就解放了。

这也就算是了,毕竟这是外部原因,大环境就如此,回头再看看陈诚给卫立煌留下来的内部原因。

您要知道陈诚他自己就有一套班底,所以他作为东北行辕主任的时候,整个东北部队那不用问,用的都是陈诚他自己的人。

卫立煌是啥?他相当于是一个空降的官员,指挥战斗要是下边不听话,还指挥个啥?

卫立煌去了之后,一顿整顿那是网络人心,补充兵员,还捎带脚的进行整训,把自己的旧部给招揽到自己的麾下,比如陈铁,彭杰,一个安排成剿总副总司令,一个安排为剿总副参谋长,第一兵团副司令。

还将原来陈诚和杜聿明留下来的那套班底也是另眼相看,给予各种便利不说,也不再像陈诚那样排除异己,目中无人。

您比方说,卫立煌经常性的邀请一些个在东北还有着一定威望的人弄宴席啥的,顺道听去他们的建议等等。

这还不算啥,他还争取美国顾问团的支持。

您自己看看吧,陈诚留下这么个烂摊子,卫立煌想办法给补窟窿,而且他这架势,就是打算死守东北几个要点,其他地方压根不理的策略。

就是拼后勤,拼内勤和解放军搁这里耗着。

就这局面,咱单纯的搁到军事上讲,您不能说卫立煌不对,毕竟陈诚的前车之鉴已经证明,国民党是不可能在运动中和解放军一较高下。

既然运动不起来,那就只能死守了。

当然事情总是不能随着人的心意去进行的,蒋介石看着卫立煌这操作,他心里急啊,整个东北丢了一大半,再丢一块地方,就心痛老半天。

再有就是蒋介石打仗,他也是为了打给美国人看的,你要是不出点成绩,光丢地盘了,他也不好看啊,回头再找美国人要援助,这就没法开口了,就算是开了口,也会被拒绝。

这要是没有了美国人的援助,蒋介石也撑不下去不是?

所以解放战争中,蒋介石是从政治角度考虑战争的,而卫立煌是从军事角度考虑战争的,两人就不在一条线上。

于是在历史上,咱就看到了这么一个现象,卫立煌死守沈阳,就算是沈阳外围,甚至是进入沈阳的各种交通线都被解放军给掐吧了,卫立煌依然无动于衷。

而蒋介石呢?他想着让卫立煌赶紧的把手里的主力部队从沈阳里头往出掉,想把沈锦线给打通了。

您都不知道,这中间特别的有意思,蒋介石派了国民党国防厅第三厅的正副厅长罗泽闿、李树正和卫立煌商量。而卫立煌呢?反过来派郑洞国回南京和蒋介石陈述自己的观点。

整个就整劈叉了。

咋说呢?一个优秀的将领,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会坚持自己的方案,这一般是有能力的一个表现。

当初淮海战役的时候,一开始中共中央就没有想把淮海战役打的那么大,毕竟六十万对八十万,咋想也没太大的信心。

那是在粟裕一而再再而三的坚持自己的意见,给中央发电报陈述自己观点的结果。

当然粟裕在陈述自己观点的同时,依然按照党中央部署的作战计划在行动。

最终导致整个战役,由粟裕开始设想的小淮海变成了大淮海战役。

中共中央只要你是对的,经过分析还是对的,那就会听你的。

蒋介石可不一样啊,他就是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最终亲自飞到沈阳,而且是一连三次,基本上就把卫立煌给架空了。

这么一指挥,辽沈战役这就没国民党什么事了,以解放军胜利大结局作为句话,画的那是相当圆满。

当时要是搁上陈诚,估计蒋介石一发号令,陈诚就算是心里有一百个主意,他也不敢把自己主意给抖出来,还得按照蒋介石的路子来。

所以您要说军事上,陈诚比卫立煌厉害,那整个就是不对的。

好了,咱接着说卫立煌的事,毕竟说一半,不说个结尾,小编也过意不去。

蒋介石三到沈阳给国民党在东北的部队出谋划策,结果就是辽沈战役结束之后,全完了。

最终蒋介石将大黑锅丢给了卫立煌背着,把个卫立煌气的够呛,卫立煌被撤职之后,就去了北平。

后来卫立煌趁着蒋介石忙乎徐州战事,没其他心思琢磨卫立煌的事,卫立煌趁机从陈纳德的民航里头,包了一架飞机,去香港,有那么个想避开蒋介石的意思。

结果这事被保密局的给发现了,蒋介石立马下了命令把卫立煌给带到了南京,顺道给软禁起来。

后来蒋介石不是被逼着下野了吗?成为代总统的李宗仁下令恢复了卫立煌的自由,在1949年春节一过,卫立煌带着一家老小去了香港做寓公去了。

后来新中国成立之后,卫立煌是打心眼里头高兴,咋说呢?其实内战这事,卫立煌是不同意蒋介石这么干的,如今全国统一了,卫立煌能不高兴吗?最后回来了,毛主席和周总理还亲自接见了他。

后来还担任了全国政协常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

说道这里,估计有些小伙伴会感觉奇怪:“你这后边这一段,咋感觉和题目不搭啊?有那么个注水的嫌疑!”

其实吧,通过这后边的描述,小编只是想告诉大家伙,卫立煌的大局观可要比陈诚好很多的。

军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和民族,这一点至少在后来看来卫立煌就没有忘记。

国家统一了,民族统一了,他首先是高兴。

您要知道卫立煌将军打大革命时期就跟着孙中山先生,到了十年内战的时候,他打红军还打出个所谓的剿共名将,成为了国民党五虎将之一(陈诚也是其中之一)。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他是主张国共合作的一个人,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也是一个反对内战的一个人。

卫立煌和共产党之间有鸿沟吗?咋能没有呢?红军时期就是典型的例子。

但是面对鸿沟,卫立煌还是愿意跨过这道鸿沟的,这就是卫立煌的大局观。

回头您看看陈诚,一辈子基本上就抱着蒋介石,按照蒋介石的路子走,不踏错一步,这也让陈诚成为了蒋介石身边的红人,别人怎么倒也轮不到他。

所以陈诚的大局观小了,这也让他在军事上发挥不出来。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