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什么时候被蒙古灭亡(云南省大理祥云县禾滇甸镇左所村)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865更新:2022-08-17 14:43:53

公元1244年,由蒙古帝国点燃的战争硝烟,正由北向南的逐步燃烧到长江流域。即便是长期蜗居西南一隅的段氏大理,也不能在这场风暴中获得幸免。虽然他们的柔性抵抗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就发生在当年的九禾之战,却已预示着王国的覆亡厄运。

蒙古帝国的扩张 让西南地区也无法独善其身

由于同时代的蒙古、南宋和大理国本身,都没有对具体过程有详细记录,所以后人一直对此战的胜负归属存有质疑。但通过分析中世纪西南地区的军政制度,再结合前后数百年间的相关线索,就不难对九禾之战的影响力产生清洗概念。

早在公元前就是已出现的 藏彝走廊

其实,早在蒙古兴起之前,大理所在的西南就有一条能联通外部世界的藏彝走廊。大致来说,就是无数依靠山地马队的商贾,沿着青藏高原的东麓移动。他们的起始点往往是塔里木盆地南部、河西走廊或更远一些的河套地区,终点则是今日的四川西部、青海东部与吞吐量最大的云南境内。无论是古代的雅利安-斯基泰游牧民,还是后来兴起的羌藏系部落,都长期利用这条线路来进行贸易和移民活动。加之另一头还有通向孟加拉湾的南方缅甸商路,形成了游离于普通中原王朝管控的复杂小世界。

汉朝的长城就有控制藏彝走廊的作用

因此,无论是早年的秦汉帝国,还是末期的明清两朝,都对部分或完全控制藏彝走廊充满兴趣。尤其当北方的蒙古高原上出现强势对手,这条基于依附于河西走廊的贸易支线便会看上去意义重大。乃至被很多人视为东土武力巅峰的唐朝,都因无力管制而经常被吐蕃人侵袭长安。所以,即便后来的北宋总是显得军力羸弱,也要想尽办法去笼络青海的唃厮啰。直到步入衰微的蒙古人在两头进进出出,无力阻挡的明朝还要为防止蛮族们实现南北联通,苦苦维持自己的河西走廊军镇。

西南山区的破碎地形 对大理等政权的模式有深刻影响

另一方面,时断时续的大小规模交流,让整个西南腹地都处于半隔绝状态。破碎的山林地形本身,就容易形成相互关联而不绝对依赖的部族聚落。大部分强有力的技术传播,则往往会以打折扣的方式运作,进而在某些本地势力的独占空间中留存。至于更晚才出现的高阶王权,势必要尊重支持者的内部权益,否则也容易在众叛亲离中跌落神坛。鼎盛阶段的南诏国,就利用四处分封王室成员的手段,加强各山头对主体家族的认同。稍后靠拨乱反正起家的大理段氏,也将这种稳定化的模式传承下来。

南诏与大理的君主 都有被贵族替换的可能

在整个公元10-12世纪,大理国都以较为平和的形象出现在史海当中。常年为北患而苦恼的两宋,连调兵对越南作战都非常吃力,自然没兴趣在更为偏远的角落动武。西面的吐蕃帝国,也在自爆后进入群雄并立状态,不可能对云贵高原造成威胁。至于南方的越南和缅甸,也将开拓目的设定在其他方向,给大理省去了不少防务压力。所以,除内部争端与部落冲突,大理的国家精英们也不需要为更多外部事物分心。

12世纪的大理王国版图

然而,12世纪的蒙古帝国兴起,打破了东亚大陆上的数百年地缘平衡格局。特别当窝阔台麾下的第二代黄金家族成员,先后将掌控黄河流域的西夏和金国攻灭,就无法避免对西南地区也产生影响。持续扩张中的疆域,也逐步进化为具有草原霸主和中原正统王朝的两重性政权。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更加倾向于哪个方向,迟早都要与大理方面爆发直接冲突。而对南宋的全面开战,不过是演化路径中的必然一环。

进入巴蜀的蒙古帝国军队

公元1235年后,决心惩戒南宋的蒙古军队全面南下,并在归降士大夫的建议下强攻巴蜀。由于南宋的主要经济产区、人口聚集和防御中枢,都完全仰仗长江水系,自然不会轻易将四川盆地给拱手相让。他们依靠先前对抗女真的经验,利用山峦、密林、水道和固定城池来节节抵抗,让习惯了用纵马驰骋的蒙古骑兵非常难受。但后者也很快转换思路,准备从更靠西面的藏彝走廊南下,迂回绕过宋军的重兵堆砌防线。通过几次并不成功的小规模冒险,逐步与分布在走廊北部的羌藏部落形成默契。但如果不迫使大理王国投诚,就没可能完成这一路的战略开拓。

入侵大理 属于蒙古西南战略的旁支

于是在1244年,南宋方面又调配名将孟珙与更多资源入蜀。窝阔台大汗也直接下令前线驻军抽调分支,执行西南开拓战略的第二阶段。尽管为壮大声势而自称有200000人马,但考虑到行军路线的恶劣环境和后勤压力,实际上场的数量可能还不到改数字的1/10。况且直到后来的忽必烈彻底征服西南,藏彝走廊的沿途部落都乐于搞伏击和偷袭。那么所在年代更早的这支蒙古部队,势必要面对这些次要因素的更强助力。

位于金沙江与大理城之间的 丽江九河

即便如此,依靠多次摸索和投诚者领路,这支蒙古偏师依然突进到丽江附近的九河。在这片位于金沙江以南的山地战场上,遭遇到执掌大理国朝政的高氏家族反击。相国高祥的弟弟高禾,就是这支匆匆组建的抗元武装首领。由于事关重大且蒙古人行动神速,大理方面将总数约3000人的近卫军派往前线,并依照旧俗动员了大量各级武装。这才让自己有了同强敌一较高下的资本。而他本人性命中的那个“禾”字,也会在后来的记载中被以讹传讹的代替原有地名。

蒙古骑兵的推进速度 让大理方面比较狼狈

由于中央王权较之先前的南诏时代更弱,所以逐步被架空的大理段氏君主,通常只有数量很少的常备近卫部队。其中不乏超过1000的具装骑兵精英,也有配备常盾 重甲的罗苴子步兵。来自各封地城市的高家贵族,也依照类似的2:3规制圈养私人部署。但因财力和技术限制,大都只是灵活的山地游骑兵和轻装的征召步兵。此外,留居昆明等地的古代游牧后裔与其他滇东部落,也会依照惯例提供仆从武装。尽管这个组合从各方面看都有些滞后于所处时代,却也是基于本地环境所量身打造。

大理王国贵族与罗苴子重装步兵

习惯以全骑兵出阵的蒙古军队

基本以全骑兵出战的蒙古人,也大体保持着6:4的轻重骑兵配置。尽管每个骑手都有各自的十夫长、百夫长和千夫长来节制调度,却不可能在空间较为狭小的山地中全面铺开。受此影响,许多能在北方施展的多层次分进合击战术,都无法逐个展示给大理人看。但仗着全员经验丰富和意志力顽强,还是不怯于用更为直接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西南对手的骑兵弱项,终究是他们针对和利用的绝佳劣势。

复杂的蒙古骑兵战术

此后,志在必得的双方都在九禾之战中两败俱伤。蒙古人为追求行军效率,极有可能放弃刚刚获得不久的各类马甲,以便在山区内轻装简行。其结果就是正面冲击力迅速下降,容易在严阵以待的步兵阵线前受阻。只好通过长时间的骚扰和引诱对手,挑动逐步大意的对方派重兵出阵追击。随后在合围中予以全歼,将包括高禾在内的多位贵族击毙。但大理人的主体部队没有崩溃,在更长的时间线内迫使蒙古人率先后撤。加之此次南下的投石问路意味极强,才终于打成后人能看到的那种平手结局。

大理的贵族在战斗中折损颇多

从表面上看,九禾之战其实更像是大理军队的一次惨胜。尽管主帅与多位高级将领阵亡,但蒙古人也在稍后就撤回金沙江对岸,并且在数年内只以小规模部队保持袭扰。然而,约3000人的常备近卫军却就此在历史上消失。显然是在这场战役中折损完毕,且因耗资巨大而无法迅速重建。但蒙古人无疑是完成了大部分战略目的,基本摸清西南区域的地理概况。尽管后续操作因窝阔台病死而遭拖延,终究不过是拉胯到忽必烈亲自出马的1253年。那时的大理王国,也比1244年时显得更为衰落。

传统画作中的高禾形象

不过,大理军队还是因自己的出色表现而获得对手认可。在他们选择臣服蒙元帝国以后,段氏王族和高氏都被保留了相当权力,成为蒙古王公麾下的土著封臣。土司们的私人武装,也经常被抽调去参加攻打越南和南宋的战争。这显然不是黄建家族会轻易赐予所有战败者的。所以,直到朱元璋的红巾军消灭末代大理王族,开枝散叶的土司武装还不得不被保留更长时间。这疑都是他们的先祖,在九禾之战中流血换来的最宝贵遗产。

上官筝结局是什么最后死了吗?

上官筝最后是死了。因为上官筝嫁给了鲁王,而鲁王这个人是全剧最大的幕后大boss,所以上官筝的结局从一开始嫁给鲁王的时候就注定了,她之所以嫁给鲁王也是家族政治利益的牺牲品。

上官筝虽然和上官透两人是亲姐弟,但是这两个人的命运却大不相同。上官透是世家子弟而且本身能力出众在江湖上他也有着深厚的背景,而这样的能力也让他不至于成为家族权力的牺牲品。但是上官筝作为女子没有反抗的权利同时她也深深的爱着鲁王,在她的心中鲁王是一个很正直也很憨厚的人,虽然上官透多次提点她但却没有办法让她改变想法。

上官筝本来是一个温柔如水的女子,但是自从被卷入到权力漩涡之后就改变不了既定的命运了。上官透因为本身能力出众在江湖历练的时候遇到了重火宫的重雪芝,两人在江湖上共同寻找真相彼此产生了情愫,所以这两人恣意江湖寻找着重火宫秘宝莲神九式的路上意外的相爱了。

上官透在江湖上也是有地位的他是月上谷的谷主也有着一品透的称号,在江湖上他的人设亦正亦邪行事特立独行,但公认的是他的样貌温润如玉而且风流倜傥,是很多江湖女子的意中人,但是在他遇到了重雪芝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宠妻如命的专一的人。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